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营林绿化工作现状与问题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达4540万公顷,是全国重要的林业大省。近年来为遏制逐渐恶化的林区生态环境,黑龙江省积极推进了营林绿化、灭荒造林的工作步伐,对全省宜林荒山和宜林荒地进行了营林绿化改造,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造林保存总面积达35.5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达43.3万公顷,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成区绿化面积约5.1万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5.
1前言 吉安县按照“严管地、多造林、重护树、稳基础”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建设新机制,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吉安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2%,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绿化率达99.6%;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覆盖率达41.2%。  相似文献   

6.
胡柯 《北京农业》2005,(3):39-40
2005年的种苗需求主要有3个方面,即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和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5,(2):23-24
2005年的种苗需求主要有3个方面,即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和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信息》2004,(7):44-45
2005年的种苗需求主要有3个方面,即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和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经历了初步试验、扩大试验、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现在已五十载春秋。飞播造林象一颗扎根三秦大地的良种,发芽、生根、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五十年来,陕西飞播造林历尽艰辛,现在无论在速度和质量、技术和成效,均在我国北方处于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北方飞播造林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省份之一。已是我省宜林荒山、荒地、沙地绿化造林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辽宁省西部地区荒山荒地较多、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由于荒山荒地十分贫瘠、缺乏养分,所以,必须科学的运用荒山造林技术,才能实现荒山绿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宁夏泾源县2009年造林主要是以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封山育林工程及苗木产业的建设为主。对造林质量评价和分析、主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柳春鹏  刘卫荣  李桥  刘饶  许元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26-12826,12834
由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人为破坏等原因,景西南地区产生了大量的荒山荒地,造成水土流失,时常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项目课题组根据当地立地情况选择杉木、马尾松、木荷、枫香等10个树种,通过全面清理林地,挖大穴进行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项目所选10个树种即使在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均大于80%,生长良好;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当年生长量最大,有条件应推广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13.
红沙柳性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水湿,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成为干旱山区造林的首选树种,本文介绍了红沙柳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从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及配置、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要点,介绍造林后关键的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是落实“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的主要工程 之一,通过对宜林荒山、破损山体进行工程治理,植树造林,既可以促进经济林产品多样化、促进 农民增收致富,又能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当地 生态和旅游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岱岳区道朗镇破损山 体的修复情况,对今后的类似生态修复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造林模式效益评价的综合决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设置大量标准地,对不同造林模式(杉木、马尾松、杉松混交林、封山育林)的林分生物量、培肥土壤、水文效应、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大系统多目标综合决策层次分析法对多种造林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造林模式,为荒山绿化中期效果定量评价方法和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从1999年到2006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a间沙化土地、荒山荒地、灌木林、针叶林、农地都有所减少;阔叶林、城镇用地显著增加,其中阔叶林增加最为明显。研究区斑块形状趋于规则,边缘复杂程度降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减少。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等,特别是各种林业工程的实施是景观格局变化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态修复措施前后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霍顿(Horton)入渗模型的结果比通用经验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立地荒山分别试验环山掘壕、环山深拉沟、环山拉沟侧筑埂等整地形式,测定、比较不同整地形式与对照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整地形式的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掘壕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0多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20%以上,环山深拉沟及环山拉沟侧筑埂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10%以上,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宁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市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分维度表明水域和荒地在人类的改造过程中形状呈现规则化,公路景观的形状呈现复杂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特征;香农多样性指数表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