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评价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环境承受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其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度增加,其发展可持续性有一定下降趋势,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应引起关注.为促进黄淮海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适"-3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改变化工农业生产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评价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采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花溪区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果表明:花溪区总能值投入为2.25×1019sej,总能值产出为1.32×1019sej;可更新能值投入占能值总投入的47.56%,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占能值总投入的34.67%,净能值产出率为1.18,能值投资率为0.95,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07。说明,花溪区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不高,随着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2012年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数据,运用能值理论方法,分析该市生态农业的投入与产出,采用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对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在能值投入上,主要依赖于后期的工业辅助能,而对当地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在能值产出上,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已超过种植业,成为优势产业;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属于消费型,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降低,仅维持在0.1以下,环境负荷率逐年升高,最高达15.5,区域环境压力大,生态状况难以改善。聊城市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调整工业辅助能投入,提高能值受益率,探索建立多层次、高功能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稻-蟹-鳅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奥德姆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稻-蟹-鳅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稻-蟹-鳅生态系统的可更新有机能利用比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密度、能值-劳动生产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0.30、2.34、43.85×1010 sej/m2、9.63×1012 sej/h、4.61、2.72、1.69,比稻-蟹生态系统和单作稻生态系统的高.不可更新工业能利用比率为0.4,比稻-蟹生态系统和单作稻生态系统的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德州市2009年统计数据以及调查数据,对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德州市2009年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中,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可更新有机能的能值分别占系统能值投入总量的4.99%、81.31%、13.70%,其中种植业机械能值投入占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57.80%,说明德州市的种植业生态系统主要依赖工业辅助能的投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高太阳能值转换率、高净能值产出率与高环境负荷率说明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种植模式水平较高,但环境压力也很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降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增强种植业发展可持续性;调节环境资源与有机能的投入比例,降低环境负荷率;调节种植结构,增加净能值产出率。  相似文献   

6.
李俊莉  曹明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552-2560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2008年,优势度指数为0.71,优势产业(畜牧业)明显;稳定度指数仅0.49,自稳定性有待增强;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76,系统富有活力。【结论】今后应提高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系统结构、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使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向高水平发展,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科学技术型、高度集约型和高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干旱内陆典型代表区域——焉耆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该区域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绿洲2006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为主。在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中,化肥对农业的产出影响较大;(2)该区域的能值利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农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高;(3)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水平,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农业系统整体功能较好,运转效率较高,能值回报率较高;(4)农业生产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较轻,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农业环境资源还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5)焉耆盆地种植业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原有能值指标能值产出率EYR、环境负荷率ELR和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没有考虑工业废物利用、废物排放减少等对环境产生的经济效应,改进的能值指标:工业系统能值产出率ISEYR、工业系统环境负荷率ISELR和工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ISESI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对福州市2005年能值指标和改进后能值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ISEYR值为7.48、ISELR值为3.24、ISESI值为2.30;EYR值为5.73、ELR值为3.46、ESI值为1.67。改进后得指标更好地反映工业生产中部分废物循环利用、环境负荷率减少的现实,较真实的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表明改进后的能值指标计算出的工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要比原有的能值指标计算的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不同季别稻作系统的生态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湖南稻作系统以一季稻和双季稻种植制度为主。论文通过评价稻作技术的调整对不同季别水稻种植效率的影响,期望为水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相关统计年鉴资料获取2002—2016年湖南早稻、中稻和晚稻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经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原始数据,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三季稻作系统的动态发展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再将其能值投入产出效率与传统经济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02—2016年湖南稻田生态系统中投入的自然资源能值相对稳定,投入能值大部分依赖购买能值并趋向增加;能值投入结构调整为机械人工+畜力化肥农药或种子燃料有机肥,农业机械化逐渐代替了以人工、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系统每千公顷种植面积的购买能值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值投入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机械作业能值投入贡献率最高,化肥投入为中稻早、晚稻且长年居高不下,农药投入为中、晚稻早稻且趋向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密度则趋向减少,其中人工能值虽显著下降,其贡献率仍最高,种子投入为早稻晚稻中稻且早、晚稻趋向增加,畜力能值投入转变为中稻早、晚稻且趋向不断减少,有机肥投入能值不断减少;购买能值投入从2012年起转变为中稻早稻晚稻系统。系统单位种植面积的能值产出、生态和经济平均利润率均为中稻晚稻早稻;早稻种植面积始终低于晚稻。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为:能值投入率方面晚稻早稻、中稻;能值产出率方面中稻晚稻早稻;系统对环境的压力较小,但环境负载率指标增长较快且晚稻早、中稻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已大幅下降至2,2008年以后中稻早、晚稻系统。【结论】湖南稻作系统生产方式日益现代化,系统富有活力但发展潜力日益下降。稻作经营仍属于粗放型方式,致使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大量投入,造成短期内系统环境压力增大、生态和经济利润率不断下滑,不利于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虽然湖南中稻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平均利润率仍优于早、晚稻系统,但由于系统投入了较多的人工、畜力、化肥和农药能值且其机械能值效率较低,致使其能值产出率、生态和经济利润率降幅较大并与晚稻系统基本持平,其竞争优势日益缩小。早稻系统种子能值投入较高且能值产出密度和利润率较低,晚稻系统购买能值投入产出综合效益较高。湖南稻作农业现代化的地域不均衡发展矛盾依然突出。无论哪个水稻季别,以市场价值作为评价依据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低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真实价值。政府需针对早、中、晚稻制定激励政策,以保障稻农的利益和实现稻作永续经营。  相似文献   

