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年来,胡子鲶作为池塘养殖新品种而被人们重视,但因鱼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鱼种供不应求,致使其养殖规模不大,严重阻碍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苗种成活率,我们对蟾胡子鲶(Glaras batcachus)及本地胡子鲶(Glaras fuseus)仔、稚鱼在饲养条件下的一些摄食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斑狗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L innaeus)的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初孵仔鱼全长7.74±0.56 mm,卵黄囊容量3.81±1.07 mm3。孵化8 d仔鱼开始摄食,以桡足类的剑水蚤为主。11 d仔鱼卵黄囊消失,在仔鱼卵黄囊逐渐被吸收的11 d内,前7 d营内源性营养,后4 d则营混合性营养。17 d内平均日增长率为7.14%。仔鱼全长(L)与日龄(t)的关系为:L=1.0547t 5.8927。孵化后的第8、9、10、11、12、13天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91.30%、100%、100%、100%、69.57%和35.48%;不可逆点(PNR)发生在孵化后的第13天。  相似文献   

3.
鲇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石蜡包埋切片法对鲇(SilurusasotusL.)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切片观察。本研究描述了全长5.0~22.5mm的鲇摄食器官、消化器官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结构特征。观察发现,1~3日龄为内源性营养阶段,卵黄囊很大,2日龄消化道出现裂缝状腔隙,3日龄基本贯通但未开始摄食;4~6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卵黄囊被逐步吸收,主要靠吞食轮虫、小型枝角类等为食;6日龄以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捕食能力增强。观察还发现,鲇前咽顶壁始终平直无粘膜皱褶;颌齿和咽齿为斜生尖锥状的同型齿,数量多、排列紧密,与相应的骨骼牢固地骨性固着;后咽、食道的粘膜上皮内粘液细胞极多,深层结缔组织肌肉层发达。这些构造适应于鲇的完全吞食摄食方式。胃腔小,前肠膨大、中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发达,肝脏和胰脏发育速度较快。胃的消化功能较弱,主要储存、消化场所为前肠,吸收场所在中肠。鱼苗4~6日龄下塘适宜,6~8日龄可开始诱其摄食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4.
仔稚鱼摄食行为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稚鱼摄食行为是仔稚鱼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事件之一。有关仔稚鱼摄食的形态、生态、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是鱼类自然资源保护和增殖、种群数量变动和养殖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饵料研制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鱼类生态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外利用这方面知识指导有关鱼类苗种培育,有效地推动了鱼类养殖业和大规模人工放流的发展。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进展,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研究材料的容易获得,以及苗种生产实践对相关理论的迫切要求,使得鱼类的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  相似文献   

5.
春季繁殖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春季繁殖的鮸(Miichthys miiuy)仔、稚鱼的生长与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2.5~29.0℃时,全长、肛前长、体高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9069%、4.6815%、3.5532%和11.9672%。49日龄鮸稚鱼个体间生长差异中以体高差异最小,最大与最小相差1.625倍,体质量差异最大,最重与最轻相差2.231倍,进入稚鱼期后容易出现相互间残杀。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y=2.6669+0.2354x-0.0096x^2+0.0003x^3,R^2=0.979: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y=0.1755e^0.126x,R^2=0.961:全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y=9.3852-4.1574x+0.4698x^2-0.0029x^3,R^2=0.999。孵化后2.5d开始开口摄食,实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春季繁殖鮸仔鱼8日龄前摄食率为70%~80%,饱食率低于5%:9日龄以后的仔鱼摄食率达到90%~100%,饱食率仍仅有5%~10%;35日龄稚鱼摄食率达100%,饱食率10%~20%。春季繁殖的鮸仔鱼卵黄囊吸收耗尽所用时间较自然繁殖的秋季鮸提早1~2d,而油球吸收完毕时间则晚1~2d。[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46-452]  相似文献   

