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们在沙塘鳢繁育过程中发现多雌共巢产卵,卵块重叠,受精卵提前脱落、破膜;非正常卵发育;受精卵逐渐变成白卵,卵死亡等现象非常普遍。孵化率非常低,常常出现全军覆没。现就沙塘鳢繁殖中产卵和孵化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一些沙塘鳢孵化率低的原因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沙塘鳢规模化繁殖提供一些解决思路。1.亲鱼收集在河沟、外荡等天然水域中挑选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伤、无病的雌性达2冬龄以上、体重50克/尾以上,雄性1冬龄以上、体重达75克/尾以上的沙  相似文献   

2.
沙塘鳢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沙鳢属,俗名蒲鱼,虎头鲨等,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笔者对沙塘鳢的性腺发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总结,旨在探索沙塘鳢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使之得以推广。1基本情况1.1池塘条件试验用亲鱼池、繁殖池、育种池均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面积2亩/只,深1.5m,底淤20cm。1.2催产孵化设备其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m,深1.5m;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1.3亲鱼的选择及培…  相似文献   

3.
沙塘鳢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捞天然野生沙塘鳢鱼种,套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内养殖,从中挑选亲本246组.以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人工繁殖,共收集完整卵块198块,其中人工孵化157块,最大卵粒块3557粒,最小卵块2172粒,平均2980粒,总计4.68×105粒,孵出鱼苗3.75×105尾,平均自然受精率91.7%,孵化率87.4%.用网箱...  相似文献   

