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果蔬生产与消费大国,目前在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与果蔬的高腐损率的矛盾之下,能够有效改变鲜活农产品自然属性的冷库,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关键节点。将冷库作为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的重要关键节点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Question一、什么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有哪些政策规定?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是指为促进鲜活农产品顺畅流通,以现有国道网为基础,结合主要鲜活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开通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鲜活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  相似文献   

3.
完善吴忠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消费的“菜篮子”,保持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流通业、稳定市场运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吴忠市乃至整个宁夏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吴忠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情况调研实际,梳理、分析了吴忠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破解对策,力图对加强吴忠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8-109
河北省毗邻京津,是农业生产大省,在京津鲜活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份额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鲜活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流通环节中仍然存在三地物流"绿色通道"尚不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环节过多、鲜活农产品流通缺乏有效组织以及三地农产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积极推动"绿色通道"及平台建设、勇于拓展环节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着力培育鲜活农产品新型流通主体以及加强规范新活农产品市场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鲜活农产品顺畅对接京津市场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2010年11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大城市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对其流通中存在的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主导的大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对其系统、功能、优势等进行了分析.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对于保障民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探究,从物流环节、配送模式以及品质安全等多角度分析北京蔬菜流通现状,挖掘"最后一公里"问题症结所在,指出目前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流通环节,同时这也是鲜活农产品增值和利润源获取的主要环节。并针对性提出建立鲜活农产品信息化平台等解决对策,以优化流通模式,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浏览     
《中国农资》2011,(10):80-85
<正>国务院部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流通企业强强联合,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30-15032
阐述了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本现状,明确了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流通成本高、流通形式落后以及物流设施建设滞后等。在充分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创新模式,为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涉及品种多,价格降幅大,范围广,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市场稳定。从流通领域出发,深入研究分析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国家应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布局,综合运用市场与政府调控等多种机制,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稳定鲜活农产品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