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优化玉米施肥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玉米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对比及对玉米生育进程、产量、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施氮肥玉米成熟期提早1 d,后期叶片发黄,脱力早衰,千粒重比施用氮肥的轻;配方施肥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加1.41%,但无显著差异,土壤供肥能力氮67.88%、磷91.23%、钾93.53%;配方施肥氮素利用率41.67%、磷素利用率27.48%、钾素利用率29.44%,习惯施肥氮素利用率29.33%、磷素利用率32.06%、钾素利用率34.69%;百千克玉米籽粒吸收氮素3.27 kg、磷素0.75 kg、钾素2.71 kg。配方施肥氮素合理,磷、钾需进一步优化,在土壤磷、钾含量水平丰富的情况下,减少磷、钾肥施用量能提高磷、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早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增收;对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是氮素、其次是钾素、最次是磷素,并且氮磷钾三要素配施产量最佳,其中全素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增产33kg/hm2、增长0.4%;常规施肥下早稻氮、磷、钾单素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58%、3.85%和57.8%,而配方施肥分别为40.42%、5.27%、37.1%,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5.84、1.42、-20.7个百分点,即除钾肥减少外,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均比习惯施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开展玉米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对比以及氮磷钾不同用量对玉米生育进程、产量和利用率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优化玉米施肥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未施氮肥玉米成熟期提早1天,后期叶片发黄,脱力早衰,千粒重比施用氮肥的轻;配方施肥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1.41%,无明显差异,土壤供肥能力(同等条件下,未施用营养元素处理产量与施用该营养元素产量百分比,下同):供氮67.88%,供磷91.23%,供钾93.53%;配方施肥氮素利用率41.00%,磷素利用率26.31%,钾素利用率27.80%,习惯施肥氮素利用率29.33 %,磷素利用率27.74%,钾素利用率35.93%;百公斤玉米籽粒吸收氮素3.27公斤,吸收磷素0.75公斤,吸收钾素2.71公斤。配方施肥氮素合理,磷钾需进一步优化,在土壤磷钾含量水平丰富情况下,减少磷钾肥施用量能提高磷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油葵3414田间肥效试验表明:氮、磷、钾肥效数学函数为Y=92.89+69.36x1+79.90x2-7.59x3-28.19x1^2-17.76x2^2-22.93x3^2-11.86x1x2+35.65x1x3+7.09x2x3。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磷素、氮素和钾素。每667m^2施氮素10.67kg、磷素5.88kg、钾素3.04kg时,最高产量为227.09kg;每667m^2施氮素9.32kg、磷素5.66kg、钾素2.42kg时,最佳经济产量为225.82kg/667m^2;产量大于200kg/667m^2的田间施肥农艺方案为氮素8.03~14.46kg/667m^2,磷素4.10~7.89kg/667m^2,钾素2.11~3.89kg/667m^2;施肥对油葵盘粒数和盘产量影响显著;肥料利用率尿素中氮素38.15%,重过磷酸钙中磷素16.96%,硫酸钾中钾素65.12%。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90-79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2P2K2)增产效果明显;甘薯氮磷钾素的偏因子生产力随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且从高到低依次为磷素、氮素和钾素。甘薯氮磷钾素的农学效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钾素养分回收利用率随着养分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平衡施肥(N2P2K2)的氮磷钾素农学利用率与氮磷素的养分回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3414"试验结果,构建了巴州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模型和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体系,通过推荐施肥使氮素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6.8%;磷素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5.7%;钾素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24.1%,并较常规施肥增产448 kg/hm^2,增产率为9.5%,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 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2)施肥处理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但会降低氮素、钾素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3)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氮磷钾配施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49.12%~58.26%。(4)灌水模式由于实现了氮素后施,在减肥18.2%基础上,氮磷钾配施处理较不灌水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养分吸收效率、肥料利用率、产量方面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鲁西潮土小麦玉米氮磷钾配施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鲁西潮土上进行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试验以N15P8K6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510.5 kg,在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中,小麦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20.64%,磷12.03%,钾9.86%,决定小麦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在玉米试验中以N16P5K8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615.5 kg,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玉米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16.62%,磷5.87%,钾10.48%。决定玉米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钾素>磷素。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666.7m2分别增产29.4 kg和39.37 kg,增产率分别为6.11%和6.83%。  相似文献   

9.
