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奶牛生产中,胎前产后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占到奶牛疾病的50%以上,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还影响奶牛的生产繁殖,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困扰着奶牛业的发展。现就奶牛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容易发生的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疾病。产后瘫痪是舍饲高产奶牛围产期常发的一种与营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膨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使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奶牛在围产期由于受分娩应激的影响,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一些与分娩有密切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常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被迫淘汰,给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对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难产、产后瘫痪、子宫脱出、酮病等常见的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与产后胎衣不下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两大重症。多年来,大多兽医工作者把两者分别对待或治或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摸索,采用产前预防,产后防治,二者兼顾的办法进行两病预防,效果显著。1材料1.1药物与添加剂浓缩鱼肝油、奶宝奶牛专用加药预混料、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以及VB1、VC注射液、青链霉素,以及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等常用药物。以上材料均购自郑州市桑园市场。1.2供试牛为河南农业大学奶牛场中国荷斯坦母牛,奶牛不作选择。…  相似文献   

5.
母牛产犊后,体内激素水平剧烈下降,生殖器官和新陈代谢将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对产后母牛进行及时护理或护理方法不正确,很可能导致母牛出现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等疾病的发生。本文就牛产后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易影响奶牛的繁殖率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会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母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对母牛危害非常大的一种繁殖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母牛就必须被淘汰。对这两种奶牛繁殖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母牛产犊后,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等疾病常见多发。针对母牛产后这些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提出了实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和意见,以期对养殖场户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易影响奶牛的繁殖率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会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母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对母牛危害非常大的一种繁殖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母牛就必须被淘汰.对这两种奶牛繁殖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12h内胎衣不排出或者尚为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RFM).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30%~50%.奶牛胎衣不下,极易激发产后疾病的发生,致使许多高产奶牛被提前淘汰.甚至危及奶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给养牛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描记奶牛子宫内压的体内微型压力传感器法,为对子宫进行生理、病理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手段。 本实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法描记了16头母牛产后4小时和24小时的子宫内压并同时测定了血浆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其中胎衣正常排出7头(NRFM),胎衣不下9头(RFM)。结果如下:产后4小时NRFM和RFM牛子宫活动单位(平均收缩压×10分钟收缩次数)分别为183.19±19.15和37.12±16.79(P<0.01);产后24小时子宫活动单位NRFM牛为32.75±4.5,RFM牛为31.65±6.33(P>0.05),此时静注30单位催产素后子宫活动单位分别增加17.4和5.5倍(P<0.01)。NRFM牛产后4和24小时血浆17β-雌二醇水平为99.96±42.69和27.16±10.92pg/ml,RFM牛为188.06±63.85和106.93±72.28pg/ml(P<0.01);产后4和24小时血浆孕酮水平NRFM牛为2.0802±0.4072和1.9815±0.4312ng/ml,RFM牛分别为1.9635±0.6208和1.8734±0.6017ng/ml(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奶牛产奶量或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时间,部分养殖户在科学饲养管理理念和技术不足的条件下,随意增加养殖密度或盲目追求产奶量,引发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或产生代谢性疾病,造成奶牛泌乳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瘤胃积食和酮血病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其中乳房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达33.41%,是奶牛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瘤胃积食和酮血症主要由饲喂不当引发代谢紊乱所致,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对奶牛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高的乳房炎、瘤胃积食和酮血症的发病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概述,以期为奶牛健康科学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特征为乳汁中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变化。在我国,据报道,奶牛乳房炎的阳性率在46.6%?85.7%,乳房炎严重危害着奶牛的生产性能并导致了大量奶牛的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奶牛乳房炎泛滥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有效的控制奶牛乳房炎对于我国奶牛业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类疾病,会推迟奶牛的发情时间,影响配种率。本文首先对急性、慢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及其直肠检测结果进行概述,然后从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角度提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最后提出加强日常管理、做好产后护理、中药调理精血、掌握好发情规律、适时配种和准确输精,为奶牛子宫健康调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乳汁质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导致奶牛淘汰率增加,给奶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奶牛酮病的发生率有呈上升的趋势,与目前奶牛产奶量高、日粮结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营养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酮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酮症是高产奶牛在泌乳前期的常见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酮症分为临床酮症(clinical ketosis,CK)和亚临床酮症(subclinical ketosis,SCK)。酮症会导致奶牛血液或牛奶中酮体浓度增加,目前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浓度高低来对酮症进行诊断。CK对奶牛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更能引起牧场主的关注。而奶牛患有SCK后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往往容易被牧场主忽视。SCK如同CK和奶牛围产期其他疾病一样是造成奶牛经济和福利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SCK大大增加了奶牛产后相关疾病的风险,如CK、真胃移位、胎衣不下、乳房炎和子宫炎等,另外患有SCK的奶牛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泌乳性能降低、繁殖性能变差、淘汰率增加),给牧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SCK可能在未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生产性能产生影响,而且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与CK引起的影响相当,但是由于缺乏临床症状而不被牧场重视。作者在这篇综述中将着重介绍奶牛SCK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奶牛酮症的发病机理及SCK对生产力的不利影响,并且可提供针对SCK的不同检测方法和可行的预测方法来帮助牧场进行早期诊断,减少因SCK造成的奶牛福利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预防围产期奶牛酮病的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变化特点,对处在围产期奶牛酮病预防的营养调控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奶牛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Contents: The ovaries of 64 multiparous Holstein cows were scanned twice weekly by ultrasonographyfrom Day 6 postpartum until 60 days or return to normal estrous cycle, and turnover of dominant follicles in relation to subsequent fertility were determined. The mean (SD) number of days from parturition to detection of the first postpartum dominant follicle (10 mm) was 9.0 0.5, which was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the ovary contralateral to previous pregnancy in 54/64 cows. The first postpartum dominant follicle ovulated in 34 cows, failed to ovulate in 18, became cystic in 10, and only 2 were diagnosed as ovarian quiescent which delayed the detection of dominant follicles until days 25 and 30 postpartum. Number of dominant follicles in cows with anovulated first dominant follicle was 2.8. 1.1 prior to first ovulation (range 2–5). Growth and regression of cystic follicles were observed 24 times in 6110 cows, and a total of 20 cystic follicles persisted 32.7 9.0 days (range 18–58 days) except one which persisted for 124 days. Conception rate was 89.5% and postpartum interval to conception within 180 d after calving was 96.7 days in cows detected with less than 3 dominant follicles before first ovula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2.9% and 141 days in cows detected with more than 4 dominant follic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umber of dominant follicles detected prior to first ovulation varied from I to 5, whic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vulation intervals, while only those cows which first ovulated less than 3 dominant follicles resulted in reasonabl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牛肉制品和乳制品需求量的增多,我国养牛业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反刍动物饲料市场快速发展,从每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来看,国内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超90%。但个别散养户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为降低成本,会给奶牛饲喂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若加工或饲喂方法不当,会引起奶牛中毒,威胁乳制品安全。从其生产中常用的农副产品来看,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棉籽饼、白菜、萝卜和地瓜等,但是采摘时节不对、贮存条件不合理、饲喂前未进行检查等,奶牛会因食用变质饲料而损害瘤胃和整个机体健康。由于这种饲料源性中毒往往引发急性症状,若养殖人员经验不丰富或日常护理不当,会造成奶牛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鉴于此,本文对奶牛常用饲料的中毒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概述,以期提高奶牛饲料安全性,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牛奶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但频发的各类疾病却成为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较常发生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导致产乳量及受胎率明显降低,主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症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