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第带的室内培养与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利尻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室内培养、育苗、暂养及海区栽培的研究结果。在2000lx照度下,利尻海带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配子体成熟的最适温度为10℃。幼孢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0℃。采用配子体采苗方式培育出利尻海带幼苗,经过30d海区暂养幼苗长度达15cm以上。分苗后经6个月的浮筏栽培,培育成藻体长度6.8m、宽度32cm的利尻海带成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Costaria costata配子体、幼孢子体的室内培养、幼苗培育、幼苗暂养及浮筏栽培的试验结果。温度、照度的相互作用对配子体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在10~20℃的温度和1000~4000L_x的照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配子体生长的最适照度越低。反之,温度越低,配子体生长的最适照度越高。温度是影响配子体成熟的主要因子。在1000~4000Lx照度范围内,配子体的成熟率在15℃时最高,10℃次之,20℃最低。幼孢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照度条件是20℃、2000Lx。用配子体采苗的方法可以在室内培育出C.costata幼苗。经过幼苗暂养,分苗后,栽培成藻体长2m,宽25cm的C.costata成藻。  相似文献   

3.
以浮筏栽培的Costaria costata成熟种藻为材料,采用阴干刺激方法获得大量孢子并采集在维尼纶绳苗帘上,研究了孢子萌发、配子体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胚孢子在水温16℃下24 h后开始萌发形成配子体;16~22℃是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经过近1个月培育,雌雄配子体藻团直径分别可达50μm和45μm;雌雄配子体在水温达到22℃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超过23℃后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期;当水温降至23℃以下时配子体恢复生长,22℃时雌雄配子体开始发育,形成卵囊和精子囊,21.5~20.5℃是雌雄配子体成熟高峰期,其间雌雄配子体大量排出卵和放出精子,其卵囊和精子囊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2%;卵受精后形成的幼孢子体在21.5~20℃间生长很快,受精20 d时测定藻体长度达到200μm以上,经过1个月海区暂养培育成藻体长度为0.3 cm的幼苗,经海区栽培后生长成为长为3 m、宽为35 cm的C.costata成体。  相似文献   

4.
以从日本引进的Eisenia bicyclis雌、雄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和光照强度[20、40、60μmol/(m2·s)]对雌、雄配子体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在温度为20℃时生长最快,15℃时次之,10℃时最慢,在温度为10℃时随光照强度的升高其生长速度加快,但随温度的升高不同光照组间的生长差异逐渐缩小;15℃和20℃是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的适宜温度,培养12 d后配子体的成熟率可达到95%~100%,而且高光照条件下的成熟率明显优于低光照下;幼孢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在各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温度为15、10℃组;温度为10℃时,光照强度越高幼孢子体生长越快,温度为15、20℃时,幼孢子体在光照强度为20μmol/( m2·s)时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40、60μmol/( m2·s)组,而40μmol/( m2·s)组与60μmol/( m2·s)组间生长差异不明显;将雌、雄配子体打碎进行克隆苗繁育,在室内培养至体长为800μm以上的幼孢子体,将其移至海区暂养,1个月后可生长成2 cm左右的幼体。  相似文献   

5.
裙带菜配子体采苗及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在10.15,20℃条件下配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适宜发育成熟温度为15℃,120μm为配子体切断最适长度。采用配子体采苗方法进行了育苗实验,完成了采苗、育苗、海区暂养全过程,,出藻体长度1.0-2.0cm,幼苗密度为58-120株/cm裙带菜苗种绳100m。  相似文献   

6.
长海带的室内培养与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长海带配子体,幼孢子体的室内培养、配子体采苗,孢子采苗及育苗的研究结果。在10 ̄20℃,1000 ̄4000lx的温度和照度范围内,长海带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5℃,3000lx。温度是影响长海带配子体成熟的主要因素,在10℃下配子体的成熟度最高,在15℃、3000lx和10℃,4000lx条件下长海带幼孢子体生长速度最快,采用配子体采苗和孢子采苗两种方式进行长海带人工育苗试验,培育出长度为  相似文献   

7.
长海带海区暂养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长海带幼苗暂养及海区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10月上旬出库2.0cm左右的长海带幼苗经过1个月的海区暂养长度可达30cm以上。在水温19 ̄15℃范围内,幼苗出库暂养的时间越早,其生长速度越快,暂养所需时间越短。11月上旬分苗的长海带幼苗经过在大连海区6个月的栽培生长成为长10.2m,宽40cm的成藻,显示出藻体大、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晚熟等优良性状。长海带最适栽培深度为1.5m,最适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产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品种,以优选的裙带菜DL18品系配子体为材料,采用高压静电场处理的方法,在不同电场强度(0、3.3、4.0、4.7、5.3、6.0 kV/cm)下处理一定时间(2~10min)后进行配子体的培养、采苗、育苗、海区暂养、栽培和F1代配子体的rbcL、rbcL-rbcS间隔区及部分rbcS基因(rbcL-sp-S)序列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3~6.0 kV/cm电场强度、2~10 min处理时间范围内,随着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的增加,配子体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但均在95%以上;处理组与对照组雌、雄配子体的成熟率、成熟卵的受精率和受精卵的萌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子体的特定生长率及幼孢子体的长度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3 kV/cm电场强度下,配子体生长最快,幼孢子体长度最大;随着孢子体的生长,处理组藻体的生长优势越来越明显,在4月份其长度和质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2.8)m、(1.6~2.0)kg,其中在5.3 kV/cm电场强度处理下藻体的平均长度和质量最大,分别为(2.8±0.5)m、(2.0±0.3)kg,对照组藻体的平均长度、质量分别为(2.2±0.3)m、(1.2±0.2)kg;rbcL-sp-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超过2100 bp,处理组与对照组的A+T平均含量为64.22%,均高于G+C含量;处理组碱基置换明显增多,同时也出现碱基缺失、插入情况;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处理组F1代配子体与对照组F1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从0.002 4增至0.005 7,对照组F1代配子体与F2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为0.003 3。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压静电场技术应用于裙带菜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海带属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由日本引进的6种海带的雌雄配子体进行了种间正反杂交,测定了30个杂交组合的受精率,有选择地培育出18个组合的F1杂交海带继苗并栽培为杂交海带成体。测定了各杂交组合F1孢子体的长度、宽度。报道了13个组合的孢子体在藻体长度、9个组合在藻体宽度生长方面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其中6个组合在藻体长度和宽度方面杂种优势明显,是杂交育种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0.
在裙带菜雌配子体的切碎培养中,通过成熟的卵孤雌生殖获得幼孢子体,经染色体观察其染色体数为30条,而正常幼孢子体的染色体为60条。采用切除假根的方法从孤雌生殖幼孢子体体细胞中诱导出雌配子体。在设定的不同温度下,20℃下诱导5d时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雌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诱导5d后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为45%;10℃下诱导45d后才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仅为12%。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切碎,在20℃下培养5d后开始成熟,10d后成熟率为75%,15d后成熟率达到100%,与对照组正常的雌配子体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孤雌生殖幼孢子体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杂交,幼孢子体的形成率为88%,与正常雌雄配子体杂交的幼孢子体的形成率(92%)差异不显著(P〉0.05)。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混合切碎并撒在维尼纶育苗绳上,30d后培育出藻体长度为1—2mm的裙带菜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