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6,28(4):14-15
口感风味特征是饮料类产品最重要的属性,也是产品能否适销对路的关键。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茶饮料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已成为国际上发展速度最快的软饮料品类。从荼饮料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茶饮料口味的多元化和产品定位的进一步细化是必然趋势,而企业追求的是自身产品的稳定性及其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差异性,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茶饮料调配技术。因此了解茶饮料的调配原理和调配技术对开发和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茶饮料产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6,28(2):12-13
目前茶饮料基本以清汁为主,在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澄清透明状态,因此过滤和澄清净化是茶饮料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相似文献   

3.
茶饮料加工用水的基本要求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5,27(6):10-11
水是茶饮料加工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通常纯茶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0.20%~0.50%,果汁或果味茶饮料固形物含量在20%以下,因而水在茶饮料中的比重一般超过80%。水质的好坏对茶饮料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水中的离子组成及含量、溶氧量、有机物含量,以及水的pH和种类等都会影响茶饮料的色泽、滋味、香气和澄清度等品质。因此,了解茶饮料用水的要求及其选用的处理技术,对保证茶饮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茶饮料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超高压技术应用改进茶饮料风味进行了综述,为萘饮料生产的灭菌工艺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为高压技术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茶饮料加工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查阅近20年来有关茶饮料文献的基础上,从茶饮料的发展前景及现存技术问题入手,综术字茶饮料加各环节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此霜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尹军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2,22(1):7-13,29
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茶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茶汤浑浊、沉淀和香味闷熟、低下等主要问题,从茶叶浸提、过滤、品质保存、灭菌和包装等方面对各种技术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现状提出今后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质,浸提条件,高温灭菌等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水浸提,添加0.05%维生素C和0.02%Na2SO3或NaHSO3,可较好地保持绿茶汤色,亦可减少沉淀。  相似文献   

8.
茶饮料提取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6,28(1):9-10
茶饮料提取一般是指以水为主要溶剂将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溶出的过程。茶叶提取液是茶饮料后续加工的基础,是茶饮料品质好坏的关键,因此,茶饮料提取工序是茶饮料生产中最关键的作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β-CD在绿茶饮料加工中的保香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FI(FlavourIndex)即香气指数,它表示香气中高沸点香气(GroupⅡ)总和与低沸点香气(GroupⅠ)总和的比率,即GroupⅡ/GroupⅠ。在香气成分分析中,参照Yamanishietal(1978年)和Wickremasingheetal标准,把保留时间在芳樟醇之前的香气成分作为低沸点香气,之后的为高沸点香气。FI指数可  相似文献   

10.
4月29日,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科技厅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持的中国云南澜沧江原生茶饮料产品鉴评会和验收会在云南省云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担任鉴评会和验收会专家组主任,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茶学和食品饮料专家在考察了原料基地和生产车间,听取了产品的技术研究报告和生产情况报告后,对云南澜沧江原生茶饮料产品进行了鉴评,经认真讨论,一致通过鉴评和验收。  相似文献   

11.
叶倩  梁月荣  陈瑞鸿 《茶叶》2006,32(1):18-22
本文介绍了绿茶饮料的褐变机理、护色机理及技术,阐述了包埋法、酶处理法、离子护色法、加抗氧化剂法、pH值调色法、包装技术、灭菌技术、除氧技术等护色技术,以及不同护色技术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13.
信阳毛尖茶以“细、圆、紧、直、多自毫”的美好外形和“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甘甜”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茶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原传统的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已难以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中国制茶技术对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继忠  陈小法 《茶叶》2003,29(2):112-114
日本于 1 868年实行明治维新后 ,大力吸收欧美文化 ,在短短二十多年中不仅摆脱了落后局面 ,而且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显示出日本已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许多人心目中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民众心理上表现为强烈的“脱亚入欧”倾向 ,行动上表现为全面向欧美学习 ,似乎是完全师从欧美。事实上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期除了向欧美学习 ,也向亚洲国家学习 ,农业等方面主要向中国学习 ,茶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国首任驻日本大使参赞黄遵宪在他的《日本国志》“物产志一”中有一段两国茶叶交流的记载 :“……近年以来学制红茶 {明治七年 ,劝…  相似文献   

15.
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是一类全新的白化变异茶树种质资源,新梢白化主要依赖于光照强度,与依赖低温而白化的安吉白茶(白叶茶1号)、四明雪芽、千年雪等白化茶属于不同变型,同时在白化色泽、白化季节、品质特性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该类型白茶更为珍稀,用途更为广泛。光照敏感型白化茶资源在宁波得到开发的有黄金芽及其后代、郁金香、金光、金如意等,其中黄金芽、郁金香已在茶产业和园林绿化中得到推广应用。现就以黄金芽、郁金香、金光3个品种为代表的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栽培与采制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扁形茶加工机械选型与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与制茶性能目前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主要有:曲柄导轮、曲柄导轨和曲柄摆杆三种类型。由于多用机运动机构不同,其槽锅运动轨迹亦不同,茶叶在槽锅中运动的受力方向、运动状态等亦不相同。而茶叶在多用机中要完成杀青、理条、辉锅等作业,每一作业要求茶叶在柄槽锅中运动状态亦不尽相同。如茶叶杀青要求茶叶在多用机槽锅中受到足够的上抛力作用,在某一瞬间锅内茶叶在力的作用下被推离锅壁作抛物线运动,由于茶叶的个体质量、形态的差异,茶叶散落现象明显,水分散发较充分,能及时带走湿汽以保持茶叶色泽的翠绿和清香,这是绿茶杀青…  相似文献   

17.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