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探究体外成熟(IVM)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0.5、2.0、5.0μmol/L RES)对绵羊卵母细胞核质成熟的影响。IVM 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扩展率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成情况,并检测卵母细胞细胞质内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μmol/L RES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率无显著差异,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形成显著提高,卵母细胞胞质中ROS显著降低,GSH含量显著提高;添加量增至5.0μmol/L卵丘扩展率、第一极体形成率、胞质内GSH含量显著下降。综上所述,在绵羊卵母细胞IVM液中添加0.5μmol/L RES通过降低胞质内ROS及提高GSH含量增强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及胞质质量,而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银狐的卵巢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培养时间为24、36和48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简称COC)的扩展情况及生发泡破裂(简称GVBD)情况。观察结果表明:两培养组各培养时间的COC扩展率间均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培养36h后,COC的扩展率和GVBD率不再显著地增加;hCG可以促进卵母细胞GVBD发生和卵丘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去甲基化酶对猪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置于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和400μmol/L)Bobcat339抑制剂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2 h,测量卵丘扩展直径,统计成熟率,确定最小有效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27 h后,利用免疫荧光(IF)检测5-甲基胞嘧啶(5mC)与5-羟甲基胞嘧啶(5hmC)信号强度以及纺锤体组装情况;利用DCFH-DA染料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利用ATP检测试剂检测卵母细胞ATP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2 h时COCs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27 h时卵母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卵丘细胞扩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100、200和400μmol/L组成熟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确定最小有效浓度为100μmol/L,后续试验均用该浓度。IF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α-硫辛酸(ALA)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将不同浓度的ALA(0、10、25、50μmol/L)添加至体外成熟培养液(IVM)和胚胎发育培养基(PZM-3)中培养,体外成熟培养42 h后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统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48 h和168 h卵裂率和囊胚率,筛选出ALA最佳添加浓度,并通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内的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以及抗氧化基因SOD1、CAT的mRNA表达量,分析ALA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组提高了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随着ALA浓度增加,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呈下降趋势,50μmol/L ALA组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孤雌胚胎发育能力检测显示,25μmol/L ALA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孵育组卵母细胞内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GSH含量提高(P<...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清和促性腺激素对山羊卵丘扩展和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卵母细胞与卵丘扩展的关系以及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1)培养24h,添加PMSG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显著高于不加激素组(P<0.05),而培养到27h,2者成熟率之间差异变得不显著,说明添加PMSG卵母细胞核的最终成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加速了卵母细胞核的成熟进程;(2)M199+BSA培养27h,卵母细胞核成熟率显著高于培养24h,而M199+FCS培养27h与培养24h的成熟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BSA时,卵母细胞核体外成熟速度比添加FCS的慢;(3)卵丘扩展良好与扩展不好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以及第1极体形态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山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可能不依赖于卵丘扩展;(4)山羊的卵丘扩展产不依赖于卵母细胞;(5)将带壁颗粒细胞与不带壁颗粒细胞的COC分开培养发现,2者卵母细胞核成熟度无明显差异,带有壁颗粒细胞的COC卵丘扩展情况明显优于一般COC。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无卵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可行性,以便为研究卵母细胞成熟机理提供模型。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随机分为5组,然后分别进行直接成熟培养(M1),与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M2),用未扩展的卵丘细胞块包围培养(M3),与扩展的卵丘细胞团共培养(M4)和用卵巢组织包围培养(M5)。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24 h后检查第一极体(PB1)排出率,随后对这些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评定其成熟质量。结果发现,M4组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明显高于M1组和M5组,其它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M5组的孤雌激活卵裂率显著低于M1组和M4组(P〈0.05),而与M2组和M3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M3和M4两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M1组和M5组(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1)未扩展卵丘细胞包围法和扩展卵丘细胞团支撑法可促进无卵丘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但与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没有作用;(2)卵巢组织包围培养不利于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15-2221
以水牛为模型,通过探讨L-肉碱(L-carnitine)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添加L-肉碱后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阐明L-肉碱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水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在添加有不同质量浓度的L-肉碱(0,1,10,100 mg/L即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培养24h后,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结果显示:Ⅰ组、Ⅱ组和Ⅲ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分别为(64.44±1.93)%、(66.17±2.76)%和(63.27±1.19)%,与对照组(56.60±1.56)%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显示:添加L-肉碱的各处理组的卵母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卵母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显示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卵母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分别为0.125 797,0.125 217,0.124 155μmol/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0.142 609μmol/L)(P<0.01)。