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平 《齐鲁渔业》2010,(12):39-40
<正>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1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调节好池水深度具体要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青虾)、罗氏沼虾是目前淡水养殖业的热点之一。但是水质是影响虾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池水中含氮物及硫化氢等对虾类的摄食及生长均有直接影响,甚至导致种内自相残杀,造成养殖失败。搞好虾池的水质管理是池塘养虾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践经  相似文献   

3.
4.
高志波 《内陆水产》2007,32(5):43-43
鱼类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鱼类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1溶解气体的改善1.1溶解状况的改善水中溶解气体与鱼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氧气,改善溶氧状况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适当  相似文献   

5.
饵料种类及水质对大瓶螺仔螺生存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小水族缸中饲养大瓶螺试验,表明:米糠、油菜饼、浮萍等饵料的饵料系数分别为5.513、18.948、14.410;使用米糠喂养时仔螺生长速率最快,浮萍次之。养殖水体交接时间间隔过长,水体PH值和铵氮含量上升,溶解氧浓度下降,大瓶螺对腐败的水体有较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鱼类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只有使水质状况始终保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良好状态,才能实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底质、水源、溶解氧、外源投入物、养殖品种的合理搭配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公立 《内陆水产》2006,31(4):31-31
水质管理乃是河蚌育珠中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关系珠蚌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珍珠质的沉积、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水质管理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好珍珠蚌生长必需的饵料珍珠蚌属于软体动物的贝类,它的主要饵料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经研究得知,主要是绿藻、硅藻、隐藻、金藻等藻类和轮虫及有机碎屑,所以对养殖池要做到定向培育有益藻类,要具有充足的生物量,同时在养殖池水中具有珠蚌生长必需的氮、磷、钙和镁、硅、锰、铁等微量元素,才能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选择优质肥料是培育珠蚌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2科学施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珍…  相似文献   

8.
一、水质管理技术要点1.金鱼对水有一定的要求,所用水源有井水、自来水、泉水、溪河水等,但不论用哪一种水,都需曝气处理24小时以上。若是自来水,在曝气过程中最好每吨水中加2克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以中和水中氯离子。2.所用的水要求溶氧4毫克/升以上,水温要相对恒定,若温差超过4℃,极易引起金鱼的死亡。水质要求清洁、无毒,pH值7~8为好。3.家庭饲养金鱼水体一般几升至1米3,水质与水环境极易变化。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每天排污1~2次,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视水体大小为2/3~1/3,有条件的可装…  相似文献   

9.
在鲫、鲢、鳙等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流行期间,重病区30口池塘(发病塘17口、未发病塘13口),主要水化学指标(PH、碱度、钙、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测定结果初步表明:暴发性疾病的消长和水质环境中无机三氮量的变化有关。发病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塘;硝酸盐氮却低于未发病塘。病愈后期、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减少,硝酸盐氮相应增加。鲢、鳊、鳊等鱼类为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优良种奏,新近引进的白鲫也因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起水率高等优点倍受养殖者的欢迎。但前几年时有发现鲫(主要为白鲫Carassiusauratus)、鲢、鳙、鳊暴死病例,其主要症状为体表鳞片部分脱落、表皮和肌肉及脏器等充血。因此发病率低,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从1989年五月份开始,在我省的主要渔区——杭、嘉、湖一带大面积暴发了鲫、链、鳙、鳊等主要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症状同上,以下简称“暴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流行面之广,属历史罕见。目前、该病已波及全国许多地方,给淡水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发病流行期间、笔者曾对重病区菱湖、湖洲30口成鱼塘(其中发病塘17口,未发病塘13口)、进行了水质环境因子的调查,并对主要水质指标作了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以期能对病因的探索和防治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1 养殖池塘水质最适范围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保持水质新鲜,增加池塘的溶解氧含量,增加营养盐和补充小型饵料生物,控制池水浮游生物浓度和排出一部分代谢产物有利于鱼虾摄食和促进生长.养殖池塘水质最适范围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水族箱是一个小型的不完全的生态系统,鱼类就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水体中。要想美丽的鱼永远焕发着活力,健康地生长,甚至繁殖,水质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乌鳢精养塘日常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新 《水利渔业》2003,23(3):22-23
从水质管理、科学投饲、疾病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乌鳢池塘精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六定两勤”是科学投喂的关键,水质调控与疾病防治是养殖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水液不同基质培肥对仔蟹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玻璃缸中进行,分4个组,仔蟹培育过程只投喂打浆过的满江红碎片。从试验结果观察,不同基质培肥,水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显著的差异(表1)。有稻草为培肥基质的微生物繁育得较好,稻草加牛粪培肥,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春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高产稳产,池塘管理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池塘改造利用冬季或初春休塘抓紧进行池塘改造,浅池改深,漏水改保水,消除过多淤泥,疏通进排水渠道。改造好的池塘,放干池水,经曝晒后于放养前10天要进行药物消毒。池水深留5~10cm,用生石灰50~80kg/亩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后5~6天,注水深0.8m左右,放鱼后逐渐培肥水质,增加水中饵料生物,以后随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渐加深池水。二、饲料投喂当水温10℃以上,青草鲤鲫等鱼类开始摄食,这时应及时投喂颗粒饲料等,春季隔天或每天投喂1次,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投…  相似文献   

15.
高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较高,投饲施肥的数量大,残剩饲料、肥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多,在缺少有效水质管理技术的情况下,水质迅速恶化,鱼病和泛池事故频繁发生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养殖效益.渔业生产实践表明,提高水质管理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生长潜力,增加养殖产量;而且发病和泛池死鱼事故的机率明显减少,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改善池塘水质管理的必要性以鱼种池为侧,一般鱼种池大都偏小、偏浅,往往忽视改善排灌和增氧条件,片面认为养鱼种不同于养成鱼,鱼种小池子不宜大,也不宜深,不会像成鱼池那样有“泛池”的危险,可以任鱼种浮头。因此,一般鱼种池里的鱼种大都在立秋后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而立秋正是鱼类生长的大好季节。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是池塘养殖中的首要限制因子,下面将几种不良水质引起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烟台市约有80%的虾夷扇贝(图见彩中插2)育苗单位育苗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域水质状况不良所致。在暂时不能改善海域大环境水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育苗用水的处理与日常水质管理,直接关系到育苗生产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加强虾池水质管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夺取池塘青虾养殖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应掌握以下四个环节。1按照青虾生长发育对水质的要求管好水质青虾为甲壳类水生动物 ,要求虾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 ,pH为 7~ 8,透明度在 40cm左右 ,池底的淤泥 1 0cm左右 ,有机质含量较少 ,水质清新活爽。在养殖过程中 ,我们可参照上述因子 ,通过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 ,使虾池水质主要因子都保持在青虾生长最适宜的状态 ,以促进青虾生长。2按照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管好虾池水质溶氧既是养殖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 ,又是青虾生存的首要条件。水中溶氧的…  相似文献   

20.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