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花粉剥离新技术,用扫描电镜观察枇杷四个品系的花粉外壁结构和表面特征。枇杷花粉多为近球形,表面具有长条形雕纹,萌发孔为三孔沟复合结构;花粉外壁结构层次完备,其中外壁外层包括覆盖层、柱状层和基足层;外壁内层外表面与外壁外层外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和孔穴的分布,并且种类不同,纹饰和孔穴的分布也不同;外壁内层内表面具有较萌发孔孔径为小的孔穴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中国6种枸杞花粉形态,都是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研究的。本属花粉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极轴长27~28.2um,赤道轴长20.5~25.8um;3孔沟,外壁2层约等厚,表面雕纹呈条纹状或条纹一网状。根据花粉形状和萌发孔可分两组:黑果枸杞组和红果枸杞组。后者,从极面观纹饰可分条纹系(中国枸杞系)和条纹-网纹系(截果枸杞系),而赤道面的雕纹特征可作为划分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个茶树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茶树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平均直径32.3~50.0μm,萌发孔为3沟孔,棱形。外壁厚2.5~3.5μm,分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为网状雕纹。但个别品种极面观为钝四角形、钝五角形,具4沟孔或5沟孔,萌发孔呈狭缝的。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粒其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均存在着差异、这些特征都反映了茶树花粉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苹果属植物苹果组及山荆子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属中苹果组和山荆子组的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花粉P/E值在1.0260-1.5720之间。三购,极轴走向,沟中央较宽,向两极渐细。萌发孔3个,环列于三沟中央,孔沟属N3P4C5型。花粉中等大小,长轴在25μ-30μ左右。外壁为条网纹、条穴纹及条纹饰,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5.
豆科蔬菜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豆科蔬菜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豆科蔬菜花粉类型较多,形状有长球形,近球形和球形,萌发孔有3孔沟,3拟孔沟和3孔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网状雕纹花粉较多,对花粉的大小,P/E比等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灰分析,分析比较结果为研究其系统演化和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18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中8种绣线菊的花粉形态为首次研究报道,以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与分类学关系。结果表明:18种绣线菊花粉形状为长球形及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和近圆形,赤道面观有长圆形、椭圆形和梭形,花粉大小为(12.5~20.7)μm×(10.58~18.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P/E)在1.01~1.94之间,属于小类型花粉,具三孔沟,部分种的内孔外突;外壁纹饰类型为条纹和条网状纹饰,纹饰特征种间存在差异,具备分类意义。首次发现美丽绣线菊(Spiraea elegansPojark)萌发沟内具有特殊脑纹状结构。绣线菊花粉性状指标重要性依次为条纹走向、赤道面观、孔径、条脊宽、极面观、纹饰类型、极轴和沟长与赤道轴之比(L/E)。18种绣线菊按花粉形态可分为5大类群,与经典形态学分类基本吻合,花粉形态可以做为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水青冈属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花粉形态特征,采集了米仓山自然保护区7个分布地的台湾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运用醋酸酐分解法将花粉其成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外壁纹饰,并测定了一定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花粉形状均为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三角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米心水青冈和台湾水青冈花粉为三孔沟,萌发沟较短。2个种花粉的外壁纹饰各不相同,米心水青冈花粉外壁纹饰为脑状纹饰,孢粉表面由棒状突起物组成,台湾水青冈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孢粉表面具有扁平的块状,轮廓线为不均匀的波浪线,以此可以区分2个物种。  相似文献   

8.
