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2.
廖晓斌 《南方农机》2023,(12):125-12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乡村旅游无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笔者梳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与现状,发现其拥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红色基因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理念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够、产品不丰富等问题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集聚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最终实现推进兵团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农业多元化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从产业融合理念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清河村村庄现状和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农为本,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拓展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新业态”。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培育旅游产品,构建清河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积极融入汉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寻求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这对当下关中地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通过分析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加强民宿内涵文化建设、统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联动性,促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引资引人,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乡村民宿相关法规,建设线上监管平台、搭建乡村民宿服务平台等建议,旨在促进九龙镇乡村民宿与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及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典型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为例,在分析册亨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该县乡村旅游扶贫路径,即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社会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战略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贫困地区文化、农业、治理等方面的振兴,以期实现册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贾楠 《南方农机》2023,(16):91-94
乡村旅游与乡村本底条件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在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指导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笔者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与发展特点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和产业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掘自身要素、注重精品项目运作、灵活开展市场推广四个方面构建其发展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行动纲领,而乡村旅游会将“三农”资源作为主要依托,形成新型发展业态。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使乡村文旅产业能够得到深入融合,促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同步进行,从而确保乡村旅游能够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优势产业,必然会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笔者着重分析衡阳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本文深入挖掘了滇池西岸中段发展乡村产业的基础优势,科学分析了在实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康体养生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为当地实现产业兴旺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泽琳 《南方农机》2023,(13):112-115
目前关于山西省太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研究较少,且太原市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笔者结合实例,基于景区依托型、文旅融合型、农家互动型、综合景区化发展型4种主要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别选取晋祠镇赤桥村、阳曲店子底村、宇文山庄、娄烦河北村等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全面小康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特征,发现其存在旅游产品生产不足、产业缺乏融合性、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旅游要素、跨产业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产业链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太原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思路,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借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冯霞  李保庆  陈佳薇  崔衡晋  郭研希 《南方农机》2023,(23):182-184+188
通过对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展开实地调查,课题组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深入交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企业精准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构建高职院校乡村振兴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乡村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产业,乡村旅游的开发日益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特别是传统贫困区经济增长,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数已经突破22亿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继承性地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进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重大的背景支持。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旅游景区科学规划出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产业融合,完善村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产业融合,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环境保护整治、建设美丽农村;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嵩县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嵩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嵩县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旨在为促进嵩县乡村旅游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承德既是农业大市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现状,研究分析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激励、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搭建合作平台、提高融合意识,发挥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培养体系,强化品牌打造、加强政策宣传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探讨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承德路径,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刺梨是产自贵州省的原生植物,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课题组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探析了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刺梨种植标准化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刺梨采收储存加工工业化水平低、刺梨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做强一产特色产业、做优二产刺梨加工业、做活三产旅游融合业等促进刺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从而深入推进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会给"三农"问题带来契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而全域旅游转变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同质化、单一化的现状,成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助推器.课题组通过分析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者间的耦合关系,以西峡县为研究区域,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赵晖  庾雪 《南方农机》2023,(14):119-122
为了基本建立云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解决“城市病”“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课题组首先重点对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况、云南省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其次,找出了云南省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区域特色不明显、区域发展受限制、区域发展失调等;最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提出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加强科学指导规划、强化人才综合培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探索推进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办法,以期为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剖析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竞争优势,从产品、宣传、基础设施、文化资源、产业结构等角度,总结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对黔南州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探讨性建议,为相关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筱芃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1):87-91+95
【目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的关键转型期。尽管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仍面临着规划雷同滞后、服务水平参差、附加价值低下等问题,亟需一种切实有效的乡旅融合创新方法。【方法】课题组通过诠释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现状,以微观案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机制创新,聚焦其对“乡土性”本质的内植与外化,详细阐述了其规划机制、运营机制、融合机制的创新途径,综合分析了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村镇如何凭借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内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将乡村旅游的核心——“乡土性”进行有效的内植与外化,辅以领导班子的智慧与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可以打造合理有效的乡村旅游创新机制。【结论】袁家村精神是值得发扬的,袁家村智慧是值得借鉴的,袁家村模式是可复制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袁家村能够为其他乡村旅游地提供规划借鉴与启发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金鹏  金兴胜  陈冬杰 《南方农机》2023,(20):128-131
当前,数字技术正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数字乡村建设备受关注。课题组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农村合作社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梳理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商平台的搭建、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和农资供应链金融的简化、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等。基于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课题组以乡村人口为抓手,提出了结合数字技术,发展乡村产业带动乡村人口回流的措施:发展多元化农业、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社区文化等。结果表明,数字化农业在不断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传统的乡村转变为数字乡村,数字乡村的发展带动乡村人口逐渐回流。  相似文献   

20.
杨苗苗 《南方农机》2023,(11):116-118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农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为能够激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农旅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存在缺陷、农旅融合的特色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基于此,笔者概述了农旅融合的意义,针对农旅融合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农旅融合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加强对农旅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在经验当中寻求完善,将助推我国的乡村旅游向更高的层次和台阶迈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