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昆  渠晖  薛峥  崔鑫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5,23(4):844-849
为明确长江下游农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春季的适宜施氮量,田间试验设60,120,180,240 kg N·hm-2 4个施氮水平,春季刈割3次测定了其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2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紫花苜蓿各茬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叶面积和单茎重。2年试验的总饲草干物质产量(DMY)均在180 kg N·hm-2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1440,11769 kg·hm-2。施氮对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影响较小。180和240 kg N·hm-2处理略微提高了饲草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有降低的趋势。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该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春季刈割3次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2.
放牧和刈割是草地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究施氮对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草地的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甘肃庆阳以无芒雀麦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利用方式下设0(N1),80(N2)和160(N3)kg·hm-2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干草产量以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两种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和干草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放牧条件下施氮160kg·hm-2(G-N3)处理获得最高的两年平均干草产量和RFV,分别为7.89kg·hm-2和133.72,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地区无芒雀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草业科学》2023,(6):1592-1599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 75、 150、 225、 300 kg·hm-2,分别用N0、 N75、 N150、 N225、 N300表示),连续两年测定饲草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营养价值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在适宜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显著提高(P <0.05)。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下的饲用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最为优良,2020年和2021年饲草干草产量分别为9 898.33和9 390.14 kg·hm-2;饲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重要营养价值评价指标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得到改善。从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试验区饲用黑麦种植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施氮量对高丹草-扁豆套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扁豆(Dolichos Lablab)套作(I)、高丹草(S)和扁豆(L)单作3种种植模式,副因素设0 kg·hm-2(N0,CK),180 kg·hm-2(N180),260 kg·hm-2(N260),340 kg·hm-2(N340)4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施氮有利于提高套作混合饲草的鲜/干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N260时套作混合饲草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单作高丹草(P<0.05)。施氮增加了混合饲草的粗纤维、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但在同一施氮处理下混合饲草的粗纤维、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作高丹草(P<0.05)。根据隶数函数综合评价表...  相似文献   

5.
施肥是苜蓿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但苜蓿刈割后的追肥效应以及最佳追肥管理方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肥时间和不同氮、磷追施配比对苜蓿刈割后再生长的影响。以建植当年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追肥时间(刈割当日和刈割后7 d,分别表示为T0和T1)、3个氮肥水平(0、25和50 kg·hm-2 N,分别表示为N0、N25和N50)和3个磷肥水平(0、30、60 kg·hm-2 P2O5,分别表示为P0、P30和P60),并设3个重复,共54个小区。研究发现:1)建植当年苜蓿刈割后追肥促进了后茬苜蓿的生长,其中刈割后立即施用少量磷肥(T0N0P30)处理下株高最高,比对照(T0N0P0)增加了20.53%。刈割后追肥提高了苜蓿的叶茎比,在T1时进行高氮低磷配施(N50P0和N50P30)中最为明显。2)第2茬苜蓿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刈割后立即高磷高氮追施(T0N50P60)下干物质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58和0.94 t·hm-2,与T1处理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刈割后追肥对苜蓿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3)氮磷肥配比追施对单位体积土壤中后茬苜蓿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根长密度(2.66 mm·cm-3)和根表面积密度(7.75 mm2·cm-3)出现在无肥(N0P0)、T0N25P30处理中,根体积密度在T1N25P30条件下最大。不同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N0P0)。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刈割后追施氮、磷肥促进了建植当年苜蓿的再生。在当地的生产实践中,建议在苜蓿刈割后立即追施少量磷肥(30 kg·hm-2 P2O5)或每公顷配合追施50 kg N和60 kg P2O5。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Xiangzhu-3)和“多倍体1号”(Tri-1)饲用产量、营养品质及败蔸的影响,为“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作为饲用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刈割高度设3个水平,分别是40 cm(D1)、70 cm(D2)和100 cm(D3);氮肥设置3个水平,分别是每次施氮0 kg/hm2(N1)、92 kg/hm2(N2)和138 kg/hm2(N3)。通过测定各处理饲用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败蔸率,对不同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处理的苎麻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刈割高度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磷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刈割高度是苎麻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和粗纤维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湘苎3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刈割高度决定,而多倍体1号粗蛋白含量主要由氮肥用量决定。其交互作用对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影响显著。在相同刈割高度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以N2处理最高,粗纤维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氮肥用量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粗蛋白、钙和磷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产量和粗纤维含量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多次刈割会引起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不同程度的败蔸。在本试验条件下,湘苎3号和多倍体1号最适合的刈割高度是70~100 cm,氮肥用量是92 kg/hm2。  相似文献   

