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估尼罗罗非鱼的耐盐碱性能,分别测定了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96 h的半致死盐、碱度,并在不同盐碱混合浓度(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生长比较。单盐、单碱耐性研究表明,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的96 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8.528 g/L、20.347 g/L、19.342 g/L,96 h半致死Na HCO3碱度为8.827g/L、8.540 g/L、8.542 g/L。盐碱混合条件下,盐度为10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4.377g/L)上海品系(3.561 g/L)山东品系(3.108 g/L),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15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2.144 g/L,上海品系2.183 g/L,山东品系2.183 g/L,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盐度下尼罗罗非鱼鱼种的碱度耐受性明显低于低盐度下的碱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在S0A0、S10A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碱浓度增加,盐碱S10A4和S10A6组中日均增重率呈下降趋势,河北品系表现出相对生长优势(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的确定、耐盐碱品系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尼罗罗非鱼的耐盐碱性能,分别测定了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96 h的半致死盐、碱度,并在不同盐碱混合浓度(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生长比较。单盐、单碱耐性研究表明,上海、山东、河北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鱼种的96 h半致死盐度分别为18.528 g/L、20.347 g/L、19.342 g/L,96 h半致死Na HCO3碱度为8.827g/L、8.540 g/L、8.542 g/L。盐碱混合条件下,盐度为10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4.377g/L)上海品系(3.561 g/L)山东品系(3.108 g/L),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15时,96 h半致死碱度分别为河北品系2.144 g/L,上海品系2.183 g/L,山东品系2.183 g/L,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盐度下尼罗罗非鱼鱼种的碱度耐受性明显低于低盐度下的碱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在S0A0、S10A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盐碱浓度增加,盐碱S10A4和S10A6组中日均增重率呈下降趋势,河北品系表现出相对生长优势(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的确定、耐盐碱品系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平均体长(2.76±0.66)cm、体质量(0.26±0.22)g的太湖2号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对碳酸盐碱度和低温的耐受力。将20尾青虾放在42.6cm×28.4cm×28.4cm的长方体透明水族箱中,用Na HCO3调节实验用水碱度由低到高逐步调至12mmol·L~(-1)、14mmol·L~(-1)、16mmol·L~(-1)、18mmol·L~(-1)和20mmol·L~(-1),每个碱度和空白对照组设三个重复。低温实验在无氟环保型生化培养箱内的24.8cm×17.8cm×9.8cm的长方形塑料水槽中进行,水温逐步降至10℃、9℃、8℃、7℃、6℃和5℃,每个温度设置三个重复,同时设置一个水温20~25℃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1±1.48)℃、pH=(8.9±0.30)、盐度为(0.62±0.27)、溶氧为(7.2±0.30)mg·L~(-1)时,青虾在12h、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碱度(LT50)分别为27.66mmol·L~(-1)、26.94mmol·L~(-1)、22.51mmol·L~(-1)、15.00mmol·L~(-1)和14.42mmol·L~(-1),安全浓度为4.71mmol·L~(-1)。在pH=(7.75±0.12)、溶氧为(7.84±0.97)mg·L~(-1)时,青虾在12h内的半致死低温(LT50)为6.702℃。本研究可为寒区盐碱水青虾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碱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水温21~22℃的野外条件下,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中碳酸盐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为开展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殖、养殖对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pH为7 50~8 72、盐度为3 29~4 84的实验条件下,碳酸盐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毒性作用的24h半有效浓度(EC50)为2 60mmol L,其95%置信限为2 44~2 76mmol L;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 29,12 55,12 01mmol L,95%置信限分别为13 82~14 78,11 58~13 55,8 19~14 32mmol L;安全浓度(SC)为2 90mmol L。未经淡化驯化的南美白对虾幼虾对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环境是无法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四种常用药物对澳洲宝石鲈稚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四种常用药物对宝石鲈稚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0%甲醛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6、124和90mg·L-1,安全浓度为26.8mg·L-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8、9.1和5.7mg·L-1,安全浓度为1.0mg·L-1;强氯精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1.4和1.2mg·L-1,安全浓度为0.25mg·L-1;敌百虫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3、1.8和1.2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宝石鲈稚鱼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依次为:敌百虫>强氯精>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40%甲醛。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致死试验方法,评估了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的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碳酸盐)碱度与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选育二代幼鱼96h半致死盐度为21.809g/L;96h半致死碱度为8.514g/L。1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5.925g/L;15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4.583g/L;2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1.897g/L。该结果为罗非鱼耐盐碱选育研究与养殖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盐碱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高碳酸盐碱度、高pH等是盐碱水制约养殖生物生存生长的关键因子。