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满度是衡量鼠类身体状况最普通和常用的综合指标。对贵州省息烽县2015-2022年在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采集的315只黑线姬鼠肥满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肥满度变幅在2.10~5.71g/cm3之间,平均肥满度为(3.72±0.71)g/cm3。其肥满度在雌雄两性、稻田和旱地、不同年龄组、繁殖个体和未繁殖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有一定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年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年均肥满度与年均捕获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年均肥满度越高,当年种群数量则高。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锡金小家鼠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1984~2012年贵州省关岭、三都、大方3个县历年捕获的249只锡金小家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平均体重为(15.57±5.97)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8.0 g,亚成年组(Ⅱ)体重8.1~13.0 g,成年Ⅰ组(Ⅲ)体重13.1~18.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8.1~23.0 g,老年组(Ⅴ)体重>23.0 g。不同年龄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黑腹绒鼠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0-2008年贵州省余庆县捕获的51只黑腹绒鼠(雌鼠21只,雄鼠30只)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腹绒鼠平均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分别为(3.03±0.06) g/cm3、(2.05±0.05) g/cm,雌雄鼠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别不大,胴体重长指标具有极显著差异,且随种群年龄的增长,胴体重长指标不断增加;肥满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季节性差异不显著;胴体重长指标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季节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褐家鼠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优势鼠种。研究其肥满度变化规律,可为当地开展种群数量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统计分析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95只褐家鼠样本肥满度。结果表明,2016—2022年播州区褐家鼠平均肥满度为(2.94±0.90)g/cm3,2016年与2017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其余各年度间差异不显著;1月与2月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2月与3月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极显著,其余各月份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间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不显著;幼年组与亚成年组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显著,其余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差异极显著。同时,通过比较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和我国其他地区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之间的肥满度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高山姬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指标。高山姬鼠不同生境肥满度差异不显著,雌雄鼠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不大。肥满度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较高,夏季最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年度间肥满度的变化与其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这种表示鼠类身体状况的肥满度,可以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黑线姬鼠是贵州省农田区优势鼠种,为了解其肥满度变化情况,给种群数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 054只黑线姬鼠标本肥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为(3.58±0.75)g/cm3;不同性别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不同年度黑线姬鼠肥满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下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显著,不同年龄组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稻田区黑线姬鼠肥满度高于旱地作物区黑线姬鼠肥满度,但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比较我国其他地区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和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的肥满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4-2013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采集的179只针毛鼠的肥满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不同地区、生境、性别、年度、月份、季节、年龄间肥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毛鼠肥满度变幅在1.56-4.98 g·cm-3之间,平均肥满度为(2.99±0.58)g·cm-3。不同地区之间以及稻田区、旱地耕作区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雌、雄鼠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年度间肥满度存在显著差异,月份、季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肥满度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臭鼩鼱(Suneus murinu)的种群动态,本研究采用K=100W/L3作为肥满度指标,对湛江师范学院2008—2009年所捕获的485只臭鼩鼱进行肥满度分析。结果表明,臭鼩鼱的平均肥满度为1.94(±0.33)g/cm3,两性间肥满度差异极显著。肥满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夏季与秋季差异极显著。春夏季节的怀孕率较高,夏秋季节较低。  相似文献   

9.
黄胸鼠肥满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100 W/L3作为肥满度指标,对贵州省三都县1997~1999年捕获的405只黄胸鼠肥满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平均肥满度为3.31±0.75,两性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显著。肥满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度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关岭县锡金小家鼠种群生态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4 ~2012年贵州省关岭县锡金小家鼠的形态特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主要栖息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6.70%,为当地农田常见鼠种之一.两性之间形态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为0.17%,种群性比为0.48,平均怀孕率为17.91%,平均胎仔数为4.17只,平均子宫斑数为5.29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4.82%,平均繁殖指数为0.2427.全年种群数量在8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捕获率达0.33%,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具有明显差异,夏季和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有一定的变化,春季和夏季为锡金小家鼠的主要繁殖季节.每年4月和8月为该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