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中名泉记     
陈龙 《农业考古》2000,(2):82-86,91
“名茶难得,名泉尤不易寻,有茶而不瀹以名泉,无茶也。”(明·徐渤《茗谭》) 名茶与名泉是相得益彰的。茶是饮料,其色、香、味的优劣要通过水的冲泡或煮渍来品定。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这便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我国古代茶书中在论茶的同时,往往兼而论水。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用水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及叶青臣的《述煮茶小品》;明季则有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煮泉小品》;清代有汤蠹仙的《泉谱》等,上列…  相似文献   

2.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3.
宋朝,有一种黑亮如漆、厚实凝重的茶碗,风行一时,备受青睐,这就是黑釉茶盏。宋朝是我国尚茶之风极盛的一个时期,举国上下,盛行“斗茶”。斗茶又名“茗战”,它的方法是:先斗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斗水痕,以茶汤沫先消退者为负。斗茶所用茶具中最主要的是茶盏。茶盏又称茶盅,敞口、斜壁、小底、圈足,像一顶倒置的尖顶草帽,因而俗称“斗笠碗”,实际上就是一种小碗。而黑釉茶盏因为底色较深,能较好地衬托出茶汤的颜色,尤其有利于清楚地分辨茶汤的白度,同时,黑釉盏大多胎厚器重,保温性能较好,这些都有利发挥茶叶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茶泉     
冯祖祥 《农业考古》2002,(4):160-164
茶之为饮 ,传说起自于随州厉山神农氏部落 ,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已逐步认识到水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茶汤的色、香、味的发挥 ,择水烹茶 ,尤为切要。陆羽在《茶经》中云 :“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拣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其瀑布湍漱 ,勿食之。久食 ,令人有颈疾。”“其江水 ,取去人远者。井水 ,取汲多者。”明·许次纾《茶疏》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其言虽简 ,而于论水备至。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 ,境内崇山峻岭 ,峡谷幽邃 ,溶洞伏流 ,茶泉分布…  相似文献   

5.
纪雪娟 《农业考古》2019,(5):124-131
茶汤榜是寺院内举办茶汤会前特意拟写的邀请通知文书。本文辑佚域外汉籍所收录的宋僧撰写的茶汤榜文,考证了茶汤榜文中饮用茶与汤的种类、制作方法、疗效以及煎点、斗茶的历史记载。在宋代“儒释融摄”背景下,宋僧书写的茶汤榜文援引大量佛籍以外的典籍,并以儒学化语言阐释禅门公案,倡导儒家忠孝仁义思想,强调佛门仪轨中蕴含儒家礼乐制度,阐发了“不离文字”的重要主张,成为宋僧书写诗文化、儒学化、世俗化的标志性文体。  相似文献   

6.
竹叶青茶     
竹叶青茶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临川县农牧渔业局黄小梅宋代中期之后,盛行“斗茶”、“茶宴”之风,从而产制出各种名茶,如雨后春笋,争奇斗艳。竹叶青茶是当时的名茶,产于抚州一带。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宦抚州,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前坪寺戏书触目》,描绘了当...  相似文献   

7.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2):131-140
一.早期的茶具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具。陆羽《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只是他将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而将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之为“器”。本文节所指的茶具就是专指煮茶、饮茶的工具,即《茶经》所称之“器”。茶具就…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斗茶习俗,究竟始于何时?有的认为始于宋代,也有的认为起于五代,众说不一。笔者最近查到一幅顾炳摹绘阎立本《斗茶图》(见图一)。顾炳字黯然,号怀泉,浙江钱塘人,是明代以善画花鸟著称的画家。阎立本系唐代著名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继承家学并师从当代名家张僧繇等人,工人物、车马、台阁,尤善写真。笔力圆劲雄浑,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神情,兼能书法。他所绘《历代帝王图》享誉后世,原图至今被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珍藏。阎立本所绘《斗茶图》及顾炳摹绘的原图是否传世?现藏何处?以及该图是否阎氏手绘的真品,均有待进一步查考。但从全图画面来看,笔者认为,确是一幅难得的描绘唐代民间斗茶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9.
茶,是茶文化的载体;茶业经济,则是茶叶文化的内涵和延伸。本文,就浙江省德清县洛舍镇东衡茶场的十一年演变,联想一点值得当今茶业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一东街,距德清县城关镇东北6公里处,有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二世孙、元朝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赵孟(兆页)的《斗茶图》,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饮茶史上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古代斗茶风俗具有重要价值,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七十年代前后,东街人三次种茶,1978年兴建初制茶厂,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如今,174亩免耕密植茶园(1963年春种17.6亩,1973年冬种74.4亩,1977年播24亩,1982年播62亩)郁郁葱葱;产品花色也从以前单一低效到多茶类好效益起步,特别近两年,在前十年茶叶年产值  相似文献   

10.
吃茶之说     
客来敬烟,或说“不会。”于是主人就说:“香烟勿吃,请吃茶。”可是.香烟是吸的,茶是饮的,怎么说吃呢。在湖州有一种茶确实是吃的,那就是俗称“熏豆茶”的,这种茶汤内含有少量茶叶、青豆干、丁香萝卜丝干、橙皮丝和香草籽,味微咸而甘香,啜一口,立即开胃,使人巴不得一口吃光,所以享受者可能一下子连液体带个固体咀嚼进肚里,这才是真正叫做“吃茶”。当然,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茶汤,放有果仁糊、芝麻浆等食物,也是一股脑儿吃的。  相似文献   

