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50亩杂交稻谷进了仓,亩产过了千斤;近60亩粳稻的亩产稳稳过千斤,秋粮生产又获丰收……睢城镇马元社区二组的朱友爱暗暗算着种地的收入账:流转的108亩地,每亩收麦800多斤,家门口卖粮每斤1.13元,一季小麦的收入10万元。眼下水稻进仓,政府的收购保护价也出来了,收入不比夏粮低。又是一个丰收年,朱友爱心底的喜悦不由的便溢上了眉头。自己承包100多亩地种水稻和小麦,又另外接下155亩水稻的托管,夏收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第六场变革:耕种者的真实摄影赵老爹今年60岁了,儿孙们都在城里,自己在乡下种了50多亩水稻,地都是亲友、邻居的,也不要流转费啥的,自己收了水稻后送两袋谷子过去。种植的是一季稻,黄华占品种,种子50元/亩;除草自己打的,包括田埂50元/亩。施药包给了打药队,4次药包打150元/亩;化肥150元/亩;旋耕、收割都是使用农机,250元/亩;浇灌条件还比较好,管水不要操什么心。不算自己的工钱,每亩生产成本约650元。黄华占品种比较好卖,成熟了直接就有人到地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原来耕种着10亩土地,其中6亩是"望天收"。4亩水浇地尽管精心管理,种植一季小麦与一季玉米,亩收入也达不到800元。"望天收"的旱地每年种植一季花生,即使风调雨顺,亩收入也不足400元。由于种地不赚钱,村里许多村民放弃种地,到外边打工,每个月能赚两千多块钱,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相似文献   

4.
<正>今春以来,黑龙江省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魏刚更加忙碌了——合作社与周边县镇12000多户农户签订了42万亩土地托管协议,他的"活儿"顿时多了起来。黑龙江省龙江县的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是县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2014年全面推广"土地托管",发展到2019年签订土地托管协议42万亩。2018年农户通过"土地托管"每亩耕地比土地流转多增  相似文献   

5.
<正>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比较效益偏低2016年本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1.8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54.03万亩,销售均价1.6元/千克,以亩产500千克计,总收入约800元,扣除各种费用后,亩收益微乎其微,土地流转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玉米季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据农技部门统计,2016年全市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有两大因素影响着农药销售格局,一是政府采购,二是土地流转。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趋势,由农民分散经营的土地向大种植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等经营规模较大的实体转移,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上万亩。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土地流转的加快,农资销售渠道面临转型,这里面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近日,笔者在河北省河间市景和镇欢留村看到一些农民正在华奕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苗圃里播种油用牡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合作社承包了3000亩土地用来种植油用牡丹。截至10月底,该基地已经播种500亩,栽植小苗300亩,成为河北省首个油用牡丹基地。该基地栽种的是产油量较高的‘凤丹’牡丹,栽植3年后开始结籽,结籽高产期为5~30年,高产期每亩产籽量可达300~400千克,平均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已进入春耕高峰期,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一些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及普通农民的担忧。化肥价格大涨,而粮食价格不涨,成为目前化肥市场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安徽阜阳的彭军在江苏丹阳市司徒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粮食,今年化肥价格大涨,他觉得难以承受。散装尿素去年开春时每50公斤仅80多元,去年9月只有73元,目前涨到97元;复合肥每50公斤涨了30元左右。据彭军测算,一年种一季稻和一季麦,每亩用50公斤尿素、100公斤复合肥。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再生制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投入少,效益高,是增种增收的一条新途径。1991年搞威优63再生制种试验10亩,全年平均每亩收获杂交种子315.45公斤(头季亩产210.56公斤,再生季亩产104.89公斤),亩纯收入达1546元。再生季制种省工,省种,经济效益高,亩纯收入达565元,能节约制种土地35%,效益十分显著。威优63再生制种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单产的提高效益会不会降低?我们在10个村百户调查表明:亩产高了,效益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做到了增产又增收,高产又高效。一是从小麦、玉米两作的吨粮田建设看,百户平均亩产900公斤,同一般田(亩产500公斤左右)比,每亩物质投入由101.3元增到154.4元,增加52.3%。亩纯效益则由182元增加到377.6元,每元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南和县西三关村的王密枝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周边乡亲的4300亩土地。就在两个月前,他按每亩500元的价格支付了下一季度的地租。相比2014年每亩600元的租金,每亩减少了100元,总共少支付了40多万元。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相反,算算成本和收入,心头的压力更大了。近两年来,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像王密枝这样时刻感受到压力的规模经营者并不在少数,一些合作社或种粮大户难以承受,使得毁约退地现象时有发生。从当初豪情万丈地肆意扩张,到现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南漳县半边天农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董事长赵青,2012年自愿放弃优越工作回乡创业,坚持大田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创业之路。2012年11月,赵青放弃公司高管职位,在经过数月的市场调研后,根据南漳县城关镇姚岗村抛荒地多的实际,贷款10万元,流转180亩土地,带领23户社员,毅然踏上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之路。2013年3月18日,赵青挂牌成立了南漳县大地农丰合作社;2013年11月,她又牵头成立了南漳县兴机富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创业之初,种植面积不大,对于连小麦和  相似文献   

