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梯度(150~300、300~450、45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 m)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多糖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以海拔150~600 m范围内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较高,2年生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总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达91.6%、0.57 cm、62.5 cm、6109.29kg·hm-2、13.5%;选择海拔600 m以下区域范围内的毛竹林冠下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对多花黄精最适栽培区域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精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比较不同生长年限黄精根茎的功能成分,测定3年生、5年生黄精的多糖、黄酮、微量元素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年生与5年生黄精根茎的多糖含量均达50 mg·g-1以上,差异不显著;5年生黄精根茎的黄酮含量是3年生黄精根茎的6倍,差异显著;两种生长年限黄精根茎微量元素含量排序均为Ca>Mg>Fe>...  相似文献   

3.
研究云南省主产区滇黄精及其根际土壤,分析林下(仿野生)与大棚两种栽培模式下滇黄精土壤矿质元素与滇黄精品质的相关性,为云南省滇黄精科学化种植提供指导。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18个产地滇黄精多糖含量,并采用ICP-MS测定滇黄精-土壤矿质元素P、K、Ca、Mg、Fe、Mn等14种元素,利用Origin、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林下、大棚产地滇黄精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林下滇黄精多糖含量高于大棚滇黄精多糖含量,滇黄精活性成分多糖与土壤中Cu、Zn元素呈正相关;Fe、K、Mn是产地滇黄精-土壤的特征矿质元素,在滇黄精植株生长、品质形成和药材药效等方面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结果表明:18个产地滇黄精药材的安全性均无问题;不同栽培模式滇黄精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有效成分含量受有效Mn的影响最大;林下滇黄精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更丰富;滇黄精林下栽培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根茎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硝酸铝比色法、索式抽提法和等离子体光谱仪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龙泉市5个不同生境和套种模式样地的1年生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蛋白质、黄酮、粗脂肪和9种矿物质元素(Na、Ca、P、K、Cu、Mg、Mn、Zn、Fe)含量。结果表明:A样地(兰巨乡南山村油茶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7.50±6.41 mg·g-1和12.40±0.42 g·100 g-1;B样地(安仁镇大舍村香榧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10±0.38 mg·g-1;C样地(上垟镇泗源村毛竹林)多花黄精根茎中的黄酮含量最高,为7.22±0.77mg·g-1。5个样地多花黄精根茎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互有高低。以上结果说明生境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根茎的主要成分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野生黄精濒危种质资源,加快道地黄精品种在辽宁省的推广应用,该文在论述桓仁地区野生黄精种质资源的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对野生黄精根茎的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和多酚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精根茎多糖含量(82. 43±0. 08) mg·g~(-1),总皂苷含量(1. 60±0. 01) mg·g~(-1),多酚含量(10. 64±0. 12) mg·g~(-1)。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素条件下雷竹克隆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雷竹在不同氮素梯度中的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投资分配格局进行了野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 ,雷竹无性系分株增多 ,无性系生物量增大。在不同氮素梯度下 ,雷竹无性系分株根茎长度和隔离者长度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 ,无性系分株根茎长度和隔离者长度显著降低。这说明雷竹无性系分株根茎和隔离者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但无性系根茎总长、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在不同土壤氮素含量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较低的氮素供应条件下 ,雷竹无性系把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下部分 ,以便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薄壳山核桃大田播种育苗和火箭盆、无纺布、塑料钵容器等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火箭盆容器培育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为39.14 cm和0.96 cm;无纺布容器苗和大田播种苗次之;塑料钵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1级侧根数、1级侧根平均长度、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茎鲜质量比和根茎干质量比等指标影响显著,火箭盆容器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木侧根系发达,根系质量好;而大田播种苗和普通塑料容器苗的主根发达,侧根少,根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泥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和黄土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复配成3种栽培基质进行三叶青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C培育的三叶青在株高、根茎粗以及壮苗指数上均显著优于其他配比的栽培基质,栽培效果显著提高,推荐作为三叶青栽培的专用型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不同栽培基质对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我们选用红土、河沙、腐柴皮、椰糠作为基质材料开展了滇黄精栽培基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5种基质配方中,较适于滇黄精生长的是基质5(红土∶腐柴皮∶椰糠=2∶2∶1),其栽培的滇黄精组培苗的平均根茎体积(33.53 mL)、株高(42 cm)、地径(0.358 cm)均高于其他4组,且与对照基质1(红土)相比,地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茎体积、株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柚木无根组培瓶苗为扦插移植材料,选用了5种育苗基质,各设4个水平,按照正交实验设计L16(45),开展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快速培育柚木无性系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轻基质+育苗穴盘进行柚木无根组培瓶苗移植,生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8.7%;各轻基质配比处理间,除了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叶幅、苗鲜质量、苗干质量、根长和主根条数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各指标最佳处理分别是最低处理的2.19、1.73、2.20、9.10、7.19、1.82和2.38倍;蛭石不同水平对成活率有显著差异,泥炭土、蛭石、椰糠和黄心土不同水平对苗高有极显著差异;5种基质不同水平对鲜质量、干质量和主根条数都有极显著差异,对根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成活率影响最大的是珍珠岩,对苗高、地径和叶幅影响最大的是椰糠,对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和主根条数影响最大的是黄心土。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椰糠︰黄心土=1~2︰1︰1︰2︰2为柚木无根组培瓶苗快速育苗的最佳轻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1.
为培育质量轻、根系发达的翅荚木(Zenia insignis Chun)容器苗,采用黄泥与椰糠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基质并对幼苗进行不同切根长度处理等试验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间苗高、地径、植株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及侧根数量差异显著,黄心土与椰糠的比例为3:7、5:5和7:3配制的基质均可明显地促进苗木生长;不同切根长度的处理间苗高、侧根数量差异显著,而苗木地径、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差异不显著,芽苗移植时先切断主根,保留主根长4 cm最佳,其次是保留主根长3 cm和5 cm。  相似文献   