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中卵丘扩展相关基因ptx3、has2以及卵母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gpx4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显示:Ⅰ组、Ⅱ组和Ⅲ组卵丘细胞中has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5),其中以Ⅱ组的最高;而Ⅱ组和Ⅲ组的卵丘细胞中ptx3基因和卵母细胞中gpx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适合质量浓度的L-肉碱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推测L-肉碱可以通过提高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来促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 (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 (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研究体外成熟(IVM)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α-亚麻酸(ALA)(0、10、50、100、200μmol/L)对绵羊卵丘扩展和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影响,测定IVM 24 h后培养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添加0μmol/L ALA相比,培养基中添加50、100μmol/L ALA促进绵羊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P<0.05),且100μmol/L ALA卵丘细胞扩展率最高;添加100μmol/L ALA促进绵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P<0.05);添加200μmol/L ALA则具有抑制卵丘扩展和细胞核成熟的趋势(P<0.05);添加100μmol/L ALA增加SOD活力(P<0.05)和GSH-Px活力(P<0.05);添加50、100μmol/L ALA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又以添加100μmol/L ALA效果最好。综上,添加100μmol/L ALA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绵羊体外成熟培养基微环境,促进卵丘扩展和卵母细胞核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试验根据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的颗粒细胞层数,把COCs分成A、B、C和D级,A、B级用于体外分别培养24、32、38、44、48和54 h,C级用于体外分别培养24、32、38、44、48、54和60 h,观察它们不同时间排出极体数,然后将排出极体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结果发现,A和B级COCs培养48 h时成熟率最高(83.2%和78.0%),明显高于同级水平培养24、32和38 h的成熟率;不同级别COCs体外培养相同时间,A与B级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C级的成熟率差异显著(P<0.05);体外培养48 h COCs卵裂率最高(81.7%),与培养38 h前的卵裂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A、B级卵母细胞更适于体外培养,能获得高的成熟率和卵裂率,COCs周围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有显著影响;COCs培养38 h之前,部分虽能看到极体,但激活后卵裂率极低,说明卵母细胞并未真正成熟,通常通过排出极体判断卵母细胞成熟是不够准确的,COCs体外培养44~48 h是成熟的最佳时期,能为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大量优质的MⅡ期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1.
从屠宰母犬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用含有FSH和LH的TCM—199培养基培养24~48h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表现扩展,生发泡(GV)破裂(GThD),且COC的扩展率和GVBD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超微结构观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其胞质内线粒体、皮质颗粒等迁移到皮质区;高尔基复合体减少或消失,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探讨卵丘细胞对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裸卵(卵母细胞)组、共培养(卵丘细胞和裸卵母细胞)组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将3组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检测3组猪卵母细胞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等指标,及每组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利用RT-qPCR技术测定了每组卵母细胞内与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GPX3、GPX4的表达水平,最终从生化和分子水平揭示卵丘细胞影响猪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COCs组的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共培养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卵裂率、囊胚率显著高于裸卵组(P0.05),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与裸卵组差异不显著(P0.05);共培养组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COCs组(P0.05),但GPX3、GPX4基因的表达量与COCs组差异不显著(P0.05);裸卵组谷胱甘肽含量和GPX3、GPX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Cs组(P0.05)。说明在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不仅影响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而且对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基因GPX3、GPX4的表达也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胚胎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初步了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在牛卵丘-卵母复合体体外成熟进程中的潜在作用,试验运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体外成熟过程中不同时间段(0、8、16、24 h)以及添加不同浓度FSH成熟培养16 h后的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tPA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观察添加不同浓度FSH成熟培养16 h后卵丘细胞膨胀程度差异,并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情况。结果显示,卵丘-卵母复合体在体外成熟初期,tP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体外成熟16和24 h的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中显著高于0和8 h组;在添加不同浓度FSH (0、0.01、0.1和1 IU/mL)体外成熟16 h的各处理组,卵丘细胞中tPA mRNA相对表达量随FSH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卵丘细胞的扩散程度亦随之增加;同时tPA mRNA相对表达量在0.01 IU/mL FSH添加组卵母细胞中显著高于其他各FSH添加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牛卵丘细胞中tPA基因的表达受FSH正向调节;tPA可能促进了卵丘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的扩散;同时,tPA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是否与其第一极体排出有关,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试验根据直径将猪卵泡分为2组:G1组(4~7 mm)和G2组(2~4 mm),对2组卵泡内获取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和发育潜能进行了比较,利用相对定量PCR检测了卵丘细胞中卵丘扩展相关基因Has2、Ptgs2、Ptx31及Pgr的表达水平,应用绝对定量PCR检测了成熟培养前后卵母细胞线粒体拷贝数,并利用5,5'-二巯基-2-硝基苯酸(DTNB)酶循环法检测了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G1组和G2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95.06%和68.19%,G1和G2组排出第一极体的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分别为51.47%和29.44%,2组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率和孤雌发育率上均差异显著(P<0.05)。G1组卵丘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的扩展程度明显高于G2组,G1组卵母细胞对应的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Has2、Ptgs2、Ptx31、Pgr的表达水平高于G2组(Has2基因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0、24 h除外);G1组卵母细胞线粒体数、谷胱甘肽含量均高于G2组。以上结果表明,大卵泡来源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和发育潜力优于小卵泡来源的卵母细胞,这可能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丘扩展程度、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激活情况、卵胞质内谷胱甘肽含量和线粒体拷贝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老化的影响及机制。添加不同浓度RES(0、1、2、4μmol/L),体外培养猪卵母细胞44 h后,通过卵丘扩散和第一极体排出率筛选出最佳有效浓度为2μmol/L。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成熟培养44 h作为对照组,连续培养68 h作为体外老化组,置于含2μmol/L白藜芦醇成熟培养液中培养68 h,为白藜芦醇处理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和纺锤体,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ES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猪卵母细胞染色体与纺锤体异常率均较老化组显著降低(P<0.01)。用2μmol/L RES处理后,猪卵母细胞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均有下降,显著低于老化组(P<0.001);Bcl-2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RES可明显抑制猪卵母细胞的老化,这一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熊显荣  王艳  李键  熊燕  字向东  邱翔 《畜牧兽医学报》2019,50(12):2440-2448