11.
欣闻召开“首届婺绿飘香国际茶会”感赋据悉 ,首届“婺绿飘香”国际茶会于 5月 1 3日在江西婺源县举行。特赋诗以贺 !婺绿飘香盛会开 ,如云茶友四方来。婺源发展茶文化 ,齐赞茶乡情满怀。赞婺源茶茶经早载婺源茶 ,中外驰名四海夸。独特清香甘活韵 ,人人品饮面飞霞。婺绿飘香婺绿飘香香四方 ,明清入贡美名彰。宋称绝品朱熹赞 ,今日茶乡耀辉光。大鄣云雾茶(1 )喜品大鄣云雾茶 ,茶汤清亮回甘佳。嫩香持久味醇美 ,晨起把杯至晚霞。注 :(1 )大鄣云雾茶 :产于江西婺源鄣公山一带。属弯曲形炒青绿茶。 1 95 8年研制。以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成品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绘画史上,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彻底觉醒。他的“迁想妙得”、“传神阿堵”、“置陈布势”等重要主张,直到今天,仍为艺术创作所沿用。除其《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等人物画影响百代外,他的《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及《论画》等三篇画论,更是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其中《画云台山记》(下简称《画记》)主要谈山水画,是一篇构思绘画的设计方案的文章。《画记》所记的这幅图的主题是道教祖师爷张道陵(天师)在云台山上考验他的弟子们,敢不敢去摘涧中之桃,全图以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品茶读画(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英的茶画仇英在明代画家的“排行榜”中,并非名列前茅。但是。在茶画这一独特领域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因为,他是被西方茶文化研究家最早认识并记录在专著中的唯—一位中国画家。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在西方茶学界被尊为最早的“权威性著作”,在中国茶学界也受到高度重视。在该书的第24章《茶与美术》中,作者写道:“中国古代之绘画以茶为题材者殊少,唯在英国博物馆中存有一幅,题名曰:‘为皇煮茗’,作者为明朝的仇英(ChiuYing)。图上绘一宫殿中之花园,地点可能为当时之首都南京。绘于一暗色之绢轴…  相似文献   

14.
<正>茉莉花是福州市花,其栽培时间几乎与古城福州历史一样悠久。在众多的香花中,福州茉莉花均以清香纯洁闻名遐迩。用茉莉鲜花与茶坯窨制而成的福州茉莉花茶既有烘青绿茶的香高味爽,又有茉莉花的浓郁清香,鲜灵持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糖甜"福州味,是各种花茶中的佼佼者,也是其它产地茉莉花茶所无法比拟的。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窨得茉莉无上味,列做人间第一香"。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花茶类别中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被西方人赞誉为具有"中国春天般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王褒所著的《僮约》,记有“武阳买茶”一事。唐代,茶已成为许多人“一日不可无”之物了。如今,客来献茶,已成为交友待客的礼节。其实,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止渴饮料,在医学舞台上,它也大有用武之地。如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中记及:“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神农食经》亦记载:“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唐代顾况的《茶赋》认为:茶叶有助于消化,除油腻、祛暑和振奋精神的作用。宋代吴淑《茶赋》云:“涤烦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与茶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大概是由蜀地人率先兴起来的。唐朝时,茶已成为四川重要的农产品了。到宋代,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据宋人笔记《萍州可谈》里记载:“此俗遍天下”。当时,茶已和柴米油盐并列,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宋代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改革家,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与茶这种普通的生活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王安石的政绩与茶据马端临《文献通考》《户口》及《宋史》《地理志序》载,宋代的人口比汉唐增加了一倍多,北宋户口的最高额为宋徽宗大观四年,共二千零八十多万户,而唐天宝十年最殷盛时的户数才九百六十多万户,北宋的疆域比汉唐小得多,人口却多出一倍多。宋代的国家收入也比汉唐有所  相似文献   

17.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树的叶子烹煮或冲泡出的汤液,似乎那么无缘由地就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然而,它确是清新高洁、甘馨宜人的。如果你曾亲闻过长在深山高岭上的茶树芽叶那透心入髓的幽芳之气,亲品过经精心采制再用鲜活的山泉烹煮的茶汤那令人怡然神清的鲜馥灵味,那么,你一定会对茶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中国,历代文人艺术家喜爱茶赞美茶的真是太多了。公元3世纪,文学家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赞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他是说茶在当时人们常饮的六种饮料中居于首位。晋代另一位文学家杜育在《赋》中赞曰:“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是说煮沸…  相似文献   

19.
论“茶道”     
论“茶道”日本茶汤文化研究学会仓泽行洋公元八世纪,中国的陆羽在研究整理了至那时为止的茶文化诸事的基础上,加之他自己独特的创意,开创出了一种崭新的茶法。并且,他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对于陆羽的独特的茶法,其同时代的人把她称之为“茶道”...  相似文献   

20.
付以琼 《农业考古》2006,(5):179-183
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茶词甚丰,《全宋词》中的“茶”字231个,标名“茶词”或“汤词”者,共37家约69首,它们构成了宋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茶词浸润着宋代文人的人格理想,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在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触及到了文人日常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