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17种抗生素对宁波及周边地区临床上分离的水禽(鸭、鹅)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耐药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方法调查磺胺耐药株携带耐药基因sul1、sul2、sul3的情况。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56株水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和磺胺二甲嘧啶耐药率分别为91.0%和86.7%;在248株磺胺耐药株中,sul1、sul2和sul3检出率分别为73.8%、74.6%和44.7%。表明sul1和sul2为广东地区主要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对水禽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本调查对鸡场采集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例的相关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4株鸡源大肠杆菌,以微量平板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株的O抗原血清型,分别属于O78、O2和O1等3个血清型,其中O78(6/14)、O2(6/14)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5.71%。选取了20种常用治疗肠杆菌病的抗生素对14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对14株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2-2014年从广东地区患病水禽中成功分离鉴定243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对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药株的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广东各地区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80.00%~100.00%;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耐药率较低,耐药率为9.09%~50.00%。PCR检测结果显示,在4种药物的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和blaOXA的检出率分别为88.46%~90.87%、67.21%~88.52%和51.28%~59.02%。结果表明,水禽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普遍具有耐药性,其中青霉素类尤为严重。blaCTX-M、blaTEM和blaOXA基因为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与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本研究通过对2022年对采集自广东韶关地区41个规模养鸡场和28个土鸡散养场的鸡喉头、泄殖腔拭子,病死鸡的肝脏、心血、脾、肠道内容物共737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病原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显示409份样品分离到沙门氏菌,检出率55.50%,总体泄殖腔沙门氏菌检出率73.89%,咽喉部沙门氏菌检出率35.88%,病死鸡病料沙门氏菌检出率78.38%,规模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7.21%,散养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65.95%。分离菌株普遍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比高达82.61%。沙门氏菌多重药物耐药的规模场比例为95.12%,散养场比例为64.29%。本研究为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安县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海安县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流行特点和近年来该病增多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另外 ,先后从全县 856只病、死鸡分离出 684株大肠杆菌。对其中 1 67株进行血清分型 ,共分出 2 2个血清型。主要血清型是 :O1 81 8株 ,占定型菌株的 1 0 8% ;O781 7株 ,占定型菌株的 1 0 2 % ;O889株 ,占定型菌株的 5 4% ;O2 8株 ,占定型菌株的 4 8% ;O1 、O1 1 均为 7株 ,各占定型菌株的 4 2 %。此外 ,尚有O3、O5、O7、O9、O1 4、O1 7、O2 3、O2 9、O37、O6 0 、O81 、O87、O1 0 3、O1 1 9、O1 38、O1 54等不常见血清型存在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水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其与质粒的相关性,试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2株水禽源大肠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对13种耐药基因和18种质粒进行扩增,并对质粒检出率较高的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62株水禽源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88.7%、74.2%和51.6%;对丁胺卡那和头孢哌酮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3.2%和1.6%。aac(6′)-Ib、TEM、qnrD及qnrS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6.1%、59.7%、46.8%和29.0%;共检出6种质粒IncFIA、IncFIB、IncY、IncI1、IncHI2、IncN,其中质粒IncFIB的检出率最高,为80.6%。IncFIB阳性菌株的aac(6′)-Ib基因检出率为72.0%,qnrS基因检出率为22.0%。说明水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高,常见耐药基因以aac(6′)-Ib为主,常见质粒以IncFIB为主,质粒IncFIB介导的aac(6′)-Ib基因传播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8.
胶东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胶东地区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作用变化情况,本文对2004年和2007年胶东地区25株大肠杆菌对常用的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高敏比例比2004年分别提高了32个、12个百分点;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氨苄西林、恩诺沙星的高敏比例分别降低了36个、4个、4个、8个百分点;红霉素的耐药比率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其高敏比例仍然为0.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12):94-97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56株水禽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调查分离株携带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和tet M的情况。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56株水禽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2.2%和77.3%。在237株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株中,tet A、tet B、tet C和tet M的携带率分别为49.8%、57.8%、49.4%和40.1%,仅8.0%的耐药株没有检测到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tet A、tet B、tet C和tet M广泛存在于水禽源大肠杆菌中。tet A和tet B对水禽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株的产生起重要作用,主动外排作用是大肠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山东地区禽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试验采集疑似患病鸡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山东各地区采集的59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5株大肠杆菌,对泰乐菌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6%,对阿莫西林钠、盐酸土霉素、磷霉素钠的耐药率超过8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度相对较高,高敏菌株比例占20%;对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粘杆菌素、利福平、痢菌净、环丙沙星有一定的敏感度,中高敏菌株的比例超过60%。试验结果提示山东地区禽大肠杆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上需要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何博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3):26-27,30
从患病死亡的旧院黑鸡病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最终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选用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对该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敏感;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卡那霉素、环丙沙星中敏;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地区采集患腹泻病犊牛的粪便、肛拭子及肝脏等病料组织279份,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动物、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了126株大肠杆菌,其中79株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小鼠死亡;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crl、irp2、fimH、papC、K88、K99、stx1、stx2检测率在40.5%~100%之间,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在15.2%~34.2%之间;分离的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9.4%~96.2%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1%~32.9%之间。[结论]从河西走廊地区患腹泻病犊牛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临床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大肠杆菌形成多重耐药的原因主要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存在的AcrAB外排系统有关。本试验首先用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对敏感大肠杆菌进行多重耐药诱导,使敏感大肠杆菌具有了多重耐药性。然后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对Acr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了1005bp的片断,并与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为99.8%。结果表明:AcrA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用平板法、管碟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芽胞杆菌对23种单味中药、复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敏感性、管碟法结合试管法,具浓度高、准确性好和平板法显示稳定的优点,比较适合中药MIC的测定。结果表明黄芩、秦皮、黄连、大黄、连翘、金银花、夏枯草、石榴皮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功用的药物抑菌效果比较明显;以三黄汤为基础方的清热解毒类复方中草药抑菌作用明显,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500mg/ml,复方中草药比单味MIC高。同时还观察了中草药对有益菌的影响,选用了乳杆菌SM0101、芽胞杆菌007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药敏性有明显差异,这是中草药特异性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地区毛皮动物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60只临床患病毛皮动物为试验菌株的分离宿主,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草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28株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其中,24株大肠杆菌检测到irp2、fyu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5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检出Ler、eae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7.9%;耐药基因blaTEM、aadA1、blaCTX-M、blaTEM1、blaSHV-1、strA-strB、blaPSE1和blaOXA1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9.3%,75.0%,71.4%,25.0%,24.1%,14.3%,14.3%;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8株菌对链霉素、头孢拉定、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同时耐药;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诃子、乌梅、五味子对这28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8~31 mm,MIC和MBC为15.63~500.00 g/L。  相似文献   

