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隐性白鸡(32周龄)和海大香特Ⅱ号鸡(42周龄)四个品系10项体尺指标(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胸围、髋宽、胸角、胸宽、胫长、胫围)的测定,研究快慢羽基因对成年优质肉鸡体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慢羽基因影响成年优质鸡的体型发育,且呈现出品系间的差异性.其中,隐性白慢羽公鸡的胫比快羽公鸡的长但较细,胸部肌肉丰满,隐性白慢羽母鸡比快羽母鸡体型大,胫长而粗,整个胸部发育好;海大香特Ⅱ号快慢羽公鸡间的体型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比慢羽母鸡体重大,体型长、宽、深,但胫部并不长,而且胫比慢羽母鸡还要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太行绿壳蛋鸡快慢羽及不同性别个体间生长发育规律的差异,本实验选取太行绿壳蛋鸡快羽公鸡33只,快羽母鸡36只,慢羽公鸡30只,慢羽母鸡31只,记录其0~133日龄体重、体尺,用SPSS23.0统计软件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对体重和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太行绿壳蛋鸡快慢羽公、母鸡的体重、胫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快羽公鸡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慢羽公鸡较为迅速,快羽母鸡次之,慢羽母鸡生长发育最为缓慢,太行绿壳蛋鸡体重与体尺有显著相关性。Gompertz是体重模拟最优模型,最高拟合度为0.992,Von Bertalanffy为胫长模拟最优模型,最高拟合度为0.997。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大骨鸡快羽和慢羽2个群体(133日龄)进行体尺性状分析.结果 表明:慢羽群体的主要体尺和体重指标显著高于快羽群体(P<0.05);公鸡的胸围、体斜长、龙骨长和胫长等变异系数较大,体型差异较大;体重与体斜长的正相关性最高(0.776),体重选择以选择体斜长为主.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12):29-33
本试验对庄河大骨鸡及其杂交鸡外形、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脚大骨鸡公鸡体重显著大于黄脚大骨鸡公鸡(P005),黄脚大骨鸡屠宰率大于青脚大骨鸡屠宰率(P005)。大骨鸡与肉种鸡正反交所得公鸡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大骨鸡与蛋种鸡正反交所得公鸡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差异显著(P005)。大骨鸡与肉种鸡杂交后代体重与大骨鸡相当,杂交鸡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体重都是平稳的增长。结论,青脚大骨鸡比黄脚大骨鸡屠宰性能更高;大骨鸡做为母本产生的后代具有更高的屠宰性能,大骨鸡与肉种鸡的杂交后代屠宰性能高于大骨鸡与蛋种鸡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雪峰乌骨鸡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的相关关系。选取同批孵化、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健康雪峰乌骨鸡300羽,126日龄时随机选取60羽(公母各半),测定公母鸡的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126日龄雪峰乌骨鸡公母鸡体重与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公鸡的胸深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体重与各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的体重与腿肌、胸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母鸡的体重仅与腿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胸肌相关性不显著(P0.05);雪峰乌骨鸡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而公鸡的腿肌率、瘦肉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结果显示,可通过胸深这一体尺指标预测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通过体重来选择种公母鸡的效果会不同;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6.
尼西鸡具有耐寒、耐粗饲、觅食力强等优点。为了探究尼西鸡的生理特性,促进其开发利用,笔者以56羽健康、成年尼西鸡(12~24月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体重和主要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尼西鸡公鸡的蹠长、体斜长、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尼西鸡公鸡的胸深显著大于母鸡(P0.05);尼西鸡母鸡的心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尼西鸡母鸡的呼吸频率、30 min血沉、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而尼西鸡母鸡的嗜碱性白细胞百分比显著小于公鸡(P0.05);其他测定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育成期体重与羽毛生长的影响,了解羽毛脱换规律,为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对坝上长尾鸡快慢羽类型体重与尾羽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观察了主翼羽、副翼羽、轴羽的脱换过程。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育成期间快慢羽公鸡体重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的生长要早于慢羽母鸡,但育成结束时快慢羽鸡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差异。育成期间快羽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要显著早于慢羽鸡,母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显著早于公鸡;8~14周龄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比较快,而14周龄以后更换速度变慢,育成结束时快羽鸡仍有1~2根主翼羽未更换,慢羽鸡则有2~3根主翼羽未更换。育成期同系别母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公鸡早,同性别快羽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慢羽鸡早。坝上长尾鸡尾羽较长,育成前期快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而后期慢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快慢羽太行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其体重和体尺指标及其相关性以及Logistic拟合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羽公鸡生长最快,其次为快羽公鸡,快羽和慢羽母鸡相似最低,其Logistic生长曲线分别为Y=1.760/(1+13.445e-0.034t)、Y=1.519/(1+14.066e-0.036t)、Y=1.377/(1+11.503e-0.031t)和Y=1.314/(1+10.286e-0.031t)。