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德发 《饲料博览》1998,10(3):41-43
养鸭技术(六)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6肉用鸭的饲养管理6.1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要点6.1.1雏鸭的饲养管理育雏时期:6~7月份孵化出的种雏,以利用日益缩短的自然光照,22周龄后增加人工光照。雏鸭要单群饲喂,以利于控制疾病,保证适当的营养和实施光照管...  相似文献   

2.
<正>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眼结膜、呼吸道及接触等也能感染。该病四季可发,多在春夏之交及秋季  相似文献   

3.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4.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1 雏鸭要优选,体制健壮的雏鸭是养好小鸭的前提,所以对雏鸭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埭的雏鸭表现为膘好毛光,有生气。对于那些体重过小,钉脐及肠、跛腿、歪嘴等畸形雏鸭,应剔除。 2 分群要适时。在大群育雏时,必须按品种、品系、体质强弱、日龄、性别进行分群。一周龄内的雏鸭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分群后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现阶段如何进行畜牧养殖业的高产、高质量、高效率养殖成为养殖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进行鸭雏高效养殖的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鸭雏的接雏、鸭雏的运输、具体的养殖管理,还有疾病的预防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稻鸭共栖”技术,实现了无公害稻鸭高产高效双丰收,养鸭农户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对雏鸭的饲养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致使雏鸭成活率不高,特别是在早春季节,这种状况尤为突出,从~定程度影响了农民收人的增长,下面本人就雏鸭期饲养管理谈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育雏是养好鸭的关键,雏鸭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关系到以后成年的生产力。由于影响雏鸭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雏鸭成活率和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为将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饲养的蛋鸭品种主要有金定鸭、康贝尔鸭、绍兴鸭及当地麻鸭。 1.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指从出壳到20日龄的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42~44克,怕冷又怕热,温度应控制在25~32℃。雏鸭聚堆时间长易挤压死亡,夜间应小群分笼休息,每笼20只。雏鸭肌胃容积小,为保证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某鸭场饲养的雏鸭发生精神沉郁、咳嗽、头颈部肿胀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丁胺卡纳霉素、新霉素和菌必治高敏,通过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1周龄雏鸭,分别对感染后12h、24h、48h、72h、96h、168h、336h的雏鸭血液、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SOD活性在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24h显著低于对照组,48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肝组织中CAT活性48h开始下降.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自由基参与了雏鸭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雏鸭饲养 1.雏鸭的生理特点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7.
项丽华 《新农村》2008,(2):20-20
1.饲养品种 肉鸭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樱桃谷鸭、瘤头鸭、狄高鸭等。雏鸭须活泼健康,绒毛整洁,体态匀称,脐部干燥,覆盖羽毛,腹部柔软,挣扎有力,叫声响亮。凡弯头、弯趾、跛足、顶脐、大肚者均属弱雏,不宜选养。  相似文献   

18.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19.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