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1年4月下旬以来,泸州市纳溪区的四季豆价格居高不下.在四季豆刚上市时,四季豆的零售价和批发价每公斤在2.4元和2元以上.这个价格持续了几天后,批发价略有下跌,但也维持在每公斤1.6元左右.进入5月后,零售价和批发价又回升到每公斤2.4元和2元以上.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零售价和批发价分别上涨上8倍和12.5倍.这一出奇坚挺的价格,让去年种四季豆亏惨了,而今年又没种四季豆的菜农目瞪口呆,大呼特呼:"又遭了!"  相似文献   

2.
余晓红 《农技服务》2013,(12):1322-1323
介绍了贵州省江口县大棚四季豆-高温土壤消毒-黄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一般每667 m2产四季豆1 500 kg以上,效益6 000元以上;黄瓜3 0004 000kg,效益6 000元以上;莴笋2 0004 000kg,效益6 000元以上;莴笋2 0003 000kg,效益4 000元以上,三茬共计收入可达16 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山四季豆再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山区,境内有农田1万hm^2,全县30%的农田分布在海拔650m以上,生态条件优越,高山气候明显,非常适宜种植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近几年,遂昌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2005年全县高山四季豆已发展到800hm^2,实现产值4277多万元。随着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农民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山四季豆再生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云和县适宜反季节高山四季豆种植,通过实施云和高山四季豆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总结了高山四季豆推广的成效及主要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以供高山四季豆无公害栽培。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遂昌县的四季豆是蔬菜的主栽品种,遂昌县更是全国菊米的主产区。四季豆套种菊米技术是利用作物的互补作用,在3月底至4月初直播四季豆,5月初四季豆搭架后将菊米苗移植到四季豆行间,或将菊米老茬上长的新枝穗扦插到四季豆行间,并通过一系列的农业措施来实现的栽培模式。经示范种植每亩产值超过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武威市凉州区因地域优势而有着非常良好的气候条件,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四季豆反季节生产。因此,该区大力推广高效优质山地四季豆的栽培技术。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四季豆的特性及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提升四季豆的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利用高山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优势,连续种植高山四季豆8年,推广高山地区连年种植四季豆高产栽培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浙南高山地区连年种植四季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四季豆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蔬菜之一,由于其种植的技术并不高,四季豆并含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备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四季豆也是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充分的结合浙江省龙泉市某农场四季豆的质量和产量,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收入,结合浙江省龙泉市的自然环境优势对四季豆的特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四季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提高浙江省龙泉市四季豆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高山四季豆锈病是四季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高山四季豆每年8-9月大发生,对四季豆的产量、品质威胁较大。因该病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防治难度大。许多菜农使用三唑酮农药,造成四季豆大量落花结果,严重影响四季豆的产量。笔者在县农作站的指导下采用12.5%欧博(德国巴斯夫)与10%世高、三唑酮进行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DCPTA浸种对四季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DCPTA)对四季豆浸种,研究DCPTA对四季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CPTA促进了四季豆幼苗的植株生长,株高和根长都比对照明显提高,在DCPTA处理浓度为0.6 mL/L时均达到最大值,株高比对照提高15.78%,根长比对照提高18.30%。同时,DCPTA浸种提高了四季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了四季豆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当处理浓度为0.6mL/L时,四季豆幼苗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9.65%,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了11.78%,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6.53%。DCPTA浸种处理能够促进四季豆幼苗的生长,且在浓度为0.6 mL/L时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武威市凉州区因地域优势而有着非常良好的气候条件,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四季豆反季节生产。因此,该区大力推广高效优质山地四季豆的栽培技术。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四季豆的特性及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提升四季豆的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四季豆高山夏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5~2007年在海拔1040m的塔洋村开展四季豆高山夏季栽培试验。3年年平均每667m^2产值均在200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建立高产示范片2hm^2,总产近38t,平均每667m^2产量1256kg,产值2763.2元(每公斤产地销售价2.2元)。现将四季豆高山夏季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普继雄  龚元圣  陈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99-100,102
以云南弥勒县四季豆生产发展为例,对四季豆生产的发展规模、品种退化、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涵盖无公害栽培、规范栽培管理措施、反季栽培、集约化经营、提高加工技术等5方面的发展对策和新的发展思路,对发展四季豆产业、规范四季豆种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几年我站在广平镇元沙建立“四季豆一水稻一豌豆”种植模式示范基地5000亩,四季豆平均亩产5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豌豆平均亩产550公斤,三熟亩产值2500元以上,同单季晚稻亩产值450元相比,亩可增加产值20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一、田地选择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玉米—四季豆高产栽培模式,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玉米、四季豆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该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以期为当地农户种植玉米和四季豆获得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中的残留量有不同的影响;毒死蜱与有机硅混合处理的残留量高于单独处理,但对四季豆巾毒死蜱的降解速率与半衰期影响不大.根据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计算出不同间隔期的理论残留量,并参照国外标准计算安全间隔期在5 d左右.结论认为,尽管毒死蜱及其与有机硅混用时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量可符合CAC的标准要求,但较难达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菜豆——四季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爱吃的蔬菜之一。在中英文中它的称谓十分歧异便反映了这点。菜豆——四季豆分别起源于中美洲和安第斯山区。距今至少六千多年前,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栽培菜豆——四季豆。一些现存最古老的菜豆——四季豆豆粒则为发现于今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四千多年前的残粒。到地理大发现开始前,菜豆——四季豆的大田栽培已遍及今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成为与玉米、南瓜并列的重要的"三大姊妹"作物。16世纪初菜豆——四季豆传入欧洲,很快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并传开。大概在16世纪末,菜豆——四季豆传入中国。1654年,中国的隐元禅师渡日弘法,把该作物传去。但明代文献中并无关于菜豆——四季豆的确切记载。直到乾隆年间,张宗法的《三农纪》(1760年成书)才确凿、详细地记下了菜豆——四季豆。稍后,嘉道年间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画下了菜豆——四季豆的逼真图画。在此期间,菜豆——四季豆渐渐传遍了全国,包括边远地区。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菜豆——四季豆生产国和消费国。  相似文献   

18.
牛滢 《农家参谋》2022,(5):42-44
文章对七甸街道四季豆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七甸街道发展四季豆的优势,介绍了四季豆的基本特性,探究了四季豆种植技术,提出了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的要点,以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四季豆的生育特性,立足屏南县熙岭乡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介绍了四季豆丰产技术,以期为四季豆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出2元2角”、“我2元3角”……在浙江省庆元县四山乡班岱后村的高山蔬菜竞标场,从今年8月份开始,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火爆场面。而在竞标场边的空地上,是堆得整整齐齐、统一包装的高山无公害四季豆。班岱后村是四山乡高山四季豆种植大村,为避免以往客商分散收购造成的压价现象,班岱后村的种植大户今年自发组建了高山四季豆“竞标”市场,把四季豆集中起来统一挑选、包装,然后让收购商通过竞价的方式收购,出价最高者收购全村四季豆。其他村的四季豆则参考班岱后村的最高竞标价格出售给收购商。“通过竞标出售,每公斤四季豆比以前至少高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