16.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免疫黏附分子,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固有的免疫佐剂性质以及免疫系统靶向性质。菌蜕的这些生物学特点使其在作为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作为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以及作为DNA疫苗甚至药物的载体方面都显现出巨大的研究开发前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热敏诱导、pR、pL串联双启动子表达E基因的、具有不同抗性标记和复制起点的系列溶菌载体,比国外用pR或pL单启动子的溶茵载体在K-12株大肠杆菌(如XL1-blue)的溶茵效率高一个指数级。本研究还成功制备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coli,APEC)野毒株的菌蜕,为进一步进行菌蜕疫苗的开发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禽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和氨基糖苷抗性基因的流行情况,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了2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用PCR方法检测了耐氨基糖苷抗生素分离株的4种氨基糖苷抗性基因,包括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1和aadB、乙酰转移酶基因aacA4 和磷酸转移酶基因apH(3')-Ⅱ.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安灭菌、青霉素G和四环素的耐药菌株率高达100%,利福平的耐药菌株率达96.3%,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菌株为70.4%,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的耐药菌株率为59.3%, 链霉素的耐药菌株达到63.0%.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复达欣、庆大霉素和磷霉素的高敏菌株率分别为100%、 77. 8%、74.1%和51.9%.氨基糖苷抗性基因aadA1、aacA4 和apH(3')-Ⅱ的阳性率分别是44.4%、27.8%和55.6%,aadB未捡出.这些数据提示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存在广泛的耐药谱,氨基糖苷抗性基因aadA1和apH-(3')-Ⅱ是主要流行基因.  相似文献   

18.
1.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characterise the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differences between presumptive commensal E. coli and avian pathogenic E. coli (APEC) of poultry.

2. DNA was extracted from 65 confirmed APEC E. coli from chicken, 100 presumptive commensal E. coli from healthy turkey and 35 from healthy chicken.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 (ERIC-PCR) and virulence factors 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se genetic features.

3. Carbon source utilis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characterise phenotypic features of isolates.

4. The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E. coli strains tested by ERIC-PCR profiles and virulence-associated genes showed a clear genetic separation between E. coli APEC and turkey E. coli strains.

5. The carbon utilisation profile of turkey isolates was different from chicken and APEC strains; wherea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as highest for turkey isolates (53%), and lowest for APEC strains (33.8%).

6. The study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tilisation of arabitol and adonitol with different virulence determinants test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bility to utilise some uncommon carbon sources may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resumptive commensal E. coli and APEC.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鸭源大肠杆菌(E.coli)的致病性,明确鸭病原性E.coli与人和其他动物E.coli的亲缘关系及O血清型与菌种间遗传关系的相关性,本研究从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E.coli败血症的雏鸭体内分离37个血清型共82个E.coli分离株(其中优势血清型32株,其他血清型50株),以每株0.2 mL (109 cfu/mL)腿部肌肉接种7日龄健康鸭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其中14个鸭源E.coli代表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全部为致病性E.coli,其中高致病株、中等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0.5%(66/82)、17.1% (14/82)和2.4%(2/82),4个优势血清型全部为高致病株和中等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4.4%(27/32)和15.6%(5/32);14个代表株鸭源E.coli的16S rRNA形成2个主要分支,3株新发现的血清型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1株常见血清型与人及其他动物源E.coli形成另一个大的分支,其中有6株与人的O157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出血性E.coli O157:H7 sakai聚为一个小分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分析,这些菌株有可能是人类的潜在病原菌;同时还发现不同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聚为一支,而同一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处于不同的分支,常规的O血清学分型不能体现菌种间遗传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20.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