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施祖珍 《广西蚕业》2010,47(2):75-77
本文阐述了桑园及桑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向,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桑树间套种、构建桑蚕禽生态系统以及分析我区桑叶、桑枝和桑椹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提出我区桑园及桑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超声波低共熔溶剂法提高甘蔗制糖副产物附加值的工艺条件。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DES)结合超声波法制备甘蔗渣纤维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对甘蔗渣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的DES溶剂组合为物质的量的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60%、液料比31 mL/g、超声时间55 min。甘蔗渣纤维素的含量为84.28%,与预测值相近。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纤维素的制备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3桑枝的利用桑树除采叶养蚕外,其枝、根、果实和桑叶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尤其是桑枝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成林桑园年产桑枝1.2~1.5 t,全国年产桑枝总量达到1440万t~1800万t,是蚕桑生产过程中最为丰富的副产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一般作为柴火处理,经济价值极低。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枝条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报道了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桑枝屑替代部分栽培料培养平菇获得了成功,其发菌情况、子实体生长和平菇产量等与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的基本相同,生物转化率达76.8%,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平菇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高效利用蚕桑资源,以桑叶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皮为原料,提取果胶并制备纳米级纤维素晶须。研究表明,用0.10mol/L盐酸提取桑枝皮中的果胶,得率最高可达30.1%±1.2%,红外光谱图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糖醛酸,且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可提取不同酯化度的果胶;经碱煮后的桑枝皮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再经硫酸水解制备获得长约400 nm、直径约20 nm的纤维素晶须。将桑枝皮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废弃蚕丝的溶液相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因桑枝皮纤维素晶须与丝素蛋白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故复合膜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5.79MPa和2.10 GPa。初步认为,利用桑枝皮提取果胶和制备纳米纤维素晶须,可以作为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与增加桑园产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与桑树生长及树体氮素养分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年生盆栽桑树,设年株施纯N。0、5、10、16、20、25克6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不同处理间桑树生长量、产叶量,桑树含氮量及氮素养分的积累量之间均成二次抛物线型变化。桑树各器官干物量为桑枝>桑叶>桑根;干物百分含氮量为桑叶>桑枝>桑根;一年内氮素养分的积累量为桑叶>桑枝=桑根。桑树积累总氮量、桑叶、桑根积累的氮量与施氮量间呈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桑枝积累氮量与施肥量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查明幼龄桑树吸收的氮主要用于桑叶的产出(占62%)及桑根的贮藏(占23.3%)。  相似文献   

7.
一年两次剪伐出来的桑枝条是蚕桑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物,如能对其进行高值化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从桑枝作菌类培养基、用于提取活性物质、制作板材、用作吸附剂及制作纤维制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桑枝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桑枝是蚕桑产业最大宗的副产物之一,具有作为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本文综述目前桑枝饲料的主要种类及其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精加工桑枝饲料发酵制作工艺中的菌种选择和配比以及发酵条件等;在总结当前桑枝饲料研发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桑枝饲料发展方向和提出亟需解决的行业规范化问题,旨在为推动桑枝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枝是蚕茧生产中的大宗副产物。蚕桑产业是镇巴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对提振蚕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桑枝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述镇巴县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开发潜力,探讨适合镇巴县的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及发展策略,为镇巴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桑枝蚕沙栽培食用菌的重要意义蚕桑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生产,除了所谓主产品蚕茧可供缫丝、织绸及作绢纺原料外,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十余种副产物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如桑的副产物桑枝、桑根、桑皮、冬桑叶等可制人造棉、纸浆,人造丝、医药及生产食用菌;养蚕过程中的副产物蚕沙(包括蚕粪和残余叶)可提取干酪素、活性炭、叶绿素等;制种过程中的蚕蛹、蚕蛾可提取蛹油干酪素、酪氨酸、制蛾公酒等。我国是蚕丝古国,从古代起,劳动人民就开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进行综合利用。现在农业、压药、食品、日用化工等方面都有日益广泛的利用,随着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