作为潜在的经济养殖对象,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已在部分盐碱水域养殖成功,但其对盐碱的适应范围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高盐碱环境下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测定了大口黑鲈48 h碳酸盐碱度半致死浓度,设置盐水组[SW,盐度为7.50±0.07,碳酸盐碱度为(1.81± 0.12) mmol/L]、碱水组[AW,盐度为0.35±0.02,碳酸盐碱度为(9.96±0.03) mmol/L]和淡水对照组[FW,盐度为0.13±0.01,碳酸盐碱度为(1.82±0.11) mmol/L],对比研究大口黑鲈长期盐碱胁迫下生长指标、血液生理指标、肌肉质构特性指标。结果显示,大口黑鲈48 h碳酸盐碱度半致死浓度为(29.92± 3.90) mmol/L,能够在盐度10以下的水环境中安全存活;经过105 d养殖实验,FW、SW以及AW组存活率和终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3组特定生长率(SGR)表现为波动式变化规律,15~45 d、60~75 d时,SGR持续降低,45~60 d、75~90 d时,SGR持续增高;肥满度FW组最高,SW组最低,AW组居中,但均小于3;在碱度为10 mmol/L的水环境中,24 h内血氨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在盐度为7的水环境中,渗透压维持在(319.53±29.51) mOsm/kg,淡水环境下的渗透压维持在(300.00±16.44) mOsm/kg,均保持较好的存活率;盐碱水养殖大口黑鲈在盐水组表现出较好的肌肉硬度[(34.70±4.86) N],碱水组则表现出较好肌肉弹性[(1.06±0.10) mm]。综上所述,大口黑鲈能够适应高盐碱环境,在盐度为7、碱度为10 mmol/L的盐碱水中养殖,并且表现出较好的质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盐度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盐度突变和渐变两种方法测定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的盐度耐受性。盐度突变条件下,Ⅱ期幼蟹24、48、72h低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655、22.109、23.184;高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711、50.061、49.612。80日龄成蟹24、48、72h低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3、7.49、8.56;高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9、52.74、52.21。在逐渐降低盐度条件下,Ⅱ期幼蟹可在盐度6.7的海水中存活,而80日龄成蟹可在盐度为5.7的海水中存活;随着盐度逐渐升高,Ⅱ期幼蟹和80日零成蟹均可在盐度47.7的海水中存活。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具有较宽的盐度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为研究对象进行96h的急性毒性试验,探究甲醛和硫酸铜处理后半滑舌鳎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处理48h、96h后半滑舌鳎的LC50分别为375.68mg·L-1、351.74mg·L-1,SC为35.174mg·L-1;硫酸铜处理48h、96h后LC50分别为2.81mg·L-1、2.58mg·L-1,SC为0.258mg·L-1。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2种规格[大:(21.56±0.27) g,小:(5.92±0.03) 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氢钠(NaHCO_3)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碳酸盐碱水体进行3种胁迫实验:1)将鱼由淡水直接移入碳酸盐碱度为30或22 g·L~(-1)的水体中进行高浓度碱胁迫致死;2)将鱼由淡水直接移入碳酸盐碱度为6~10 g·L~(-1)的不同碱度组水体中进行96 h急性碱胁迫;3)分别以+2、+4和+6 g·(L·d)~(-1)的每日碱度增加进行慢性碱驯化,探索其对碳酸盐碱度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急性胁迫96 h的半致死碱度为6.25~9.01 g·L~(-1),其耐碱能力虽弱于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等耐高碱鱼类,但仍强于大多淡水养殖鱼类;在幼鱼阶段,体质量增加3倍以上的尼罗罗非鱼对碳酸盐碱胁迫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养殖中可通过2 g·(L·d)~(-1)的每日碱增加对罗非鱼进行碱驯化;互补重对数模型较好地拟合急性碱胁迫下"时间-碱度-死亡率"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养鱼供水量和供气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工厂化养鱼池内进水、排水、供气、生物代谢、饵料投喂和有害物质降解的关系,利用的料平衡原理、微生物降解动力学原理、生物能量学原理和养鱼池的水力特性,建立供水量、供气量与产氮率、耗氧率、产BOD率的关系式,提出工厂化养鱼场供水量和供气量的计算方程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孤立种群条件下,用放流前后的相对资源量调查资料,估算放流虾与自然虾的比例,8年(1985~1992)平均值,放流虾占92.9%,标准差7.4。由此而计算的回捕率,8年平均值为9.2%,标准差3.5。最高1985年为16%,最低1989年仅为5%。前4年(1985~1988)平均值为11.6%,后4年(1989~1992)为6.7%,约下降了45%。讨论了回捕率趋势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比率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影响,构建了曝气比率与ODmax、μmax、Cmax的适配曲线。实验设置0%、2%、10%、20%、30%、50%、70%共计7组曝气比率,在1 000 lx光强和20℃条件下,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小球藻至稳定生长。结果显示,适宜的曝气能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最适曝气比率为20%,过量曝气会抑制小球藻生长;曝气比率(x)与ODmax、Cmax、μmax拟合方程分别为:Omax=170.63x3-231.83x2+84.341x+1.8439(0x50%;R2=0.9850)、Cmax=15.844x3-19.803x2+6.8594x+0.0521(0x50%;R2=0.9285)、μmax=8.1202x3-11.428x2+4.4963x+0.1173(20%x30%;R2=0.8581);50%x70%的关系式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究不同曝气比率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为其优化培养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18.
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和保留率 3d间无显著变化 ;实验期间 ,随时间的变化 ,牡蛎对混合液的清滤率变化最大 ,贻贝次之 ,扇贝则无明显著变化 (P >0 .0 5 ) ;如果以摄食率作为指标 ,贻贝在控制赤潮方面的潜力较大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环棱螺与河蚬的摄食率、滤水率及对小球藻的清除率,为其在水体水质调控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环棱螺和河蚬均采集于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小球藻购于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试验在18个2L的烧杯内进行,试验期间温度(20.0±1.0)℃,pH 6.5~7.0,试验时间7.5 h。结果显示:环棱螺和河蚬摄食率的峰值分别为10.15、4.40μg/(kg·min),滤水率峰值分别为744.08、647.57 mL/(kg·min),对小球藻的清除率峰值分别为91.31%、 65.38%;除0.5、 2.5 h外,环棱螺摄食率、滤水率及对小球藻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河蚬(P0.05)。环棱螺和河蚬均具有较强的小球藻清除能力,但环棱螺对小球藻的清除能力要高于河蚬,作为贝类控藻方面的生态修复工具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低温对栉孔扇贝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排粪能为 2 2 .5 2 %~ 4 5 .99% ,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 ,低于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