7.
李渊  张清平  王涛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22,30(6):1584-1589
以黄土高原旱区5年龄的紫花苜蓿为(Medicago sativa)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水平:0 kg·hm-2(N0),50 kg N·hm-2(N50),100 kg N·hm-2(N100)和150 kg N·hm-2(N150)。选取排放系数、N肥利用率和氧化亚氮(N2O)通量作为N利用效率及N2O排放的评价指标,选择叶面积指数、干物质(Dry matter,DM)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作为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探究不同施N量对苜蓿草地N2O通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估,以期获得协调N2O减排与提高生产性能的最佳施N量。结果表明:施N增加苜蓿草地每公顷DM产量,N150处理下头茬产量最高,达到8 885 kg·hm-2;N肥施入能提高苜蓿CP含量,并提高饲用品质(降低ADF和NDF含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中N50排序最优,并与N150归为一类。因此,综合考虑N2O通量和生产性能,该地区苜蓿草地最佳施N量为50 kg N·hm-2。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施氮量对大麦(Hordeum vulagare L.)生产性能及全株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内农科饲用大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为135 kg·hm-2(N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三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于大麦乳熟期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调制青贮饲料,青贮45 d后开封检测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麦全生育期延长,N225处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比N135处理延后了10天;N225处理显著增加大麦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加,刚刈割全株大麦原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三个施氮处理对全株大麦青贮饲料pH值、乳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Kaiser评价均为1级。综合分析,全株大麦青贮原料生产没有必...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高寒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氮磷肥配施的响应,在果洛高寒区以建植第3年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磷肥配比处理(氮肥3个水平N:75,125,175 kg·hm-2,磷肥4个水平P2O5:90,135,180,225 kg·hm-2),研究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垂穗披碱草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果洛高寒区刈割型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合理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的干草产量,2茬饲草干草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74.10%和58.56%;氮磷肥配施处理能够改善垂穗披碱草营养品质,2茬饲草粗蛋白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103.99%和49.91%,并且降低了第二茬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和粗纤维(Crude fiber, CF)含量。综合分析得出,施1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B)单播及两者混播(AB)3种草地类型,每种类型下设3个施氮水平(N1:0 kg·hm-2;N2:80 kg·hm-2;N3:160 kg·hm-2)和2种利用方式(G:放牧;M:刈割),以探究施氮与利用方式对栽培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的粗蛋白和鲜干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显著高于A和B;A和AB处理与B相比,显著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N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鲜干草产量及WUE显著高于N1和N2,且N3处理与N1相比,显著提高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降低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放牧下的粗蛋白和鲜干草产量及WUE显著高于刈割。因此,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进行放牧且施氮160 kg·hm-2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栽培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叶片酶活性与水氮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环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D1:6.0万株·hm-2;D2:7.5万株·hm-2;D3:9.0万株·hm-2;D4:10.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结果表明:1)在吐丝期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N2、N3...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饲用高粱的适宜氮肥用量,于2019-2020年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分别用N0、N80、N160、N240、N320表示)对饲用高粱‘F10’干物质积累、分配、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饲用高粱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至乳熟收获期,饲用高粱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特点,其中N160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最大,2019和2020年分别为22.3和18.0 t·hm-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饲用高粱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降低,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先增加后降低。乳熟收获期,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2019和2020年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70.8%和73.8%。2019年收获期,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下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但2020年整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宁夏干旱区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设置不同播种量(S0:0 kg·hm-2,S1:16.5 kg·hm-2,S2:33.0 kg·hm-2,S3:49.5 kg·hm-2,S4:66.0 kg·hm-2)拉巴豆与甜高粱混播,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和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以及牧草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2年试验结果表明,拉巴豆播种量对甜高粱株高、茎粗、茎秆1~4节强度和茎秆5~7节强度及混播草地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甜高粱株高、茎粗、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拉巴豆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草地总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在S3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2.12 t·hm-2、4....  相似文献   

16.
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不同控释氮肥和尿素的配比下,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规律,以及相应的氮素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该区域夏玉米氮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周期为两年,以施氮处理为主区,设置0、18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并在180 kg·hm-...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对刈割高度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刈割和施肥是豆禾混播草地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的留茬高度和氮磷配施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为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和施肥模式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河西走廊地区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和长穗偃麦草1:1:1建植的第3年豆禾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利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茬高度为主区,设置5 ...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为南方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紫云英生育期筛选磷、钾肥适宜配比,明确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可为福建稻区紫云英高效栽培与水稻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田间条件下,磷肥(P2O5)设0、15、30 kg·hm-2 3个水平,钾肥(K2O)设0、15、30 kg·hm-2 以及稻秆半量还田替代4个水平,二者完全组合共12个处理,主要测定紫云英盛花期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截获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磷、钾肥处理(CK)相比,磷、钾肥不同配比的紫云英株高、茎粗、株数、总分枝数最大增幅分别为6.2%、5.9%、8.1%、6.5%,紫云英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分别增幅1.3%~12.8%与1.4%~15.1%,其中30 kg·hm-2磷肥与15 kg·hm-2钾肥配比,紫云英干草产量最高。30 kg·hm-2磷肥与30 kg·hm-2钾肥配比,氮、磷、钾养分截获总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9.2%、18.8%、25.9%,差异均显著。稻秆半量还田的紫云英增产与氮、磷、钾养分截获效果与15~30 kg·hm-2钾肥用量基本相当。磷、钾肥配施可改善紫云英生长性状并提高生物量和养分截获量,稻秆半量还田能够替代紫云英生育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产量、养分截获与化肥减施节本因素,福建稻区紫云英以15 kg·hm-2磷肥配施15 kg·hm-2钾肥(或稻秆半量还田替代钾肥)为较优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