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生产也连年上升.我国蚕茧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1985年达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而日本蚕茧产量已下跌到80万担左右.我区1985年蚕茧总产量达10.4万担,年年有所发展,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区的桑蚕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产茧量从一九五○年一千九百多担上升到一九八一年四万七千多担。种桑养蚕已遍及八个地区。蒙山、钦州、平南等县年产茧已超过五千担,今年予计全区可产茧五万担以上,将比一九五○年增加二十五倍。 我区蚕茧虽然年年增产,但上升较慢,有的地方还不稳定,时起时伏。产量与历史比,也没有恢复到一九三一年产茧六万五千六百五十担的水平。同时,茧质还比较差,日本的上茧率为96.8%,每百斤鲜茧能缫生丝18.5斤,江、浙是我国蚕茧较好的省,他们的平均出丝率  相似文献   

3.
我区桑蚕茧生产两年连续减产,预计87年产茧6.0万担,比86年7.52万担减20.2%,比解放后最高产量9.45万担减36.5%,减产的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如前两年蚕茧销路不好,茧价偏低,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去年下半年开始,蚕茧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茧价有所回升,特别是今年,虽有关部门规定收购价每市斤鲜茧为2.0元(按茧层率19%计,下同),但各地实际收购价全区平均大约在2.3—2.5元左右,当前农民挖桑情况已基本停止,养蚕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桑园面积减少.因而今年蚕茧产量仍是减产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蚕茧产量也连年上升.我国产茧量自1970年(243万担)超过了日本(223.4万担),1980年产茧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水平(441.6万担),1985年又产茧671万担,比1980年增长34.3%(日本已衰  相似文献   

6.
<正> 我区的蚕茧生产,通过抓改革,调整生产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体系,落实技术措施,获得了1985年蚕茧单产上升,质量提高,总产增加,效益显著。全地区1985年,共发蚕种829,410张,张平产茧55斤,总产茧457000担,与1984年比,净增57000担,增长14.5%,超计划17000担。实现了总产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而且蚕茧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春、夏茧比去年提高了0.5~1个等级。今年蚕茧生产的特点是:季季增产,全面丰收,尤以基地区、乡增长幅度最大,成效显著,全区涌现了11个蚕茧超万担的区,其中武胜县万善区蚕茧超过双万担;有150个蚕茧千担乡,还有200多户蚕桑收入超过一千元,这些高产典型为我区蚕茧稳步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7.
1.生产概况继1970年我国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1位以后,1980年我国桑蚕茧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上最高水平22.05万吨(441万担),改变了多年来丝绸工业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六·五”期间,桑蚕茧收购总量达135.1万吨(2702万担),比“五·五”期间的94.45万吨(1889万担)增长43.00%。以1986年为例,全国700余万亩桑园共生产桑蚕茧32.15万吨(643万担)、蚕茧收购为30.75万吨(615万担),1985年产丝4.18万吨,丝绸工业总产值82亿元。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9.
一我区蚕茧生产形势 我区桑蚕茧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蚕茧产量只有1650吨,1985年4725吨,1990年7450吨,1992年产茧达到1.83万吨。1993年桑园面积1.4万公顷,发种量70万张,鲜茧产量1.65万吨,比1992年减产8.2%。  相似文献   

10.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较快,“七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比“六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增加将近一倍.1990年年产鲜蚕茧0.75万吨,今年遇到春旱和秋旱,据区蚕业指导所的预测,仍比去年增产.从群众当前要求扩种桑树的势头看,今后还要发展.产量逐年上升了,但茧质的提高则较慢,据有关部门调查,今春的鲜蚕茧,茧层率仅有18%~20%;干蚕茧茧层率为43%~46%;上车茧率平均90.6%;解舒率为63.93%.与先进蚕区相比,蚕茧的质量还有差距,有的庄口的茧,差距还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贯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我县八一年蚕茧生产又获丰收,产量、质量、产值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产茧66687担,比历史最高的八。年增产3478担,增长5.5%。蚕桑生产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的重要骨干副业,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副、工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四万亩桑田,不足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今年蚕茧及副产品的产值达1500多万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10%左右,平均每亩桑田产值330多元;伐下桑条15万担左右,可解决一万农户的烧草;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其对策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桑蚕茧生产以 194 9年的 3 0 9万t为起点 ,经过 30年的反复努力 ,蚕茧产量于 1980年达到2 4 .98万t ,首次超过 1931年产茧量 2 2 .0 8万t的历史记录 ,到 1990年又翻了一番达到 4 8.0 2万t。进入 90年代蚕业发展就更为迅猛 ,到 1994年年产茧量达 77.69万t。但 1995年茧丝绸行业出现了严重滑坡 ,1995年下半年蚕茧生产开始下滑 ,1995年产茧量为 75.98万t ,1996年全面陷入困境 ,全年产茧量仅为 4 7.0 9万t,比 1994年下降了 39.4 %。目前蚕茧生产基本稳住了下滑势头 ,并稍有发展 ,但仍不容乐观。1 造成蚕茧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1 1 …  相似文献   

14.
柞茧多渠道经营促进柞蚕业稳步发展朱林森(河南省南召县蚕业局)柞蚕生产长期以来是我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历史上最高年产量1966年曾达到9.3万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产茧量也一直稳定在5.5万担以上,1989年产茧7.4万担。事实上历年柞茧产量都占全省的...  相似文献   

15.
蚕茧价格与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清奇 《蚕桑通报》1996,27(4):15-17
蚕茧价格与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研究浙江省农业厅陈清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蚕桑生产有了迅速发展,1992年全省蚕茧产量达到14.0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1993年以后,出现徘徊下降,1995年子计产茧12.23万吨,比上年减产8.6%,造成蚕...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的栽桑养蚕和丝绸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据《中国统计提要廿四专辑》记载,1918年陕西产蚕茧28万担(1.4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1.49%,仅次于浙江和江苏,居全国第三位。以后由于历史上天灾人祸种种摧残,到解放前夕陕西的茧、丝、绸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境。1949年全省仅产茧0.65万担(325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解放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农业多种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1992年我省产茧量达1.3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99%,为解放后最高产量。全国1992年产茧67.8  相似文献   

17.
(一) 茂名市是省内大蚕区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高州县、化州县就有蚕桑生产。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茂名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茂名市所屑的高州、化州、电白、信宜四县及茂南区都有蚕桑生产。一九九○年全市桑园总面积为38428亩(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五年为41000亩),产茧3790吨(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三年为4250吨)。两项均约占全省的1/5。化州县是全国蚕茧基地县,一九七六年产茧超万担,一九九○年产茧超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蚕业在振兴临海经济,农民奔小康,出口创汇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本市建立巩固的蚕桑生产基地,使我市蚕茧产量上万担.市林特局蚕桑站,从1991年开始实施万担茧工程建设,计划1993年使全市蚕茧产量上万担,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规划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提前一年1992年已实现了全市蚕茧上万担,现将我市万担茧(500吨茧)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认真总结本市蚕桑生产历史经验,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地处淮北平原,历史上主要依靠乔木桑养蚕。解放初期,年产茧只有100担左右。1952年开始发展成片桑园,以后几经发展、曲折、徘徊,到1977年,全县桑园仅有2967亩,蚕茧总产2331担;1978年,桑同发展到10081亩,总产茧达到3521担。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蚕茧大战问题,根据陈俊生同志批示,我们多次约请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座谈,并到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地区作了调查。一、我国蚕茧生产经营概况 1978年以前,全国生产鲜茧仅二三百万担,1980年达到500万担,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1931年(455万担),1985年至1987年年产量都是670多万担.其中浙、苏、川三省产量占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