对耐冬山茶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探索山茶属植物的演化、系统分类以及耐冬山茶的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用扫描电镜对耐冬山茶18个品种及3个南方山茶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耐冬山茶花粉粒为腰鼓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近三角形或三裂圆形,具三孔沟,从表面看内孔不显著。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花粉粒表面纹饰大多为蠕虫状,亦有拟蠕虫状或拟网状。脊间或网纹间具穿孔和穴,有的脊上有较明显横向波状纹,穿孔和穴的形态及数量品种间有差异。花粉粒形态可以做为耐冬山茶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耐冬山茶和南方山茶品种花粉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辽宁省生长的蛇含委陵菜与蔓委陵菜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两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较高的一致性,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呈长球形,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三裂圆形,三孔沟,沟条形,表面条状纹饰。通过花粉及其他性状的比较研究,对两种委陵菜属的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和叶鳞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沙棘花粉极面为三角形,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为三角圆形;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赤道面为近圆形,俄罗斯沙棘赤道面为椭圆形;外壁表面纹饰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近于平滑,蒙古沙棘有皱波状;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叶表面鳞毛较密,成层分布,盖住了叶表面。3种沙棘中中国沙棘叶鳞毛最密。上述特征表明沙棘属植物均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且中国沙棘抗旱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菊苣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15属,28种菊苣族(Cichorieae)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研究。根据花粉萌发孔的数目,极面特征及纹饰特点,菊苣族植物花粉可分为6类:(1)4孔沟花粉类型,(2)具发达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3)具小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4)多小穴3孔沟花粉类型;(5)具条纹3孔沟花粉类型;(6)具3苣极面网胞3孔沟花粉类型。据各属种主要花粉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种检索表。本文还对菊苣族植物花粉形态的多样性、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以及花粉类型和纹饰在分类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染色体倍性甜菜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甜菜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同时进行了扫描摄影及特征描述。结果表明:三种甜菜花粉在花粉粒的形状、萌发器官类型及表面纹饰等主要性状上均为相同;不同染色体倍性品种的花粉之间,在花粉粒的体积、萌发孔的数量、孔口直径和孔膜表面纹饰等方面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3.
对十字花科棒果芥属8个物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棒果芥属8个物种的花粉形态均为长球形(P/E =1.33~1.84);花粉粒具三孔沟,沟长达两极;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具网状纹饰,稀粗网状纹饰,网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花粉数量特征在种间有一定差异,依据纹饰类型及萌发沟深浅均可将8种植物花粉分为2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枣正常的花粉形态均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不同枣品种之间花粉形状相似,但大小存在差异.襄汾木枣的部分花粉粒是异型的.枣品种花粉的发芽器官是萌发沟.属三孔沟类型.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枣品种的花粉外壁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纹脊,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月见草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以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月见草成熟花药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花药壁由5 ̄6层细胞构成,药室内壁宿存且于发育后期发生带状纤维加厚成为纤维层。绒毡层属腺质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2-细胞型为主,兼有少量3-细胞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成熟花粉粒呈三角形,花粉表面具3个萌发孔突起,花粉表面有褶皱纹饰。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5种水东哥属(猕猴桃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5种水东哥的花粉均为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形态小,属小型花粉粒。花粉形态在种间变异较大,可作为属内种间分类的依据,如萌发沟为三孔沟型或三拟孔沟型;矩形内孔有或无;花粉外壁纹饰多样,有细孔、粗网孔或穴状穿孔的皱波状纹饰。水东哥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在猕猴桃科中及其近缘类群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北省坝上七星湖夏季9种湿生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七星湖9种湿生植物进行花粉形态观察和研究,记录其花粉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结果]花粉粒呈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3沟、6沟、3-4沟、3孔沟、3~4孔沟等5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网状、条纹状、具刺、颗粒状等4种类型。同时根据这些植物的生境、产地及分布,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论]该研究为古环境、古植被、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茶树花粉的微形态,为茶树种质鉴定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我国10个省份14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并进行拍照,测量各品种花粉的极轴长、赤道轴长和萌发沟长,并对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相关描述.[结果]供试茶树品种花粉粒大小为941.09~1644.05μm2;极面观均呈三裂近三角形,极轴长为32.83~47.81μm;赤道面观有近圆形和长椭圆形两种类型,赤道轴长为24.78~40.34μm;萌发孔有三孔沟和拟三孔沟两种类型,萌发沟内有块状纹饰或颗粒状突起物质;花粉外壁纹饰主要为疣状和拟网状两种纹饰.[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共性和特异性,花粉外壁纹饰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茶树花粉形态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和遗传稳定性,可作为茶树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13个牡丹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沟等。采用离体培养法,分析比较了13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13个牡丹品种的花粉有较明显的多样性,赤道面观有近球形和长球形,极面观有三裂圆形和三裂三角形。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有小穴状、穴状、网状、穴网状。‘百花娇’花粉萌发率最高(67.70%),‘洛阳红’萌发率最差(19.4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表面纹饰有条纹-纹孔型和条纹型2大类条纹,每大类又各分为3个亚类;供试材料中,6个无性系花粉为正常可育,2个为半不育,1个为高不育,1个为全不育;花粉粒极轴长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花粉粒大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大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低,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小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高。本研究为山杏种质资源的分类、杂交育种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