旨在探索SIRT1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SIRT1特异性激动剂SRT2104(SRT组)和特异性抑制剂Inauhzin(INZ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体外培养24与36 h后卵母细胞内SIRT1、FOXO3a、SOD2以及Bax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24与36 h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并统计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SRT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NZ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添加SRT2104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ROS水平的积累(P<0.05),而添加Inauhzin则显著上调卵母细胞内的ROS水平(P<0.05)。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SIRT1、FOXO3a与SO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NZ组的SIRT1、FOXO3a与SOD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SRT组的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NZ组和对照组(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 h后,INZ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表明,SIRT1参与了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在体外培养液中适当添加SIRT1激动剂,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缓解老化,同时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灭多威(methomyl,MET)对牛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牛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浓度MET不影响卵丘细胞的扩展程度,但200 μmol/L MET处理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μmol/L MET处理组的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200 μmol/L MET处理组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Bax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xl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MET可以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来降低体外培养牛卵母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为研究体内乙草胺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对照组)、10、50、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进行体外受精后,统计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筛选出适宜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乙草胺浓度。将COCs在对照组和筛选出的适宜浓度的乙草胺组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后,利用DCFH-DA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CellTrackerTM蓝色染料检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细胞总数,用Fluorescein-dUTP染色法检测囊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20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未发育到囊胚期,因此选择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进行后续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在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中,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水平及MMP显著降低(P<0.05),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抗凋亡基因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0.05),囊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乙草胺通过提高卵母细胞内ROS及促进卵母细胞凋亡降低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19.
韩杰  熊显荣  熊燕  吴锦波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0):2433-2442
旨在探讨KDM1A对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DM1A特异性抑制剂GSK-KDM1A,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卵丘细胞的扩展和第一极体的排出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体外培养过程中卵母细胞内KDM1A的表达模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内Kdm1a、Oct-4、Sox-2以及Nanog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成熟后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其卵裂率与囊胚形成率。结果显示,体外培养24 h后,GSK-KDM1A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20 nmol·L-1组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Kdm1a呈现动态表达模式,MⅠ期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V和MⅡ期(P<0.05);添加GSK-KDM1A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中KDM1A蛋白的表达(P<0.05),320 nmol·L-1组各时间点KDM1A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60 nmol·L-1组(P<0.05)。GSK-KDM1A组卵母细胞内Oct-4与S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nog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GSK-KDM1A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表明,KDM1A参与调控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GSK-KDM1A能有效抑制KDM1A的表达,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及其发育潜能,揭示KDM1A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旨在研究有无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别设裸卵组、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组(对照组),检测猪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极体率、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各组卵母细胞的谷胱甘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OCs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42 h后其存活率最高(95.76%),高于裸卵组(P<0.05)和共培养组(P>0.05);COCs组第一极体排出率为71.77%,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COCs组在后期发育中卵裂率与囊胚率高于共培养组和裸卵组(P<0.05),而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高于裸卵组(P<0.05);与COCs组相比,裸卵组显著下调了GCLM、GCLC的表达(P<0.05),共培养组中GCLM的表达与COCs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缝隙连接受损会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效率产生影响,并且在卵母细胞后期发育中,缝隙连接的完整性与否会影响后期发育能力,并可推论出随着卵丘细胞的减少和缝隙连接的破坏,会造成谷胱甘肽合成基因表达降低,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