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性硅藻土提高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智文  袁东  耿安锋  陈琳  莫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0-16411
通过选用无机絮凝剂(硫酸亚铁)和高分子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对硅藻土进行改性,用改性后的硅藻土处理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改性剂种类及用量、硅藻土用量、溶液pH值、溶液中氨氮初始浓度等是影响硅藻土对氨氮吸附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改性硅藻土的投加量、延长吸附作用时间、提高pH值均可改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改性试验提高了硅藻土吸附氨氮的能力,氨氮去除率提升10%~20%。  相似文献   

2.
王哲  戴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24-11025
在分析稀土生产工艺、稀土氨氮废水产生及废水水质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造成黄河包头段水质下降的原因与稀土废水中氨氮超标排放有直接关系。另外,黄河氨氮浓度在枯水期达不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说明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城镇生活的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将废弃生物质核桃壳改性后用于处理氨氮废水,比较了废水pH、改性核桃壳用量、废水中氨氮的初始浓度、接触时间等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3~9时,改性核桃壳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比较合适,最大去除率可达81%;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100 mg/L)采用10 g/L的用量比较合适;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初始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有较大影响,当氨氮浓度增加到300 mg/L后,吸附量增加不再明显,吸附量可达9.3 mg/g;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的接触时间选择6.0 h比较合适。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主要以吸附为主,同时还有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剑宏  马学玲  刘派  马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67-9069
[目的]研究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连续运行,重点考察了HRT、DO、C/N比、pH对其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参数。[结果]C/N比和pH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运行效果的影响不大,而HRT和DO的影响较为明显,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DOHRTpHC/N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DO=1.0 mg/L,HRT=8 h,C/N=3.5,pH=7。[结论]该研究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工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氨氮废水的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如何能既经济又有效地处理水体中的氨氮废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把工业氨氮废水的浓度分为高、低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造纸废水的主要污染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表明,造纸废水中总悬浮固体(SS)与化学需氧量(COD_(cr))污染物质是主要去除的对象,物理化学手段可去除大量SS,但对COD_(cr)的去除效果并不好,结合生化处理方法,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BOD_5、COD_(cr)等有机污染物,达到合理排放废水的标准。因造纸废水对盐碱地环境改善有很好的效果,所以造纸废水回用是目前废水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以包头某稀土厂稀土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微孔曝气对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效果。研究发现,在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微孔曝气有利于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对潜流人工湿地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有增强。在曝气量为50和100 L/h时,所构建的潜流人工湿地能在40 d内实现稳定运行,稀土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由95.4%提高到98.2%以上,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5~24 mg/L,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所规定的氨氮直接排放浓度25 mg/L的要求。考虑到潜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成本,理想的曝气量应选为50 L/h。  相似文献   

8.
胡林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97-9098,9100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现有处理技术主要有物化法(吹脱、萃取、沉淀等)和生物强化处理,各种技术均有成熟规范和工程实例,但能耗、效率和二次污染问题始终限制着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新技术中超声技术和电化学法的能耗也较高,其研究方向在机理和过程;高级氧化去除氨氮的过程仍在研究的起步阶段,过程和影响因素均不明;而微波技术由于节能高效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可行方案,但仍需解决微波设备与处理水量的放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乳化液废水的特性,从不同处理方法对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论述,分别介绍了不同工艺的具体应用情况,工艺过程的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探讨了乳化液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当前含铅废水6种处理技术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电解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生物法,并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高浓度废水可采用串联组合工艺以保证达标,低浓度废水需保证较好的预处理工艺,实际应用中,需将处理效率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亚会  汪建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1-21183
[目的]研究MBR处理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MBR技术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研究MBR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氨氮负荷和溶解氧对CODCr及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当MBR系统运行稳定,进水CODCr负荷小于4.8 kg/(m3.d)时,CODCr的去除率达88%以上;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20~160 mg/L,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0 mg/L左右时,氨氮的去除率达90%以上;当溶解氧(DO)浓度分别为1.2、1.8 mg/L时,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但当DO浓度继续增加时,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另外,由于膜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确定膜的清洗周期为8~10 d。[结论]采用MBR处理氨氮废水达到预期目标,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氨氮废水的电渗析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并对工艺中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工艺参数为电渗析电压55 V,进水流量24 L/h。氨氮废水进水电导率为2920μs/cm,氨氮浓度为534.59 mg/L。出水室浓水和淡水各占19%和81%。浓水和淡水的电导率分别为14000μs/cm和11.8μs/cm;氨氮含量分别为2700 mg/L和13 mg/L。该电渗析装置处理后的氨氮废水不仅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可以满足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来水对电渗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电渗析工艺处理联碱工业高浓度氨氮废水.结果发现,当电压为50 V、进水流量为25 L/h时,水样中导电率达到最佳;高浓度氨氮废水进水电导率为2 980 μ,s/cm,氨氮浓度为648.23 mg/L;出水室浓水和淡水各占总出水的14%和86%,浓水和淡水的电导率分别为15 000.0和12.1 μs/cm;氨氮含量分别为3400.0和11.5 mg/L.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外运用较为普遍的饮用水氨氮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技术、生物技术、折点氯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及联合处理技术的去除机理和工艺进行介绍,分析评述了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十二五”氨氮总量控制和氮肥工业氨氮减排的需求,将灰色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基于氨氮减排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评价法——层次-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给出了该评价法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并进行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低碳氮比废水给氨氮的无害化处理带来困难,脱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最低的代价提高其总氮去除率,试验通过驯化低碳比的活性污泥,驯化后活性污泥处理人工配制生活污水,探讨了基质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相同C/N比的污水,氨氮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减少,氨氮浓度为26.3 mg/L时,仅运行4 h,氨氮的去除率就达到了99.5%,当氨氮浓度增加到106.7 mg/L时,运行7 h氨氮去除率仅为46.9%,但经过一个运行周期(12 h),氨氮去除率最终达到95%以上,氨氮降解过程符合Monod一级动力学方程SeS0=e-KXt;拟合曲线的相关指数R为-0.943 3~-0.983 2。保持氨氮浓度不变,提高有机物浓度,使其C∶N比的控制在2∶1、4∶1、6∶1、8∶1、10∶1,可以看出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氨氮的降解速率逐渐加快,当C∶N增加到8∶1后,再加大有机物的浓度,对氨氮的降解速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絮凝剂需求的不断增加,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概述了国内外复合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复合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和微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复合絮凝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