12.
以西南桦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育苗轻基质与土壤的混合育苗试验,研究了4种轻基质拌土与纯土作对照的试验,对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综合评分法评价其育苗基质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基质配比对西南桦穴盘苗的生长差异显著,基质2的苗高、地径、主根长、须根数、茎叶鲜质量、根鲜质量、全株鲜质量、茎根比最大,其综合评分也最高,达到了3.9196,从而筛选出基质2即V(阔叶树种锯末+鸡粪)∶V(森林土)=2∶1是适宜西南桦穴盘苗生长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竹无性系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竹在不同水分梯度中的无性系生长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投资分配格局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雷竹无性系分株增多,无性系生物量增增大,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无性系根茎总长,分株根茎长度和隔离者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无性系根茎总长和隔离者长度显著降低,这说明雷竹无性系的根茎和隔离者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较低的水分供应条件下,雷竹无性系把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下部分,使根茎伸长,以便从土壤中获取更多水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山苍子Litsea cubeb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香料树种,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山苍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山苍子最适宜的栽培基质,为山苍子容器育苗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以泥炭、珍珠岩、锯末、黄心土为基质原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9种基质配方,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下山苍子容器苗的物理性质、生长指标、叶片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不同基质配比对山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9种不同基质配方的物理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下土壤密度最大,为0.73 g/cm~3,T2处理下土壤密度最小,为0.54 g/cm~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含水率最高达到37.36%。总孔隙度最大的为T2(61.56),最小的为T1(48.70),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CK的pH值最小(5.08);不同基质配比对山苍子容器苗的苗高差异不显著。CK的地径(0.52 cm)是T2、T3和T8的2.08倍,显著高于这3个处理;高径比最小值为CK(66.97);不同基质配比对山苍子容器苗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基质配比对山苍子容器苗的叶片面积、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9种不同基质配方的根系形态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8的主根长最大(12.6 cm),T1的主根长最小(5.8 cm),两者差异显著。【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处理T2即V(黄心土)∶V(锯末)∶V(泥炭土)∶V(珍珠岩)=0.6∶0.4∶0∶0为山苍子容器苗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油茶林下开展不同栽培模式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容器、大田和油茶林下三种栽培模式下,多花黄精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大小为:容器>大田>林下,且容器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油茶林下栽培,平均块茎鲜重大小为:容器>林下>大田,容器和油茶林下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  相似文献   

16.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油松容器育苗基质性质与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配方基质性质与油松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关系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的地径、高径比、单株鲜质量、地下干质量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苗木单株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上鲜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基质的苗木在顶芽干质量、根系活力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基质的密度、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油松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基质中碱解氮的含量是影响容器苗地上与地下部分比例关系的主要因子;在北方培育油松容器苗,基质配方以表土40%、黄色粘土15%、松林表土20%、腐熟粪肥20、炉灰渣5%的配方比例,质地为中壤土,密度10t·m-3,全磷含量达0.8g·kg-1,速效磷含量90mg·kg-1,速效钾含量260mg·kg-1,碱解氮含量112mg·kg-1,有机质含量34g·kg-1的微酸性土(pH=6.3)为佳。  相似文献   

18.
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采用喷灌技术的毛竹林地,其竹笋数量和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分别提高了95%和262%。挖笋对多花黄精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经营效果看,采用喷灌技术,产值可增加14985元/hm2。研究结果为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的集约化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计5个不同基质配比,比较杜仲种子出苗率和容器苗生长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杜仲种子出苗率和容器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V(山地红壤)︰V(轻基质)=1︰1的基质各项生长指标最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主根平均长度、≥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达58.2 cm、0.68 cm、10.9 cm、15.1条/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