峡江县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峡江县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素对油菜籽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素,再次是钾素,且氮磷钾配施产量最佳,其中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8 kg/hm2、增幅1.1%;配方施肥的氮、磷、钾单元素肥料及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分别为24.1%、10.6%、9.7%、29.2%,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4.7、0.7、-3.7、2.4个百分点;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及氮磷钾综合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2、4.2、2.3、2.3 kg/kg,比习惯施肥分别提高0.9、0.2、-0.8、0.2 kg/kg。即除钾肥减少外,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均比习惯施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尿素配施添加剂NAM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棉花上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和配施添加剂NAM,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明确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及经济效益与尿素配施NAM的关系.[结果]尿素配施NAM能够显著提高棉花茎、叶、壳、纤维的干物质量,但棉籽干物质没有显著增加.等氮量情况下,尿素配施NAM处理比单施尿素显著增加单株铃数,皮棉产量增加7.35;~10.70;,氮素吸收量增加10.83;~11.06;.80;推荐施肥配施NAM与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的吸氮量和产量相当,但提高了棉花的经济效益.[结论]尿素配施添加剂NAM有利于促进棉花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在氮肥减量20;的情况下,尿素配施NAM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增产和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滴灌施肥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稀穴密株种植条件下,氮、磷、钾元素随滴灌水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滴灌水施肥时,磷、钾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基本相似,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肥料利用率较低;而氮素随滴灌水在土壤中的流动性较强,能够随水运移到棉花根系集中层。所以说,随滴灌水施肥是提高氮素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磷素、钾素肥料则不适于随滴灌施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麦产量结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T20%处理稻、麦产量比RT处理高3.3%和4.3%,但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间稻季氮素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全年氮素农学利用率差异显著,依次为OT20%> RT> OT40%> OT60%;OT60%处理速效钾含量在麦季与RT处理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RT处理,OT20%处理稻季脲酶和全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RT处理。综上,在上海稻麦轮作地区,采用有机肥替代20%化肥,可以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疆覆膜滴灌棉田生产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氮肥利用率不高问题,研究氮肥减量下炭基肥对棉田土壤养分、棉花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8年在新疆石河子121团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设置不施氮肥(T1)、减氮施肥(T2)、施炭基肥(T3)、常规施肥(T4)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T3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同等施氮量下,T3较T2处理产量提高5.2%;从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可以看出,T3>T4>T2>T1,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通过氮素投入量、氮素吸收量、产量以及干物质累积量分析棉花氮素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发现,T3处理棉田氮吸收量最高,氮素利用率为55.1%,氮肥产量贡献率为31.9%,其次为T4和T2处理。综上,在新疆覆膜滴灌棉田采用炭基肥方式(T3)进行氮肥减施15%可保持棉田产量稳定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目标,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珊珊  徐宁彤  徐明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95-14297
[目的]为合理施肥、充分利用土壤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黑河暗棕壤2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0-20 cm棕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和小麦植株磷素积累的影响。[结果]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含量呈平缓并略微下降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全磷含量增加的幅度由高到低顺序为:低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有机肥>高量化肥+秸秆>高量化肥>低量化肥>单施有机肥>高量化肥>单施秸秆>中量化肥,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土壤全磷分别提高了29.6%和24.8%。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高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和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808%和188%,而高量化肥处理和低量化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100%。[结论]建议配合施用有机与无机肥提高暗棕壤磷素肥力。  相似文献   

15.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制约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小。水稻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增加每100 kg籽粒氮、磷、钾的吸收量,且配方施肥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均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素配方施肥处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养分稻谷生产效率、收获指数和吸收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纯无机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83%,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增加11.81%~26.97%,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比不施肥的增产幅度为35.91%~46.58%,比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5.85%~14.16%,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60%无机肥氮(60%O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8 434 kg/hm2,40%OM处理次之.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36.13%),40%OM和60%O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高达46.64%、47.88%,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为70.31、59.70 kg/hm2,低于常规施肥处理(126.18kg/hm2).说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以40%和60%有机肥氮替代无机肥氮不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是河南省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配肥模式对滴灌棉花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方法】 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施肥方式,第1种为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第2种为1/2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第3种为1/4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2时间施肥、第4种为1/4时间施肥,1/2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分别记为W1、W2、W3、W4。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配肥模式棉花全氮含量以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积累特征。【结果】 (1)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植株平均全氮含量表现为W1>W2>W3>W4;(2)不同器官滴灌棉花全氮含量在表现为叶>花蕾>铃>茎;(3)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表现为W1>W3>W2>W4【结论】 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最高的N-W-N模式下,最优的配肥时段是W1(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设置不同缺素处理,研究氮磷钾硼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油菜产量最高,达1 984.5 kg·hm-2,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缺氮、缺磷、缺钾及缺硼增产3.5%,96.3%,30.7%,12.9%和52.9%,各养分元素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N>B>P>K;氮磷钾硼配方处理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较佳,有利于各养分吸收利用,其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均最高,分别达71.3,17.7和99.2kg·hm-2,氮素利用率和磷素利用率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提高6.6和5.0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受农户施钾量少影响而比经验施肥低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商品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有效途径,开展了增施商品有机肥以及有机肥和化肥减量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减量配施可增产10.07%~13.86%,对磷素的吸收量提高3.86%~4.13%,大豆脂肪含量提高1.86%;单施有机肥对氮素的吸收量提高0.60%~0.67%,对磷素的吸...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处理对晚粳稻‘浙粳22'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粳22’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浙粳22’的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浙粳22’以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增产53%,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不施肥区(CK)、有机肥(M)单施区及氮钾(NK)配施区;氮磷(NP)配施水稻增产38%,有机肥及增量无机肥(MNPK')配施水稻增产32.3%,氮磷钾(NPK)配施水稻增产27%;同时肥料合理配施可增加作物养分吸收总量,促进养分向籽粒中迁移。在所有处理中,均是MNPK区的养分吸收量最高,MNPK配施区的水稻籽粒吸氮量为126.66 kg·hm-2,吸磷量为26.91 kg·hm-2,吸钾量为45.59 kg·hm-2;MNPK’配施水稻吸氮总量为184.51 kg·hm-2,吸磷总量为33.57 kg·hm-2,吸钾总量为198.40 kg·hm-2。所有处理的氮、磷和钾收获指数均较对照(CK)有所降低;氮、磷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均以M单施最高,分别为43.85%和36.64%;钾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则以NPK配施最高,为54.52%,从肥料的输入来看,所有施氮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降,施磷处理的磷表观利用率较M处理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