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贤帅 《广西蚕业》2010,47(3):61-64
本文比较几种桑蚕产品(蚕茧、桑枝食用菌和果桑)的经济效益,并指出蚕茧、桑枝食用菌和果桑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广西蚕茧生产提高效益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丽  王一 《中国蚕业》2023,(1):61-67
近年来,桑枝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桑枝能够代替传统原料栽培多种食用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利用桑枝作为基质材料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围绕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基质配方筛选、6大主要食用菌(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杏鲍菇、毛木耳)的桑枝栽培生产技术、桑枝栽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关于桑枝栽培食用菌对桑枝活性物质富集作用方面进行了综合叙述,针对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的原料收集和粉碎难度高、菌种适应性差异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合作提高桑枝收集、处理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加大对适应桑枝栽培食用菌菌种的驯化、引进及栽培基质中最优比例的筛选,加强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推动桑枝栽培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桑枝食用菌在广西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桑枝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丰富的桑枝资源发展食用菌,是促进桑蚕业经济循环、延长行业产业链、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但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对促进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桑枝是蚕茧生产中的大宗副产物。蚕桑产业是镇巴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对提振蚕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桑枝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述镇巴县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开发潜力,探讨适合镇巴县的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及发展策略,为镇巴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凌建标 《蚕桑通报》2011,42(2):26-27
利用蚕业副产物桑枝木屑栽培食用菌,既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又能产生新的生产附加值,同时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市场潜力巨大。食用菌栽培采收后产生的废菌棒(料)如何合理利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作者就此开展了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尤其是利用蚕业生产中的大宗副产物—桑枝进行食用菌生产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食用菌生产中的杂菌感染问题也日益引起广大生产者的关注。尤其是食用菌生产中的毁灭性杂菌感染—链孢霉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把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通过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桑枝、蚕房、劳力等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效益,拓宽蚕业的应用领域,实现蚕业多方位、多途径和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蚕桑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永川区蚕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桑枝食用菌、桑叶茶、观光蚕业三种主要的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配方的桑枝培养基生产灵芝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年产废弃桑枝300多万t,具有开发桑枝食用菌的巨大潜力。以桑枝屑为栽培灵芝的主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8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粉1%、红糖1%为栽培灵芝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利用桑枝作为培养基栽培灵芝,对开发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桑枝是传统的中药材,古医书记载:桑枝微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桑枝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并含有天然生物碱野尻霉素(DNJ)及丰富的多酚、多糖和黄酮类物质,且无对食用菌有害的油脂、松脂、精油等物质。因此,利用桑枝作基质生产食用菌,就可以将桑枝中的营养和药用成分转化到食用菌中...  相似文献   

10.
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叙述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工艺,指出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存在的原料资源分散、处理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人才和技术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对菌种的开发研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普及等加快发展桑枝生产食用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桑枝小规模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利用剪伐后的桑枝,经过机械加工成桑枝屑后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及其生理特性要求,利用桑枝屑结合其他成分材料栽培桑枝屑食用菌,其中消毒灭菌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好食用菌品种及品种的搭配,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而增加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食用菌营养材料的配方筛选后,选定其中一组进行30万袋的小规模种植试验,以观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栽培的30万袋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平均每袋产菇0.6834公斤、产值3.4元。  相似文献   

12.
广西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举措及其促农增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西在桑枝栽培食用菌、蚕丝被加工、蚕沙无害化处理、蚕桑生态食品开发、蚕桑生态模式5个方面,发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所进行的促农增收新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 桑枝经过加工处理,可制单宁、人造绵、纤维板等,也可作食用菌培养料。四川蓬安县蚕桑示范场任波等做了桑枝栽培平菇和银耳试验,认为桑枝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料。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方法简单,投资少,收效高。从接种到收获只需35天,每50公斤干桑枝可生产银耳7.5公斤,干平菇9公斤;食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阳城县、高平市、沁水县桑枝食用菌的开发现状,结合山西省的蚕桑产业发展形势,提出了建立桑枝食用菌示范工程,稳定蚕桑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能缓解栽培食用菌原料的供求紧张状况,还能提升食用菌的品质,既能增加蚕业的附加值,又能大大减少森林的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1栽培前的准备根据栽培食用菌的规模大小,提前做好规划,准备好房屋、设施、设备、原材料等。1.1生产用房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新修房屋或利用现有通风、透气、能密闭的闲置房屋作接种室、菌  相似文献   

16.
余建盛 《四川蚕业》2012,40(2):53-53,54
<正>如何进一步提高亩桑产值,突破亩桑收入瓶颈,稳定产业基础?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涪城区蚕业发展的现状及桑资源开发利用产品情况进行调研,推行果叶兼用桑园建设、桑枝食用菌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枝黑木耳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 ,DNJ)的含量.结果表明 ,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DNJ ,选择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0 .1% 醋酸(体积比55︰45) ,流速为1 .0 mL/min ,UV检测波长为254nm时 ,DNJ-FMOC 的峰面积与DNJ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 .9966 ,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稳定的、快捷 ,适合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中 DNJ含量的检测.普通黑木耳不能自我合成DNJ ,但对桑枝中的DNJ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桑枝黑木耳中DNJ含量高达0 .3854% ,可利用桑枝黑木耳等桑枝食用菌对DNJ的富集能力来提高桑枝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于7月下旬在夹江县组织召开了全省生态蚕业现场会,到会代表6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夹江县吴场乡汪口五社蚕桑生态示范户汪学明种植的食用菌,该户食用菌年纯收入8000元;还参观了丹棱县蚕丝公司利用桑枝、蚕粪栽培食用菌的现场,交流了该县发展粮→桑→猪;兔→鱼;粮→桑→菌→猪→鱼;粮→桑、林→药、猪→沼的生态蚕业。会上,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枝、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的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的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的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的弱枝所废弃的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只为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而且对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桑枝培育食用菌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蚕结束后,将剪伐的枝条粉碎成屑,培育花菇木耳等食用菌极好的基料。食用菌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是养蚕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很好途径。1桑枝培育食用菌有利条件1.1有效利用资源临安市有桑园面积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