12.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EEF),对昆明市2002~2011年能值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未来10年人均能值进行预测。结果发现:EEF模型的计算数值明显高于传统模型;昆明市生态系统出现盈余,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在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不发生"突变"的前提下,2012~2020年人均能值盈余呈下降趋势且年均递减率为20.57%,尽管生态系统没有赤字,但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对"新昆明"建设及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基于2011—2016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动态评价。鉴于河南省农业化程度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特点,在常规环境负载率、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的负产出,提出内部损耗率指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状态保持良好,但系统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内部损耗率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0.40。因此,河南省应继续实行化肥农药的减施增效措施,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国伟  黄淑玲  袁新田  苏海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38-17240,17293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值分析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省市相比较,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游水平。依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提高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农业等提高宿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能值理论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值分析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系统生态学家Odum为首创立的,该理论的问世首次使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货币流通过能值转化率转化成太阳能值进行对比,为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试就生态系统能值理论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现状作一概述,通过与其他几种方法对比,从能值理论的产生、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能值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能值分析理论是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它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农区奶牛业系统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呼图壁县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自然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能值指标分析了农区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湖南省娄底市农业生态系统情况,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程度,本文采用了能值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该系统2014年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娄底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总量为2.33E+22sej,能值产出总量为2.20E+22sej.综合能值指标分析情况,最后得出该系统能值产出率低,环境负载率高,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程度低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能值投入量过大、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劳动力,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娄底市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潘兴侠  何宜庆  朱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76-20078,20151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的环境负载率较低,净能值产出率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根据能值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立足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农田功能区划与管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14年定西市7个县(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条件、投入产出结构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强的是漳县和岷县,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35和1.33,其他县(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小于1,可持续性较弱,为消费型生态经济系统;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综合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呈"南部→中部→北部"递减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总体较弱,强、弱、不协调发展型区域农田面积分别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14.44%,49.46%,36.10%.  相似文献   

20.
姬桂珍  胡国强  李锦  刘春燕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74-9077,9086
从能值流量、能值效率和系统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廊坊市产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廊坊市1998~2009年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系统的能值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能值自给率较高,环境负荷率激增,人口承载量远小于实际人口数量,表明廊坊市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当地资源尤其是当地不可再生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是以消耗当地可再生环境资源、不可再生环境资源,严重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并且对外界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生态效率指数先递减后递增,系统呈现不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