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湖南省汉寿县于60年代开始对特种水产养殖进行开发研究。先后开展人工养殖珍珠、繁殖牛蛙、孵化甲鱼等相继获得成功。70年代末该县建立起全国第一个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研究所,承担  相似文献   

2.
投饵式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网箱养鱼的起源和发展网箱养鱼子19世纪末起源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最初的网箱用竹子或木头编制而成,养殖的鱼类或援食人工投喂的杂食,或援食水体中的废物和天然饵料。这种养殖方式于本世纪初传入越南,20年代初传入印度尼西亚[1]。现代的网箱采用金属或化学合成网片,框架用木头、塑料或金属,使网箱更加牢固,操作也更方便。最早报道这类网箱结构的是50年代的日本[H]。60年代初,挪威开始鲑鱼(salmosalar)的网箱养殖。苏格兰于60年代中期开展网箱养殖鲑鱼的试验。罗非鱼的网箱养殖开展得更晚,60年代由奥本(Auburn)大学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斑点叉尾鮰(简称"鮰鱼")原产于北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商业化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养殖。我国于1984年引进鮰鱼试养,1987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养殖。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0多个省开展鮰鱼养殖,年产量近30万t。鮰鱼养殖形式有池塘、网箱、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等,其中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于2013年在国内推广。截至2019年末,  相似文献   

4.
美国鮰,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美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商业化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养殖,其产量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的一半以上。80年代中期,美国鮰鱼被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试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很快就获得引种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5.
澳洲银鲈(Bidyanus bidyanus),英文名silver perch。该鱼20世纪初在澳洲开始引起关注,但直到60年代才开始人工养殖。90年代初该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成熟后,澳洲开始大规模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80年代引进,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林蛙现代养殖雏形最早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进入90年代后林蛙全人工养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尤其以吉林长白山为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南北各地有养殖,近几年北蛙南移在上海、深圳等地已有养殖成功的先例。林蛙养殖目前已在东北几个省形成较大的规模,成为林蛙的主要产区之一,形成了林蛙圈舍全人工养殖、林蛙封山沟系  相似文献   

7.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加快海水养殖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 我国浅海滩涂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1950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25万亩,养殖产量1万吨。新中国成立后,海水养殖列为开拓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内容,上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贝类,60年代发展海带、紫菜人工养殖,70年代突破贻贝人工养殖,80年代大力发展对虾养殖,90年代之后逐步突破高档鱼类、海珍品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浅谈青虾养殖中的品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也是我国主要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青虾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之后,青虾养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均以套养为主。直到80年代末,青虾养殖才步入发展的盛期,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单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养殖技术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长期不注意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问题,品种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青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结合目前青虾养殖的实际情况,对青虾养殖的品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改革传统的繁育方式自从青虾养殖大面积推广以后,由…  相似文献   

9.
<正>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隶属软甲亚纲,十足目,游行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主要分布于日本与我国,是我国淡水中的主要经济虾类之一。我国青虾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之后,青虾养殖初具规模,均以套养为主;直到80年代末,青虾养殖才步入发展的盛期,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2012年我国青虾产量已突破30万吨。然而由于不注意科学的选育,养殖水面生态环境恶化,逆向选择亲本,近亲繁殖,由此引起了养殖的青虾种质退化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生长慢、性早熟,抱卵虾规格越来越小、抱卵量少、抗逆抗病  相似文献   

10.
杨斌 《科学养鱼》2001,(4):24-24
广东湛江、海南万宁等沿海地区,在 80年代中期开发了几十万亩虾池。在 1992年之前,这些虾池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 1993、 1994年暴发灾难性虾病后,这些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从此一蹶不振,年年养虾年年失败。然而,在广大虾农、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下,于 1998~ 2000年间采用搬塘养虾的技术,使老化的虾塘养虾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搬塘养虾技术简介如下:  一、老化虾塘的改造  80年代中期开发的虾池,经过十多年的养殖,已成为老化的虾塘,存在的缺点为:  1.虾池面积在 15亩以上,养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扇贝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扇贝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淡水珍珠生产大国,淡水珍珠养殖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期间由于淡水珍珠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式的发展,养殖人员管理、操作的不科学,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淡水珍珠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遭遇了堪称灾难的低迷期。加之淡水珍珠养殖中采用施鸡粪等传统施肥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强的污  相似文献   

13.
广西发展罗非鱼产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  相似文献   

14.
商品牛蛙集约化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蛙原产北美洲,是一种肉质鲜美的大型食用蛙,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耐温范围广、群居性强等特点,是最适合于集约化养殖的品种之一。我国于60年代初引进牛蛙,1986年国家“星火计划”将牛蛙列为重点项目。由于活饵来源和陈旧生产模式的局限,30年来,我国的牛蛙养殖始终徘徊于种苗繁殖阶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水产业能从长期的停滞状态中摆脱出来,是从6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在60年代初期,鱼产量仅达10万吨,而近几年鱼产量已达100万吨。韩国水产业能取得今天这样发展壮大,主要靠水产养殖业和远洋渔业的兴起。过去养殖业占整个水产业的比重较小,虽说是鱼类养殖,但也只限淡水养殖,其养殖只限于鲤鱼、泥鳅和鳗鱼等传统养殖种类。进入80年代后,海水鱼类养殖开始兴旺发达起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高层次化,用于制作生鱼片的新鲜活鱼需要不断增加,由此引起供求矛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7.
日本黄姑鱼的繁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和日本南部沿海。由于生长快、抗病力强,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已开展规模化养殖。养殖苗种主要捕自自然海域,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突破,对其研究国内报道极少。日本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人工孵化研究始于1985年,近几年对其苗种生产也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近2年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市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其养殖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普遍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不断发生,人们开始重视池塘养殖的环境生态问题,一些池塘养殖新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十年来,如池塘封闭式综合养殖、多池循环水养殖、渔农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  相似文献   

19.
郁蔚文 《中国水产》2009,(11):45-47
池塘养殖是我国目前水产品养殖最为普及的传统养殖模式。多年来,无论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均主要依赖于池塘养殖生产模式。但我国的养殖池塘基本上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养殖生产的持续进行和发展,养殖池塘基础设施又绝大部分缺乏常态的科学的维修保养,导致池塘老化问题日趋突显:塘埂坍塌,底泥淤积,供电设施老化或缺乏,排灌设备破损或不配套等,直接导致水质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20.
<正>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俗名沟鲶、河鲶或美洲鲶,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美国在6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商业性养殖,近年斑点叉尾鮰的产量已跃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的首位,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2以上。由于斑点叉尾鮰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易起捕和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重要的养殖和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