4.
沙塘鳢主要摄食虾和小型底层鱼类,兼食水生昆虫幼虫和螺等,鱼苗阶段(体长3cm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由于主养沙塘鳢饵料解决困难,成活率低,出池规格较小,风险较高,而在主养常规鱼种的产量、出池规格及管理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套养沙塘鳢,可收获沙塘鳢20~35kg/667m2,增收I900元/667m2。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 : 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 : 2~3,10-12月约1 : 1.1-5月雌鱼的成熟系数急剧增加,5-6月急剧下降,7月后上升后又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3月,雄鱼的成熟系数最低, 3-4月急剧上升,5-6月略有下降,7-9月又略上升后而降低.破膜后40 d为Ⅰ期精巢; 60~70 d为Ⅱ期,精原细胞呈束排列;约130 d发育至Ⅲ期;约230 d发育至Ⅳ期,精巢内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外,还有少量直径3.15~4.20 μm的精子细胞;约360 d(翌年4-6月)为Ⅴ期,有少量长径为2.10 μm的精子.7月Ⅵ期的壶腹内,部分精子排出,但仍有大量残留.破膜后53 d雌鱼的卵巢为Ⅰ期,卵原细胞直径9.1~10.1 μm,同步发育;150 d发育至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3.3~124.3 μm,细胞核直径71.0~97.2 μm,细胞质嗜碱性,核膜内侧有多个核仁,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细胞,放射膜不明显.约220 d发育至不同步的Ⅲ期,有Ⅰ、Ⅱ期的卵细胞,滤泡膜和放射膜明显.约280 d(翌年3月)卵巢发育至第Ⅳ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充满卵黄颗粒,辐射带增厚.滤泡膜、放射膜和细胞膜厚度分别为7.8、13.0、13.2 μm.约370 d(4-5月)发育至Ⅴ期.雌、雄鱼分别以Ⅲ期和Ⅳ期性腺越冬.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繁殖时期对人工鱼巢的偏好性, 2018年6—7月开展了不同水温条件下黄颡鱼对不同鱼巢颜色和材质产卵偏好性的对比实验。实验用产卵鱼巢为半球形棕榈空鱼巢(直径25 cm,深12 cm);同规格内部放置4~6枚碎石块的棕榈鱼巢和塑料鱼巢;折叠6层尼龙渔网(30cm×40cm)和棕榈片(30cm×40cm)鱼巢,于水泥池(290 cm×120 cm×100 cm)内开展两种温度区间条件下产卵偏好性实验。实验用黄颡鱼亲本雌雄比例为1:1,雌鱼体长(167.8±19.0)mm,体重(99.9±21.7)g;雄鱼体长(235.1±18.8)mm,体重(188.5±38.1)g。结果表明,在24~26℃水环境下,半球形棕色棕榈(无石子)鱼巢内个体平均附卵量为628.49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2.77%;28~32℃水环境下,半球形棕榈(无石子)个体平均附卵量为225.48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1.40%。结果分析发现, 24~26℃是黄颡鱼产卵的最适水温区间;黄颡鱼对棕色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灰色、粉色、黄色和绿色无明显偏好;黄颡鱼对半球形棕榈(无石子)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其他材质鱼巢的偏好性依次为:半球形棕榈(有石子)平铺棕榈片悬挂棕榈片半球形塑料水泥池。可见,黄颡鱼产卵的最佳偏好为24~26℃水环境下棕色半球形棕榈鱼巢。本研究结果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产沉黏性卵鱼类产卵场的修复和资源增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光平  梁亮  黄钧 《淡水渔业》1999,29(2):27-31
采用“直接配对”及“适应 配对”( 下称间接配对) 方法, 对一冬龄月鳢雌雄进行单组配对产卵, 同时进行了“捞卵”和“亲鱼护卵”孵化比较及小水体育苗观察, 还结合家鱼繁殖技术讨论了月鳢繁殖及鱼苗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秦岭大鲵繁育基地的亲鲵人工繁殖技术。三年间连续催情32组,自然交配产卵雌鲵27尾,共获卵14000粒,并连年孵化出苗。其中,产空卵带亲鲵5尾,催繁成功率为84.4%。每年7月下旬至8月底性腺发育成熟为最佳催情期;交配产卵池要彻底清池,严控给水流量与水深;以及亲鲵繁殖与护卵行为等系列要素。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乌鳢、鳜鱼、沙塘鳢、黄颡鱼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且能抑制小杂鱼的过量繁殖,而红鳍鱼白大量掠食鲤鲫鱼苗与鱼卵,且对小杂鱼抑制作用不明显,因此提出了适当保护和增殖乌鳢、鳜鱼、沙塘鳢和黄颡鱼,抑制红鳍鱼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1 翘嘴鲌受精卵在不同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 2003 年和 2004 年,进行了翘嘴鲌鱼卵不同条件下的孵化对比试验,取得了不同的孵化效果。 2003 年,2 尾雌鱼全产,产卵 50 万粒,其中 8 万粒粘附于鱼巢上的卵,置于充气孵化池中微流水孵化。微流水充气孵化池面积为 5.6×1.4 m 。8 万粒卵 2分放于 8 个池,平均每 2 m 放卵 1 280 粒。沉于池底 2或粘附于池壁的 42 万粒鱼卵,在产卵池中就地静水孵化。产卵池直径 13 m ,面积 132.7 m ,每平方米孵 2卵 3 165 粒。充气微流水孵化出苗 4 万尾,孵化率50%。产卵池…  相似文献   