6.
闫洪山 《水利渔业》2006,26(3):34-35
香鱼受精卵在淡水中的孵化率较咸水或半咸水中高出1倍多,仔稚鱼的饲养成活率咸水或半咸水比淡水中高。在饲养过程中采用轮虫、鸡蛋黄、枝角类和人工饵料交叉投喂,是保证仔稚鱼成活率的关键。对不同日龄的仔稚鱼进行淡化成活率不一样,日龄越大淡化的成活率相对越高,体质量达到0.5 g以上进行淡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驯化时间 [13 dph (孵化后天数,W13)、16 dph (W16)、19 dph (W19)和22 dph (W22)] 对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投喂密度显著影响红鳍笛鲷仔鱼的摄食、饵料选择、生长和存活,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 个·mL–1时,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个·mL–1和30个·mL–1处理组。颗粒饲料驯化实验中,W19和W22处理组个体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W13处理组个体的RNA/DNA比率最低。22 dph时,W13和W16处理组个体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根据研究结果,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喂养期间,轮虫密度对仔、稚鱼的食物选择性存在显著影响,建议在红鳍笛鲷初始投喂阶段使用10~20 个·mL–1的轮虫密度投喂仔鱼,红鳍笛鲷13 dph即可驯料,而最佳驯料期为16~22 dph。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变化规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仔、稚鱼摄食特性及不同生长阶段幼鱼的胃排空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鱼已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前期仔鱼(2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于16:00;后期仔鱼(15日龄)与稚鱼(25日龄)的摄食高峰均出现在16:00—20:00,表现为白天摄食类型。许氏平鲉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2.26%(2日龄)、16.25%(15日龄)和13.07%(25日龄),可将其作为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在水温(22±0.5)°C条件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的不同规格许氏平鲉幼鱼(平均体质量1.78和8.52 g)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胃排空特征。采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和Logistic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实验幼鱼的胃排空数据。以R2、RSS、SDR为标准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体质量1.78和8.52 g幼鱼胃排空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和Logistic模型,其胃排空率分别为0.007和0.047 g/h,根据其胃排空特征以及投喂频率对幼鱼生长离散的影响等,建议将饱食投喂2~3次/d作为60~90日龄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 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 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 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 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池养条件下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日5:00~9:00及17:00~21:00瓦氏黄颡鱼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15:00~17:00最低,表明瓦氏黄颡鱼属于晨昏摄食型;在仔鱼出膜后的第5、10、15、20、25和30天瓦氏黄颡鱼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4.79%、33.72%、23.21%、19.92%、16.58%和10.27%,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留全  程云生 《水产学报》1990,14(2):105-113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00~22:00时摄食强度最大。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革胡子鲶仔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和全长对体重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可驯化生活于淡水作为池塘养殖对象。本文对花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生长进行了初步观察 ,显示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 :W =0 8831×10 5L3 150 1,体长生长方程为 :Lt =2 5 1 876 0× [1-e0 0 63 5(t-0 0 3 0 1) ],体重生长方程为Wt =32 0 6 2 6 7× [1-e0 0 63 5(t-0 0 3 0 1) ]3 150 1,生长拐点为 18 0 4周。幼鱼常集群摄食 ,其摄食强度高峰为上午 9∶0 0及下午 5∶0 0。  相似文献   

13.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相似文献   

14.
鳜鱼的胚胎、仔稚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千岛湖中生长的性成熟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进行人工催产,所获受精卵放入孵化缸中孵化,连续观察胚胎、及胚后(仔稚鱼)发育变化,直至16日龄止。在形态观察的同时,注意其营养方式的转化和食料的选择。在水温26℃(±2)条件下,仔鱼在4~6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始吞食其他活鱼苗,如缺乏适口的饵料鱼,鳜苗会相互吞食,这是鳜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出苗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寻找鳜苗的开口饵料鱼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鱼免)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仔、稚鱼的摄食模式。前期仔鱼主要以“S-攻击型”模式摄食,辅以“前冲甩头”姿态摄食;后期仔鱼以“L-攻击型”模式摄食。稚鱼以“咬食攻击型”模式摄食。文中对上述行为的生态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该研究在苗种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育苗条件下银鲳仔稚幼鱼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50d银鲳仔稚幼鱼的摄食行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0~24.0℃时,初孵仔鱼~12d为仔鱼期,13~40d为稚鱼期,41d起转为幼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89%、3.228%和5.371%。45d银鲳幼鱼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虽有差异,但不会造成相互间的残杀。鱼苗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4.6233-0.0352x-0.0088x2 0.0003x3,R2=0.996;全长与肛前长的关系式为y=1.6929 0.0927x 0.0018x2,R2=0.978;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8424 0.0168x 0.0053x2,R2=0.990。银鲳孵化后3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60%~88%。银鲳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延长。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18.
<正> 胡子鲇(Clarias fuscus)俗称塘虱(广东)、塘角鱼(广西)、土虱(台湾、闽南)。关于胡子鲇的人工繁殖,黄绍勤等(1964),韩传英等(1978),都获得成功,但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特别是培苗的成活率都比较低。作者于1979年进行了胡子鲇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现把试验和观察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半岛南部癆鱼产卵场癆鱼仔、稚鱼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山东半岛南部Ti鱼产卵场体长2.5-17.9mm的Ti鱼仔、稚鱼的摄食。Ti鱼仔、稚鱼主要饵料为原生动物的鼎形虫、单角铠甲虫、三角铠甲虫。小型桡足类的卵、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桡足类种类为墨氏胸刺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蚤等小型类桡足类。各种饵料所占的个数的百分比为:鼎形虫2.2%,单角铠甲虫7.6%,三角铠甲虫3.3%,桡足类的卵42.2%,无节幼体30.4%,桡足幼体14.1%,Ti鱼仔、稚鱼的摄食率为16.2%,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在水的中下层进行。由于摄食率低,肠道饱满度差,饥锇可能是引起Ti鱼仔、稚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饥饿胁迫下菊黄东方鲀仔、稚鱼期鱼苗摄食、生长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营养调节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资料.结果表明,水温22.0±1.0℃时,投饲组菊黄东方鲀鱼苗在孵化后第3d开始摄食,初次摄食比率为40%,第5d初次摄食率达到100%.饥饿组鱼苗抵达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