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茶树芽叶茸毛特征研究:Ⅱ.茸毛密度简易观察法之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5个茶树基因型(品种与杂交后代单株)为样本,用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专题讨论茸毛密度的简易观察法(X)与精确测量法(Y)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性极显著.r=0.9376~(**)(a_0.01=0.611);并建立回归方程: =-25.2333+4.2976x,经方差分析与 F 检验表明该回归方程的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浙农21和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正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共2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样本芽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分析讨论了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的分离和变异情况以及基因型效应问题。 研究发现:(1)在亲本品种中,浙农21含有高含量的茶氨酸1.89%(占总量的78.25%),而紫芽种则含有高含量的精氨酸0.11%(占总量的27.78%)。(2)在F_1代群体中,精氨酸的出现率为25%。且相对显性势[h]/[d](0.92~1.00)分析表明为负向完全显性效应,而负向亲本浙农21精氨酸含量甚微,难以测出,说明精氨酸的合成与表达受隐性基因调控。(3)F_1群体中:茶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接近中亲值,并有一定的偏母本效应。天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则趋向于高值亲本,正向显性效应强。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均趋向于低值亲本,表现出负相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叶面肥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屡见报道和研究,其结论多种多样。就叶面肥的成分而言,一方面是含有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三十烷醇等,另一方面含有植物代谢的中间产物或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硼、锌的络合物等,开展分析研究;就叶面肥的作用而言,不仅具有促进植物固有的生长发育效果,而且能够增加育芽、发芽数量,生根、发根能力,开展分析研究。本文试图探索春季茶园叶面肥施用的时间与茶叶产量形成之间,以及叶面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等。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在舒城县舒茶九·一六茶场进行。供… 相似文献
5.
6.
7.
为明确峨眉问春、川茶2号、紫嫣等3个四川特色品种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本研究以常绿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紫化品种紫娟为对照,考察了3个品种春夏梢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色素含量以及芽叶性状。结果表明,川茶2号的春、夏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较高;其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0)最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系统ΦPSⅡ能量分配中光化学反应的相对份额(P)和反应中心耗散的相对份额(EX)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峨眉问春的春季Pn和WUE最高;但夏季Pn较低,其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0)最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及ΦPSⅡ实际光合能力PhiPS2)最慢。紫嫣的春、夏季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最高,Pn及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与春季相比,各品种的夏季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升高,而WUE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降低。产量方面,川茶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峨眉问春的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的差异不显著,紫嫣则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P<0.05)。可见,川茶2号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产量最高;峨眉问春的春季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率较高,但夏季较低,其产量较高;紫嫣的光合色素及光合能力较高,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茶树紫色芽叶的呈味特征及降低苦涩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群体品种常见的紫色芽叶所制成的绿茶苦涩味明显。分离测定了茶树紫色芽叶主要苦涩味特征成分,用苦涩味阈值和苦涩味指数定量评价了各成分的呈味特征。结果表明,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含量高达1.14%,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是绿色芽叶的57倍和1.13倍,花青素和儿茶素含量较高是其苦涩味较强的主要原因。茶叶苦涩味成分阈值的大小顺序为:咖啡碱(0.30)<花青素(0.40)<儿茶素(0.80);以苦涩味指数评价成分对紫色芽叶苦涩味实际影响大小顺序为:儿茶素(3.32)>咖啡碱(2.13)>花青素(0.57)。研究还表明,在紫色芽叶加工绿茶的过程中,添加约0.2%的酪蛋白具有降低苦涩味的作用,可使品质得到改善,使茶汤中多酚类浓度降低19.5%,苦涩味指数由3.70降至2.98,由此提供了一种降低紫色芽叶苦涩味的技术途径。采用多酚-蛋白复合反应模型,提出了用相对沉淀率(RA)作为酪蛋白对多酚类物质的苦涩味抑制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茶树营养芽幼叶数与展叶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芽是新梢的雏体,芽内幼叶数与新梢展叶数的关系,直接关系芽叶的产量与质量。探明芽内幼叶数与新梢展叶数的关系,对栽培上充实芽体,加强幼叶分化,增进新 相似文献
10.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茸毛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福鼎大白茶、浙农109、祁门长叶、浙农12、浙农21、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五个杂交组合(福鼎×浙农109、福鼎×浙农12、福鼎×祁门长叶、紫芽种×浙农21、浙农21×紫芽种)的后代共6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芽叶茸毛的分布、密度、长度和粗度。用数量遗传学中的方差分析、亲子相关回归和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理论分析估算了茸毛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遗传变异系数(GCV)、狭义遗传力(h~2N)和相对显性势([h]/[d])。结果发现:(1)茸毛诸性状的 h~2B%均较高,依次为:密度(95.18%)>分布(88.77%)>粗度(85.28%)>长度(81.35%),说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控制。(2)茸毛诸性状的 GCV 值依次为:密度(52.31%)>长度(16.06%)>分布(12.50%)>粗度(6.05%)。说明选多毫良种从密度着手效果最佳,而以粗度作选择指标则作用不大。(3)茸毛诸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N)和基因型效应分析表明,茸毛性状在F_1代中的表现大多偏向母本,特别是密度性状,母本显性效应占91.7%。这说明,亲子代间茸毛密度的相似程度较高,在以多毫品种为目标的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应选茸毛密度大的品种做母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通过筛选流动相、优化洗脱梯度,建立了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HPLC的分析方法,并从提取的花青素粗制品中分离出9个主要色谱峰;运用HPLC-DAD-MS/MS联用技术,获得了其中7个组分的紫外-可见光谱信息、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初步推测了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中5个主要组分,分别为:飞燕草-3-半乳糖苷、矢车菊-3-半乳糖苷、飞燕草-3-芸香糖苷、矢车菊-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3-芸香糖苷,此外,采用外标法对各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获得了粗提物,纯度为32%。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茶树紫色芽叶中花青素组分的分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6.
黄山早芽是从黄山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经1982~1990年品系比较实验,同等面积内比安徽一号增产39.64%,红绿茶品质优于标准种。此外,还进行经济性状和主要内含物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早芽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抗寒性强适宜北方茶区推广的茶树新品种,1987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 相似文献
17.
四、基因型效应表3列出了各杂交组合茸毛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值。从表3可以看出:①茸毛密度,在5个组中超显性为3个组合(占60%),并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模型库管理系统(TSM)中的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芽叶性状与修剪生物重之间搓联性。结果表明:关联性大小依次为梢粗度〉最长节间〉叶宽〉叶面积〉叶脉数〉叶长〉梢长度〉叶柄长〉锯齿数〉着叶数〉R值,其结果为茶树育种及早期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