11.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是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俗称“虎头鲨”,多生于河沟及湖泊中,营底栖生活。因其肌间刺少,含肉量高,营养丰富而成为普通居民的家常菜肴。2008年江苏省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利用沙塘鳢能与河蟹共存、互补的特点,在指前镇清水渎村开展了蟹池套养塘鳢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2.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又称土婆鱼、虎头鲨,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并逐渐成为江、浙、沪、皖等地区人工养殖的热门品种,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沙塘鳢的养殖多以套养为主,即使单养亩产也不高,给沙塘鳢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泰州市为海渔业专业合作社下属养殖户采用回字形塘口及培养蚯蚓作为饵料的方式,2011年至2012年间,试验了1口18×667m2的池塘,配套4×667m2蚯蚓培育地,取得了产140kg/667m2以上的较好成效。现将相关的技术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真鲷俗称加吉鱼、加腊鱼等,属鲈形目鲷科,肉肥而鲜美,作用和价值居于鲷类之首,系我国名贵产品。这里介绍的是网箱养殖亲鱼的繁殖技术。 一、产卵池的构造。 产卵池大小根据繁殖规模而定。一般为50—100m~2,深2m的室内水泥池,池的一边离池面30cm处需开一个溢水口(作为收集鱼卵用)。里面为长方形。底边往外斜下,外面接一节约25cm的4寸管,并做一个集卵池和一个循环流水过滤池连在溢水口处。溢水口对面池的一边布一排气石头和2个进水管。池四周用黑布围遮。这样产卵池的卵通过循环流水从溢水口流到集卵池的网箱内。 二、亲鱼。 亲鱼选用当地网箱养殖两龄以上的鱼。雄鱼为2龄鱼。雌鱼3龄以上,雌雄比为3:1—1.5,每平方米可放亲鱼2尾。  相似文献   

14.
<正>锦鲤作为观赏鱼的主要基本品种,因其体型大,品种多,亲本数量较大等特点,小型养殖户进行锦鲤繁殖时通常需使用15~20个水深30~40 cm,面积3 m×3 m或4 m×4 m的产卵池、孵化池,要求水质清新,并有遮阳、遮雨设施。由于云南省大多数观赏鱼养殖区域的小型养殖户受场地、养殖成本、规模的限制,不具备产卵池、孵化池等相应硬件设施。所以要在有限的鱼塘条件下,利用网箱在鱼塘中进行锦鲤鱼苗的繁殖,提高繁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加快推动观赏鱼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为此,笔者探索开展了利用普通鱼塘设置网箱进行锦鲤繁殖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起,我区开展沙塘鳢在小龙虾主养池中的混养试验与推广,目前沙塘鳢养殖规模已发展到5000多亩,小龙虾主养池中混养沙塘鳢已成为小龙虾养殖户增效的重要方式。为探索本地区沙塘鳢在小龙虾养殖池中最佳的混养模式,2013―2015年,结合江苏省重大水产三新工程项目——"沙塘鳢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我们在泰州市溱湖龙  相似文献   

16.
雌性大鲵性腺发育活体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鲵繁殖季节 ,采用彩色多谱勒仪 (Acuson - 12 8) ,测定雌鲵卵径大小 ,确定产卵雌鲵卵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河蟹、沙塘鳢小网围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鲨"。沙塘鳢个体虽小,但因其肌间剌少,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天然水域的数量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沙塘鳢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名贵养殖品种之一,越来越受到渔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在蟹池内套养沙塘鳢,不仅可让沙塘鳢捕食池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18.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1,32(9):20-21
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2010年在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选择一个池塘面积为10×667m2,利用微孔增氧技术进行龙虾和沙塘鳢生态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产粘性卵。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将亲鱼注射催产剂后,放入待产池,放上鱼巢,让其自然产卵孵化。这种方法,费工耗时,出苗率低,一般为20%左右。1986年以来,苏州市黄桥水产养殖场根据团头鲂的繁殖习性,在四大家鱼人繁的基础上,创出一套效率、效益高的团头鲂繁殖新法,如该场1994年采用此项技术催产200组亲鱼,出苗达1828万尾,平均每组亲鱼出苗数达9万余尾。现将该项方法作一报道。1 催产前的准备1.1 鱼巢 直径为8米的圆形产卵池,另备12~20个规格为80×80厘米的塑料旧网片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涟水县青虾养殖历史悠久,主混养面积达到6 000多亩。因青虾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产量基本稳定。由于青虾养成商品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所以这种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要想增加收益,只能另辟蹊径。由于青虾与沙塘鳢都对水质要求严格,青虾繁殖力很强,而沙塘鳢又以活饵为食,难以主养。如果在青虾主养池中套养沙塘鳢,不仅能有效提高青虾出塘时的大规格虾比例,还满足了沙塘鳢的饵料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