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对马铃薯辐射诱变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分子证据,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费乌瑞它及其辐射诱变突变体F0802、F0803-Ⅰ、F0803-Ⅱ和F0803-Ⅲ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与突变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都达到0.842以上;且聚类分析结果与4个突变体来源完全吻合。说明,从分子水平上确定了F0802、F0803-Ⅰ、F0803-Ⅱ和F0803-Ⅲ是费乌瑞它亲本的突变体;SRAP标记技术进行马铃薯辐射诱变突变体分子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高粱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化学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以红樱子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育苗盘发芽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不同浓度及诱变处理时间对红樱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增加,红樱子高粱种子出苗率逐渐下降,处理时间为16小时,EMS浓度为0.4%时是红樱子高粱诱变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3.
RAPD 分子标记对工业大麻诱变材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变育种是人们在发生突变的个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品种。RAPD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简单,花费少。利用RAPD对工业大麻诱变材料进行研究,构建树状图,分析突变材料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差异显著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浓度或剂量与之前筛选的适宜诱变浓度或剂量相近。化学诱变浓度是2.0%,处理6 h;Co60-γ诱变剂量基本都在150 Gy左右,RAPD分子标记也可以作为诱变浓度或剂量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0.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0.325%叠氮化钠(NaN3)复合诱变处理方法,获得了四棱豆不育突变体.通过与野生型进行表型比较发现,该突变体在株高、叶色、茎秆形状、茎秆颜色等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花瓣变小,花药明显退化.经ISSR分子标记比较发现,9条ISSR引物能将突变体与野生型明显区分,表明该突变性状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进一步通过杂交试验表明,该突变体为雄性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5.
甘蔗突变体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桂糖11号作供体,经过诱变获得了在节问形状、叶型、芽形、生长带颜色等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用AFLP分子标记对这些突变体进行分析表明,突变体与供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多态位点数量随突变体不同而异,且多数突变体都存在多个位点突变。在突变体和供体之问,找到两个稳定的特异性AFLP标记,分别为桂糖11变引物EACC+MCAC,EACC+MCTG和EACT+MCCC的1kbAFLP标记;桂糖11变和共培芽引物EACC+MCTG和EACT+MCCC的630bpAFLP标记。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自交系WD1为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方式获得了一个稳定遗传的黄叶突变体yl;以黄叶突变体yl为父本、黄瓜自交系S52为母本,构建F_2群体,并对黄叶突变体yl、S52、F_1和277株F_2群体的叶色性状进行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且绿色叶对黄色叶为完全显性。利用黄瓜7条染色体上的235对SSR引物对F_2群体的野生型与突变体DNA池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BSA)分析,筛选得到2个DNA池间多态性标记5对,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黄瓜4号染色体分子标记SSR15682和SSR05415之间。通过进一步开发和筛选亲本间多态性分子标记,利用277株F_2群体将YL基因定位于黄瓜4号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In Del4-9和In Del4-10之间,物理距离为936.39 kb。利用20株黄化苗DNA混池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课题组已有的黄瓜自交系WD_1、S52重测序数据以及黄瓜9930基因组数据,对定位区间内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推测Csa4G297530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常规粳稻‘秀水09’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3个黄叶突变体Y1-1,Yl-2和Yl-3,多代自交稳定遗传.突变体与野生型‘秀水09’相比,分蘖减少、植株变矮、苗期叶片表现明显的黄色,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叶片逐渐返绿.遗传分析表明这3个突变体的黄叶性状均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Yl-1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RM282与RM6080之间的7.5 cM范围内,将突变基因Yl-2和Yl-3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分子标记5-43w与RM123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6.8 cM.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甜菜离子注入诱变早熟突变体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的甜菜早熟突变体W11和未做诱变处理的7208为对照材料,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选取800条RAPD随机引物对W11和7208进行扩增,结果表明,W11?208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从8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45条在W11和7208中存在差异, 存在差异的引物占所用引物数的5.6;,表明W11和7208种的相似性很高.该研究利用W11和 7208做亲本构建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进而定位早熟性状基因或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60Coγ射线诱变的突变体中发现一个迟熟突变体(暂命名lateflower4,简称lf-4)。该突变体营养生长周期较野生型水稻长约10天。遗传分析表明,lf-4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lf-4/9311)F2群体为基础,应用INDEL分子标记确定目的基因LF-4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M1和M2之间,进一步应用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S3和S4之间,该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水稻改良。  相似文献   