13.
<正>麻栗坡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耕地1.9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1.13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80%的耕地分布在海拔1200~1600米温带山区,年平均气温15~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玉米、辣椒等多种农作物种植,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一般每亩产玉米400~500千克,产值800~1000元,纯收入仅500~700元,农民收入十分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稀缺、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加剧了土地流转的速度,种植大户、专业化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底,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6%,耕种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大农户数量达287万家,平均拥有面积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数量达87万家,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2月22日,从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武汉市新建的31个高标准农田上半年全部投入生产。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力争打造一批万亩级高标准农田连片产业区。在黄陂区王家河街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田间忙碌的理事长缪斌告诉笔者,2020年合作社有200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投入生产,与一般农田相比,每亩节本增效105元。今春来得早,合作社提早进入春耕备耕季,他表示对今年早稻稳产高产更有信心。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东台沿海地区是全国名优西瓜、蔬菜生产基地,大棚瓜果蔬菜规模化经营相对发达,通过土地流转年规模种植大棚瓜果蔬菜20万亩以上,常年规模种植户(户种植面积30亩以上)在6000个以上。2013年以来,各地申报注册认证的设施蔬菜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梁垛等不少乡镇建场流转耕地达万亩以上,有的家庭农场不仅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而且还注册了商标,创建了自己的品牌,甚至与南京等地的大专院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2日,我所与襄汾县农委、农发办、农机局组织襄汾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手160余人,对我所承担的"临汾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新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高产样板田进行田间观摩,同时进行了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田间作业及室内技术培训。项目推广的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小麦增产效果明显。通过田间调查和测产,150亩小麦高产田,田间亩穗数53.6万穗,比传统行播增加8万穗,产量达630公斤,增产15%左右;使用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实现秸秆  相似文献   

18.
正想当年是走南闯北的粮油生意人,如今是拥有300亩良田、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农民老板。他,就是浙江省开化县水香家庭农场场长金茂根。生意人摇身变成农民老板今年53岁的金茂根家住开化县长虹乡虹桥村,他曾走南闯北做了十几年的粮油生意。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有些农田无人耕种,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即便有部分耕地流转,也仅限于邻居或亲朋好友之间,由于流转层面狭窄,造  相似文献   

19.
<正>58岁的仇汉华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周边2000多亩地的"土地管家"。十年间,从小农户到种粮大户,再到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的老仇又转型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009年,小孟镇沙窝村村民仇汉华一口气流转了附近200多亩地种粮食,正式跻身当年还颇为新鲜的种粮大户行列。沙窝村村民闫新红家的8亩地就流转给了仇汉华,"当时每亩地每年承包费是六七百块钱。"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积极的支农政策扶持,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小麦经济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近期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全省33个小麦直报县296个调查户小麦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的最新调查进行了汇总,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亩均总产值542.68元,每亩净利润189.28元,每亩现金收益320.34元,分别比2008年实际增加57.13元、51.86元、40.45元,增幅分别为11.77%、37.74%、14.45%。按有关部门统计的7510万亩小麦收获面积计算,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实现总产值407.55亿元,扣除各项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