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3,22(6):52-53
(接上期)1 2 相关的生理、生态知识1 2 1 呼吸 刺参的呼吸主要是靠其呼吸器官呼吸树及皮肤进行的。皮肤呼吸占整个呼吸的比例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其所占比例是:在水温8 5~13 5℃时为39%~52%,在水温为18 5℃时为60%~90%。呼吸树的呼吸动作是靠肛门的伸缩动作及呼吸树各分支内的瓣膜的控制进行的。其呼吸动作为几次吸水后再行一次排水动作。这种呼吸动作的频率依水温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水温的升高,吸水次数也相应增加,呼吸间隔时间也相应缩短。当水温低于8℃时,其肛门的开闭难以分辨,已看不到肛门的呼吸动作。摘出呼吸树的个体比正常个…  相似文献   

2.
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2):45-46
(接上期)2 4 选育与分池 当胚体发育至原肠后期或小耳状幼体初期(即孵化后30~40h),此时胚体多集中于水表层,届时要及时进行选育、分池。选育前应镜检所浮出的幼体是否正常、健壮。选育的方法通常选用拖选法,利用事先已制备好的拖选专用网箱(按水池规格备制的长方形网箱)或宽  相似文献   

3.
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3,22(5):52-52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Liao),俗称“沙口巽”,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仿刺参属。一般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但水深超过20m的海区其栖息数量明显减少。刺参是我国有记载的21种食用海参中唯一分布于黄渤海区的温带种,也是世界海参类中品质最佳、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它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地沿海均有分布,但以我国的辽宁、山东、河北等省沿海的产量最大。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研究由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4.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一些技术关键,但还存在着一些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搜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项事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育苗设施6立方米水体的水泥地两个;1立方米水体的玻璃钢水槽12个.其规格为:上口1.2米×1米.下底1米×0.8米.高1米;4万毫升的白瓷盆两只;环形冲气机一台(0.9千瓦);黑暗沉淀池两个,共100立方米;磨浆机一台;参苗附着基若干。育苗用水经沉淀5天以上,由120~156目筛绢过滤使用。单细胞藻类培育用水经陶瓷过滤器过滤后使用。2亲参的采捕与暂养1986年6月7日在连云港前王岛海区来捕9头。当时海区水温22℃。运回时排脏一头.其余8头暂养于水泥地内.后移人瓷盆中暂养。其中两头萎缩,可能是在海区产空。1987年5月28日从前三岛采捕35…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1 9 海胆育苗常用的设施与器材海胆的人工育苗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浮游幼体培育和稚海胆培育两个不同的培育阶段,两阶段使用的设施、器材以及培育方法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浮游幼体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海参的前期培育相似,稚海胆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鲍的  相似文献   

7.
1.4.1受精卵的孵化:经洗卵后的受精卵,既可在原水槽中进行小水体孵化,也可移至培育水池中进行大水体孵化。在生产性育苗中,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10~20个/ml左右,水温高则孵化密度应适当减少。另外,海胆的卵为沉性卵,孵化时受精卵都沉积于孵化容器的底部,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还与孵化容器的形状及其底面积大小相关,若孵化容器深且底面积小,  相似文献   

8.
常亚青  高绪生 《水产科学》2004,23(10):45-46
(续上期)2 海胆的增养殖技术2 1 养殖技术海胆人工养殖,包括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种苗可进行人工投喂与管理,生长较快,流失率低,回收率高,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目前我国的中间球海胆养殖方式以筏式养殖为主。2 1 1  相似文献   

9.
中间球海胆的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1 6 稚海胆的培育管理稚海胆生长发育阶段,由于摄食习性的转化,前后两个时期的管理要点与技术措施各不相同。1 6 1 前期培育:稚海胆前期以摄食(采苗板上的)底栖硅藻类为主,因此,本培育阶段的管理要点是设法提高采苗板上硅藻饵料的增殖速度,满足前期稚海胆摄食的需要,加速生长,提高育成率。具体管理措施是通过调整光照、加大换水量、适量充气、适度施加营养盐等手段,提高饵料硅藻的增殖速度。光照强度多控制在500~3000Lx之间,光照过强则绿藻繁殖过快,抑制硅藻的生长;光照过弱则影响硅藻的繁殖。在培育水体中保持适当的营养盐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刺参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亲参的采捕及蓄养 夏至前后是采捕最佳时机。选择个体较大、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运输时避免挤压,为防高温,应早晨或晚上运输。运回后先人工蓄养,水温一般在16-18℃。密度不要超过30头/m2。每日按亲参体重的4%投喂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蓄养时间以1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刺参控温促熟及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3种升温方法和不同密度对刺参性腺发育,精卵排和时间的影响试验。发现按每天1.℃升温梯度升至14℃,恒温3天后,再按每天1℃的升温梯度升至16.5℃恒温培育,促熟密度在20头/m^3以下,积温达到800℃以上再采卵能苗,效果较好。控温育苗比常温育苗出苗时间可提前1个月,幼参规格可提高1-2cm。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至11月,我们在盘锦市大洼县二界沟镇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现将本次刺参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刺参人工育苗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的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育苗场的数量和  相似文献   

14.
剌参大水体育苗,采用降低初耳幼体放养密度,适当减少单胞藻投喂量、加大换水量、通气、增设机动进水系统等措施,培育出稚参1911.5万头,幼参258.36万头,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稚参为3.823万头/m~3,幼参为5167头/m~3。以食用鲜酵母为饵的耳状幼体能正常发育变态,稚参出苗量平均达1.6万头/m~3。稚参的附着、成活,成长与附着基的规格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间球海胆的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亚青  高绪生 《水产科学》2004,23(12):49-50
(接10期) 3 海胆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胆的敌害生物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食害性敌害生物、饵料竞争性生物和病原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 ,海参纲 ,木盾手目 ,刺参科。产于黄、渤海的刺参 ,其蛋白质含量高 ,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 ,可滋补强身。据有关资料记载 ,刺参可治阳痿、肠燥便秘、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 ;其体壁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的多种酸性粘多糖 ,对人体生长、愈创、抗炎、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能 ;刺参肠子和性腺的加工品在日本被视为美味而备受欢迎 ,价格昂贵。刺参可谓全身是宝 ,因其经济价值极高而被称之为“参”中之冠。近几年 ,刺参的价格一路攀升 ,居高不下 ,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在北方寻找…  相似文献   

17.
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9):29-31
我国仿刺参(常用名刺参)(Apostichopusjaponi cusLiao)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了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工艺。随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大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中国北方地区刺参增养殖发展现状及主要增养殖方法,并根据本地区养殖实践经验,提出了影响刺参生长、成活的基本因素,并就潮间带建池养参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参有海中人参的美誉。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价格也不断攀升,鲜海参价格已从原先的120元/kg上涨到200元/kg。由于养殖海参经济效益较高,在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已成为继对虾之后又一新的海水养殖热点。及时开展刺参规范化繁育及养殖推广已成为当前海水养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在2007年4月起  相似文献   

20.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海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