11.
经空间诱变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该突变体进行了株高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HA-1的新矮生基因(暂命名为h)为1对隐性主效基因,与sd-1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并且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连锁关系,2对矮生基因共同控制着CHA-1的株高性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CHA-1的新矮生基因h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的长臂上,与标记RM302遗传距离为5.1 cM.  相似文献   

12.
以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的甜菜高糖突变体S10和未做诱变处理的F104及F2代85株单株为研究材料,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选取800条RAPD随机引物对S10和F104进行扩增,结果表明,S10和F104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从8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9条引物在S10和F104中存在较稳定差异,存在差异的引物占所用引物数的2.3;,该研究利用S10和F104做亲本构建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进而为定位高糖性状基因或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玉米SSR分子标记体系,丰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基础玉米自交系CK及其诱变系M为材料,优化了SSR分子标记试验体系,并对诱变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优化后SSR分子标记试验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试验效率,减少试验误差;(2)利用23对SSR引物对诱变玉米自交系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得到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565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和基因型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10~0.525和0.234~1.061,平均值分别为0.331和0.643,说明基础材料CK与诱变材料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水稻苗期叶片白化转绿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化转绿突变体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材料的发掘、生理生化特性、性状遗传、基因定位及克隆、分子作用机理和作为标记性状基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粳稻秀水09(XS09)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得到一个性状稳定的闭花授粉突变体fod(floret opening defective)。突变体fod与野生型XS09相比,具有植株相对矮小,种子相对短粗,授粉时内外稃不分离等特点。且该突变体对外源油菜素内酯不敏感,表现为突变体叶夹角在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明显小于野生型;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对突变体的根长抑制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在黑暗培养下野生型的中胚轴伸长,而突变体没有。遗传分析表明fod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F2杂交群体,经SSR和STS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Osfod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标记P8与P9之间,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296 kb。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水稻矮秆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粳稻秀水09经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获得了一个矮秆窄叶突变体dnl1(dwarf and narrow leaf 1),经多代自交性状稳定。dnl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植株矮、叶片窄、分蘖强的特点。遗传分析表明dnl1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dnl1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SSR标记RM17478与RM17488之间约260 kb范围内。测序比对分析表明Dnl1可能为Nal1基因.  相似文献   

17.
高粱抗丝黑穗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丝黑穗病是高粱品种审定考虑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尽管接种能有效鉴定和培育抗丝黑穗材料或品种,但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和分子机制还不清楚,限制了该抗病基因在育种和材料抗性鉴定中的应用。文中简要综述了高粱丝黑病遗传及基因定位,探讨了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分子机理,并介绍了高粱抗丝黑穗病全基因关联分析初步结果。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鉴定有利于提高高粱丝黑穗病抗性材料鉴定的可靠性和精准性,提升抗丝黑穗育种效率,也将为高粱抗丝黑穗病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拟南芥突变体库筛选过氧化氢(H2O2)敏感突变体,以期为研究氧化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遗传材料.从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株H2O2敏感突变体hps12(hydrogen peroxide sensitive 12).表型分析发现,hps12突变体植株矮小,果荚较短,并且在4 mmol/L H2O2处理下hps12的子叶变绿情况明显低于野生型(WT),突变体的离体叶片在10 mmol/L H2O2处理下相比WT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老症状.进一步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突变.  相似文献   

19.
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以雌性不育突变体植株为材料,应用遗传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雌配子体及胚珠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文从雌配子体发育、胚珠发育及珠被发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国际上大部分研究都以草本的模式植物或农作物为材料.通过化学诱变以及转座子和T-DNA插入等诱变方法,已经在拟南芥中鉴别出许多胚珠和胚囊发育异常的突变体,并初步获得了一些影响雌配子体发育的调控基因.由于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长而复杂,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形态解剖学和生理生化水平上.国内最近几年以油松和文冠果的雌性不育突变体为材料,从分子调控水平开展了木本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不仅是作为遗传生化的研究对象,而且也是作为标准的基因标记而被广泛利用。因此,要开展抗生素产生菌的遗传学研究,首先必需要获得营养突变体作为材料。营养突变体的诱发可采用各种诱变剂,本实验是应用效果显著的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对链霉菌5102进行诱变处理,然后筛选出各种不同标记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并对营养型的分布作了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