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马尾松针叶二萜酸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3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幼苗法测定了马尾松针叶二萜酸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二萜酸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3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9...  相似文献   

2.
用25种核桃内生真菌,分别与玉米小斑、小麦赤霉、番茄灰霉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拮抗实验,结果表明:23种核桃内生菌抑菌活性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极强者5属,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极强者i属,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没有极强者。小卵孢霉对玉米小斑病、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都极强,可以初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害的生物源农药首选菌种;单孢枝霉对该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强。壳大卵孢霉对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病原菌,粘盘孢属对玉米小斑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抑菌活性强,单孢枝霉、壳大卵孢霉和粘盘孢属也可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原菌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所选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抑菌效果较明显的11种植物病原菌做了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试验。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各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且对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193.6675、198.1948和256.4144μg/mL,各样品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柏木烯为原料,采用过氧化反应和水合反应一步法合成了柏木烷-8,9-二醇,总产率为52.5%。产物经静置分离、减压蒸馏,并经结晶、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晶体,柏木烷-8,9-二醇的GC含量为99.3%。采用元素分析法和质谱法(MS)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和分子式为C15H26O2。由红外光谱(IR)的主要吸收峰确定柏木烷-8,9-二醇的分子结构中无羰基,是一种邻二羟基化合物。结合合成原料和反应机理,合理解释了其质谱图中主要的高m/z离子峰和低m/z离子峰,说明其和原料柏木烯具有相同的碳骨架,并进一步采用1H NMR对其氢质子进行归属,确定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中提取杀虫(菌)活性物质,即植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早在人类化学合成农药之前即已有之。但由于化学合成农药的工业化生产和其快速高效的杀虫(菌)效果,一度使化学合成农药泛滥,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则陷入低谷。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绿色食品生产的日益重视,人们又重新重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植物源农药属于生物农药的范畴。包括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从云南榧的新鲜茎与叶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内生菌对小麦雪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等10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云南榧内生真菌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TY3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Y7对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5株内生放线菌中,菌株FTY1、 FTY5、 FTY7无抑菌活性,而菌株FTY2对10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FTY6对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表现出了很强抑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云南榧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晓娟 《广东园林》2006,28(Z1):60-64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注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s-03,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现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s-03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03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冬枣黑斑病菌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山核桃外果皮中的抑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等5种病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氯仿相进行初步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乔松酮,黄卡瓦胡椒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烷酮,乔松素,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山核桃中分离得到,它们对玉米大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α-蒎烯为原料,先将α-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马鞭草烯酮,再经羰基的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马鞭草烯酮基磺酸肟酯化合物(4a~4v)。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ESI-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8种供试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正丁基磺酸肟酯(4u)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3.2%,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2,4-二氟苯磺酸肟酯(4d)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89.6%(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马鞭草烯酮基对-硝基苯磺酸肟酯(4n)和4u对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率均为72.5%。  相似文献   

11.
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及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萜类杀虫剂的拒食、趋避、毒杀和生长调节等活性,萜类抗菌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以及萜类除草剂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除草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和活性研究进展,对萜类植物源农用活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基于目前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对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和应用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深入探讨萜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有望为新型高活性植物源农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罗汉柏木烯为原料,KMnO4为氧化剂,叔丁醇/水(体积比2:1)为溶剂,通过罗汉柏木烯的双羟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罗汉柏木二醇.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双羟基化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n(KMnO4):n(罗汉柏木烯)=1.8:1,反应时间3 h,KMnO4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在此条件下,罗汉柏木烯的转...  相似文献   

13.
以α-蒎烯为原料,先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然后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一系列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基)-1,3,4-噻二唑化合物(6a~6l)。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对12个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商品抑菌剂嘧菌酯相近,甚至超过嘧菌酯,其中目标化合物6j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94.4%,6h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抑菌率达97.7%。  相似文献   

14.
冻析法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冻析法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通过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及是否添加晶种对柏木醇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的试验,确定从杉木油中分离柏木醇的最佳结晶时间及结晶温度.结果表明,不加晶种的条件下,杉木油(柏木醇含量为31.96%)在2℃下冷冻120 h,柏木醇的得率为59%以上,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15.
孙绍芳 《云南林业》2001,22(6):22-22
植物源无公害农药的含义,就是通过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筛选、结构鉴定、合理的结构改造,最终合成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或直接分离提取能杀死病菌、害虫的植物无公害农药。它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活性多样性。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性,还兼有杀茵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方式兼有触杀、胃毒、熏蒸、忌避、拒食及生长发育抑制等多种活性,有些能抑制昆虫产卵,改变昆虫行为,甚至改变形态。(2)对环境安全、无残留物。植物源农药中含有的有效化学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结构,在自然界中能降解,不会浓缩富集、污染环境。(3…  相似文献   

16.
对比了10种植物干叶的50%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木材腐朽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广谱杀菌性且效果较好的植物来源,为后续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提供依据。以白腐菌采绒革盖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为供试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初步测定香樟、侧柏、闽楠等10种植物醇提物对木腐菌的抑菌效力,比较其不同时间段的(3、5 d和7 d)菌落直径和抑菌率,聚类分析优选出抑菌植物。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为20 mg/mL的条件下,10种植物醇提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植物醇提物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总体抑菌效果褐腐菌比白腐菌更强;2)当菌落培养至7 d时,飞龙掌血、猴樟、圆柏等6种植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飞龙掌血和香樟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3)飞龙掌血抑菌率均高于70%,总体抑菌效果较香樟好,而香樟对采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其他3种菌的抑制效果达到70%以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飞龙掌血(1)和香樟(10)的抑菌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段对4种木材腐朽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力,说明这2种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法对杉木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分离出68个色谱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7.77%。该精油中含有28.99%柏木醇、21.83%α—柏木烯、9.52%β—柏木烯、3.49%α—松油醇、3.33%香叶烯、2.33%β—榄香烯、2.19%α—花柏烯、2.01%罗汉柏烯等。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0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侧柏富含树脂.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树干上部心材精油与下部和中部树皮精油的最高相对含量成分均为柏木醇,三者共有组分为4-松油醇、α-柏木烯、罗汉柏烯、雪松烯、γ-依兰油烯、花侧柏烯、榄香醇、柏木醇、α-杜松醇和乙酸柏木酯.其树干下部和中部树皮精油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基本相同,而相对含量不同.柏木醇具有抗蚁、抗螨、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减压精馏技术从杉木油中初步分离轻、重组分,再采用冷冻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柏木醇,GC/MS联用分析分离物中的柏木醇含量,确定最优工艺.通过研究减压精馏过程中不同回流比和全回流时间对收集的馏分中柏木醇的含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减压精馏条件为:在2~3 kPa条件下,全回流1 h,回流比值3~7时,柏木醇质量分数最高为9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