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研究北京城郊农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费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调研数据。【结果】电力、煤炭和燃气等商品能源为主要消费对象,煤炭占到生活能源消费的50%以上;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大大减少;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消费较少。当收入水平和能源获取条件变得更好时,城郊农村家庭就会更多消费便捷和清洁的能源。【结论】城郊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这一趋势,对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造成新的压力。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鼓励能源的清洁化使用,鼓励开发太阳能、无污染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水平和构成在各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能量资源的可获得量。自前农村家庭生活年户用能源一般为700~1200kgce,其中炊事用能占40%~60%,生物质能占60%~90%,柴草灶的热效率在10%~20%。生物质的使用在一些地区已超过合理水平。商品能耗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电力增加最为迅速,未来一段时期虽可能出现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以生物质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如皋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如皋市农村家庭能源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现状和近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为认识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家庭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将其划分为5类不同区域,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为省级农村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陕西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研究——以洛川和白水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和白水县调查发现,两地区农村新型能源开发滞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并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能泺浪费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已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准确了解农村能源消费状况,揭示其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对策,对促进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能源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中市4个乡的12个村对家庭进行连续2a生活用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1993年农村家庭均用能9.44GJ,日获有效能4.93MJ,分别比1992年增长8.1%和8.6%,以生物质能为主的用能结构未有大的变化,但液化气,电力增加量较大,能源消费量对收入缺乏弹性,其中商品能消费对收入弹性明显高于总能量消费对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甘肃省485户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原始数据,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与CO2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新能源建设对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碳排放差异化格局比较明显,新能源建设项目将有利于优化农村能源资源配置。探索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孟海亮  谢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87-10689,10716
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京郊农户信息消费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农户信息消费动机趋向于求实用、求廉、求谨慎和求知,求及时、好奇并不是多数农户的主要信息消费动机;不同户主及农户消费的信息消费动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现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具有鲜明的能源组合特征,户均生活用能4 524.59 kgce/年,其中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燃料占86.02%,煤、液化气和电等商品能源占13.77%.沼气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有一定数量的使用,但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的作用尚不明显.针对吉林省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值,得到了相应的脱钩状态,发现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庇钩状态主要为弱脱钧.分析了弱脱钩状态出现的原因,并就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提出了相应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能耗产业发展;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71-5174
为了研究目前低碳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优化升级,在全国7省农村家庭抽样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支出模型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已经步入商品化时期但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并未停止;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等商品能源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非商品能源(薪柴)沦为劣等品其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电力以及煤炭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较多;薪柴、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的消费需求都随着自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但对价格的变化都不太敏感,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等商品能源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薪柴与其他种类的能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严健标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54-8756
依据195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数据,应用软件SAS9.2构造ARIMA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短期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快速提高,2012年将突破人均5 000元,几乎是建国初期的100倍,但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水平,要让农民过上实在的好日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兼顾,协调农民消费水平与国家补贴、农民生产积极性等关系。为此,提出要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遵循客观规律,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农民顾虑,发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杜春  穆燕鸿  张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47-3749,3751
以消费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原始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6大因素排序为:家庭支出、家庭收入、国家政策、消费品供给、消费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拉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亚艳  罗新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15-9717
介绍了大学学杂费水平与农村家庭收入情况,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高额大学学杂费支出对农村家庭其他消费的挤占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学杂费支出对家庭消费都存在挤占效应,只是长期挤占效应要明显强于短期。  相似文献   

18.
陈红  陶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83-3484,3486
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费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并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和部分贫困农村家庭的正常生活。结合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的相关调查数据,利用恩格尔系数-收入法和收费成本比例法计算出了基本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并提出了实施此标准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王淑芳  郭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32-7933,7936
论述了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生活消费增长的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归宿;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生活消费增长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农民家庭纯收入绝对量低,持续增加难度大,生产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负担沉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短期难以改变等。提出了通过国家财政倾斜,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和产业化,提升农户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等促进农民家庭生活消费较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