当快羽母鸡生长到77~79日龄体重达到0.698 kg左右,慢羽母鸡生长到74~76日龄体重达到0.657 kg左右,快羽公鸡生长到72~74日龄体重达到0.760 kg,慢羽公鸡生长到75~77日龄体重达到0.880 kg,此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重庆地方优质鸡武隆黑鸡的肉用开发价值,试验选择武隆黑鸡的3个品系[武隆青脚黑鸡快羽品系(A系)、凤羽黑鸡快羽品系(B系)、凤羽黑鸡慢羽品系(C系)]进行杂交(AB、BC),在150日龄时进行体重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50日龄时,AB杂交组合体尺性状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胸宽均显著高于BC杂交组合(P0.05),屠宰性状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腹脂重显著高于BC杂交组合(P0.05);且二者的屠体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最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选择黄脚麻鸡快羽型公鸡255只、母鸡240只,慢羽型公鸡275只、母鸡225只,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公母分开饲养,于35日龄和56日龄时进行逐只称重,记录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5日龄公鸡快羽型体重显著高于慢羽型(P<0.05);黄脚麻鸡的快慢羽型与生活力没有关联(P>0.05);56日龄时慢羽型公鸡尾羽长度总体基本接近快羽型个体(P<0.05);不同羽型麻脚鸡35日龄和56日龄体重相关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1日龄清远麻鸡快慢羽参数与羽毛发育和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随机选取1日龄清远麻鸡快羽公母雏各80只,慢羽公母雏各80只,测定出雏时快慢羽参数(主翼羽长、覆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羽长差)、42日龄和110日龄时的体重和冠高及110日龄时的背部干毛率和翅膀干毛数,分析清远麻鸡快慢羽性状和性别与羽毛发育及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快羽系的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翅膀干毛数都极显著高于慢羽系(P<0.01),而快羽系的覆主翼羽长极显著低于慢羽系(P<0.01),羽长差显著低于慢羽系(P<0.05);母鸡的覆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羽长均值和羽长差显著高于公鸡(P<0.05);快羽母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公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慢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伴性遗传原理,我们进行了广源鸡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的初步研究。快慢羽是根据雏鸡主翼羽和主盖羽的相对长度来区别的,主翼羽比主盖羽长为快羽,主翼羽比主盖羽短或等长为慢羽。随着日龄的增加,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越来越低,所以在雏鸡出雏后24小时内观察主翼羽与主盖羽的相对长度其准确率最高,在10天内可以参考尾羽的长度来鉴别。快羽鸡与慢羽鸡在生长速度上差别不显著,故建立广源鸡快慢羽品系不会影响广源鸡的生长速度。广源鸡配套品系中海红黄鸡快羽基因频率为100%;江—13隐性白羽系慢羽基因频率为 14.53%;杏花鸡快羽基因频率为63.49%,故海红黄鸡为快羽品系,目前已根据表型选出江—13慢习习公鸡58只,慢羽母鸡50只,杏花鸡快羽公鸡31只。快羽母鸡43只,可望在2—3年时间内建立有一定数量的广源一号与广源二号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品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抗热应激品种麒麟鸡(卷羽鸡)的肉用开发价值,试验对12周龄麒麟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简单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2周龄麒麟公鸡龙骨长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12周龄麒麟公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重和皮脂厚显著低于母鸡(P<0.05),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并建立了主要屠宰性状的回归模型,为通过麒麟鸡活体的体尺测量结果预测屠宰性能指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加速了麒麟鸡的遗传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瑶鸡体尺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并建立其最优回归模型,为通过体尺性状提高瑶鸡的选育理论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瑶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8周龄,每隔两周称重一次,同时测量鸡只的体斜长(X_1)、龙骨长(X_2)、胫长(X_3)、胫围(X_4)、胸宽(X_5)、胸深(X_6)等体尺指标。运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鸡的体重(P0.05),除12周龄公鸡、母鸡的胫长、胫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周龄两性的各项体尺差异显著(P0.05)。瑶鸡公鸡体重与体尺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687),其次是胫长(r=0.555);母鸡体重仅与体斜长、胫围、胸深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425),其次是体斜长(r=0.422)。胫围、体斜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瑶鸡体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母鸡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 206.414+45.646X_4+6.058X_1和Y=-651.861+27.347X_4+7.046X_1。综上所述,瑶鸡在选育时,公鸡应注重胫围、胫长、体斜长的选择力度,母鸡应注重胫围和体斜长的选择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取清远麻鸡快慢羽群体共200只,通过对初生羽毛长度、体重、鸡冠高度和羽毛成熟性等指标的测定,并对初生羽毛长度和羽毛成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清远麻鸡快慢羽系各阶段生产性能的差异,解析初生羽毛长度与早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日龄快羽R2型的主翼羽长度和平均羽毛长度均极显著长于慢羽倒长型(L2)(P<0.01),但其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差值极显著短于慢羽倒长型(L2)(P<0.01);(2)42日龄时,慢羽倒长型(L2)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快羽R2型(P<0.01);110日龄时,快羽R2型母鸡的冠高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5),同时,快羽R2型母鸡羽毛成熟性也极显著优于慢羽倒长型(L2)母鸡(P<0.01);(3)快羽R2型鸡羽毛成熟性与初生翼羽长度呈中度正相关(r=0.264~0.322),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清远麻鸡快慢羽