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是一类仅由脊椎动物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受到病毒或其他诱生剂的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可溶糖蛋白。随着基因工程方法的发展,外源表达干扰素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并且大量投放市场,在医药、生物和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禽类干扰素研究的逐步深入,干扰素在一些禽类病毒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的良好进展。本文现就家禽干扰素的分类,家禽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以及家禽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的应用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修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析。细胞因子干扰素 (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1957年 Isaacs和 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  相似文献   

3.
家禽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7年从鸡胚中发现干扰素以来,家禽干扰素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由于家禽干扰素对禽病防控具有良好作用,近来已愈来愈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叙述了干扰素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禽干扰素对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鸭肝病毒的体内外抑制作用以及在防治上述疾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畜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5.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监测细胞质中的病毒RNA,此过程激活了RIG-Ⅰ及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最终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7)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等免疫细胞因子,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但由于鸡体内缺乏RIG-Ⅰ基因,目前大多将鸭源或鹅源RIG-Ⅰ基因转染鸡成纤维母细胞(DF-1)研究RIG-Ⅰ基因在鸡感染禽类病毒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文章介绍了RIG-Ⅰ在家禽体内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并简述了RIG-Ⅰ在家禽体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为抑制家禽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系统研究,以及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细。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它是一种类似于多肽激素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属于细胞因子,有一定种属特异性。兽用干扰素近几年发展迅速,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禽、猪、犬等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干扰素作用机理动物感染病毒或是在诱导剂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体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既可抑制RNA  相似文献   

8.
副黏病毒的V蛋白是结构蛋白P基因内使用不同的阅读框编码产生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具有抗干扰素(IFN)的作用。副黏病毒科不同成员间V蛋白的产生机制不同,国内外利用反向遗传、RNA干扰等技术缺失或抑制V蛋白,通过检测IFN产生及作用通路上关键蛋白的变化情况研究其抗IFN作用机制,发现副黏病毒V蛋白既可直接阻止IFN产生,也可阻断IFN抗病毒JAK/STAT作用通路。文章对副黏病毒V蛋白、干扰素的产生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特别是V蛋白抗IFN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监测细胞质中的病毒RNA,此过程激活了RIG-Ⅰ及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最终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7)和核因子κB (NF-κB)活化,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等免疫细胞因子,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但由于鸡体内缺乏RIG-Ⅰ基因,目前大多将鸭源或鹅源RIG-Ⅰ基因转染鸡成纤维母细胞(DF-1)研究RIG-Ⅰ基因在鸡感染禽类病毒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文章介绍了RIG-Ⅰ在家禽体内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并简述了RIG-Ⅰ在家禽体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为抑制家禽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系统研究,以及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抗多发性硬化、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干扰素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文章综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Mx(myxovirus resistance)蛋白是由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具有GTP酶活性的肌动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可抑制RNA病毒及DNA病毒的复制。作者综述了M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阐述了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Mx基因在抗病毒转基因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是近年来科研单位研究开发、生产的新型生物药品,可显著诱导、提升家禽机体内源性干扰水平,并能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在控制病毒感染、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以及促进病毒性疾病的痊愈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安全、无副作用,疗效迅速、确切、用药量少、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家禽病毒性疾病有独特疗效,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已广泛地应用于兽医临床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其是一种新型生物药品,且有注射、口服两种剂型,故在临床应甩时,还须注意其一些事项。现谈谈在使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若干事项。  相似文献   

13.
Mx(myxovirus resistance)蛋白是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具有GTP酶活性的广谱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复制。本文综述了Mx蛋白结构及其功能,阐述了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并对Mx蛋白在抗病毒免疫蛋白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激活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级联反应,通过产生干扰素、抗病毒蛋白等来限制病毒复制和防止感染。Viperin是一种在物种间相对保守、参与先天性免疫的内质网相关抗病毒蛋白,通过与病毒蛋白、某些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信号转导过程,发挥抑制多种病毒增殖的广谱抗病毒作用。目前,对Viperin蛋白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域、作为自由基SAM酶家族成员发挥作用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但对Viperin能够在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内发挥广泛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论文就Viperin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发挥不同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治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6.
Mx(myxovirus resistance)蛋白是由Ⅰ型干扰素(IFN)诱导表达的众多抗病毒蛋白中的一员,是一种具有GTP酶活性的肌动蛋白,在人、其他哺乳动物、家禽、鱼类等多种物种体内都广泛存在。Mx蛋白可抑制RNA病毒的复制,如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狂犬病毒等,对某些DNA病毒也有效果,如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所以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广泛的几种抗病毒蛋白之一。文章对多种物种的Mx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多态性、功能多样性及抗病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Mx蛋白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他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1]。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哺乳类还是禽类,干扰素都有两大类型,即型(主要是α和β)和型(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IFN-α)由白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2]。鸭I型干扰素基因是在1995年由Schults等成功克隆的[3,4]。他们使用已克隆的鸡型干扰素基因1(ChIFN1)作为探针,基因组DNA Southern杂…  相似文献   

18.
鸡干扰素-γ(ChIFN-γ)是由鸡体或培养的鸡体细胞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的功能调节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活性.为了拓展ChIFN-γ的抗病毒图谱,探讨基因工程干扰素在家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研究采用可以同时进行原核和真核表达的pQE trisystem系统进行ChIFN-γ的表达,旨在弥补传统干扰素制备方法的缺陷,为安全、高效制备重组ChIFN-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通过启动细胞内的先天免疫反应来抗击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侵袭和复制。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病原体识别受体信号介导抗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以及感染部位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抗击HCV的感染。HCV在人体内持续感染的能力与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有关,HCV还可抵御干扰素治疗的抗病毒反应。对HC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HCV逃避宿主的免疫调节及宿主对HCV免疫调控的机制。论文主要论述在感染HCV的过程中ISG产物的抗病毒作用、HCV对干扰素上、下游的影响及病毒对宿主的逃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他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无论哺乳类还是禽类,干扰素都有两大类型,即Ⅰ型(主要是α和β)和Ⅱ型(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IFN-α)由白细胞产生。Ⅰ型于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