系中最常见的快羽R2型和慢羽倒长型(L2)的各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快羽R2型的初生羽毛长度可对羽毛成熟性实施间接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黔东南小香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以240羽(公母各半)黔东南小香鸡为研究对象,在0、2、4、6、8、10、12、14、16、18和20周龄时进行体重测定,在4、8、12、16和20周龄时测量体尺,在250日龄时随机选取30只黔东南小香鸡(公母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公母鸡间出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2周龄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余周龄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不同周龄公鸡体尺显著高于母鸡(P0.05)或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屠宰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余屠宰指标公鸡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中的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而腿肌和胸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苏氨酸(Thr)、酪氨酸(Tyr)、赖氨酸(Lys)、精氨酸(Arg)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中癸酸(C10:0)、十一烷酸(C11:0)、10-顺-十七烯酸(C17:1)、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n6c)、二十碳一烯酸(C20:1n9)、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三烯酸(C20:3n6)、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C22:6n3)这10种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试验结果可为黔东南小香鸡的选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究庄河大骨鸡GH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以17周龄庄河大骨鸡的公母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GHR基因的内含子2,结果发现:GHR基因在庄河大骨鸡中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3575、0.3825和0.2600,A和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488和0.4513;AA型公母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的公母鸡(P<0.05);腿肌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三个基因型间的公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AB型公母鸡和BB型的公母鸡在所测性状方面无差异(P>0.05).GHR基因的AA型对鸡的产肉性能有显著影响,但是否能作为研究该基因与庄河大骨鸡产肉性能相关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其在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北京油鸡种鸡选育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持。选用北京油鸡纯系公鸡,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羽长差值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和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1~7日龄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日龄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龄每周测量体重,9~18周龄每隔1周测定体重;10周龄时,观测公鸡全身羽毛发育情况;47周龄时,测定公鸡常规精液品质性状、精子动力学参数、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显示,快羽公鸡占北京油鸡公鸡总数的11.60%,慢羽占88.40%,慢羽又以M2型为主,有少量M1型和M3型。育雏育成期(1~18周)北京油鸡快慢羽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育雏育成期,慢羽公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均慢于快羽公鸡。其10周龄时,背部和腿部羽毛生长完全的鸡的比例仅为44%,且不同类型的慢羽公鸡的比例也不一,其中等长型或微长型慢羽最高,超过90%,未长出型慢羽最低,仅为17%左右。47周龄时快羽鸡和慢羽鸡的常规精液品质无差异,但是快羽公鸡精子直线性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直线速率高于慢羽公鸡(P=0.06),快羽北京油鸡公鸡受精率显著高于慢羽公鸡(P<0.05),且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有高于慢羽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快慢羽北京油鸡公鸡的羽毛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慢羽公鸡羽毛发育缓慢原因和鉴定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强慢羽公鸡精液品质选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优质鸡生长性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以13周龄雪山鸡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大小分别将公、母鸡分为大、中、小3个组,公鸡:大体重(≥1 300 g),中体重(1 100~1 300 g),小体重(≤1 100 g)。母鸡:大体重(≥1 200 g),中体重(1 000~1 200 g),小体重(≤1 000 g))。测定每组鸡的体重、体尺性状(胫围、胫长)和部分免疫指标(血清IL-1β浓度、IgM和IgG含量以及α-干扰素),并对体重、体尺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周龄雪山鸡体重与胫长、胫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13周龄母鸡小体重和中体重组IgM水平差异不显著外,不同体重组之间免疫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且公鸡和母鸡趋势一致。大体重组鸡血清中α-干扰素、IgM、IgG的浓度显著低于中体重和小体重组(P0.05);而IL-1β浓度显著高于中体重和小体重组(P0.05)。公鸡中除炎性因子IL-1β外,体重与免疫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介于-0.271~-0.248;母鸡体重与IgM和α-干扰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是体尺与免疫指标的关联性不显著。在体重和体尺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在免疫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雪山鸡生长性状对免疫性能有显著影响,体重与免疫指标存在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