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也取得飞速发展。但是农村医药市场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农民用药质量堪忧,农村药品市场亟待规范。药监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研究农村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的差异,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着眼于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市场体系,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完善服务手段,使农村的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从而起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农村市场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空间 开拓农村市场,面临的一个基本现实就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与城镇相比,增长迅速。我国农村人口约有9亿,这部分消费人口组成了2亿多个家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于我国目前的企业界来说,农村市场是发展的希望所在。据统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都有较大发展,但农村市场发展日趋落后。这有观念、政策、经济、人口方面的原因,今后应拓展城乡市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小城镇等。  相似文献   

4.
林瑾 《中国农垦》2006,(5):41-42
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但农村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40%左右,其巨大的潜在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模型计算,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产品消费量的纯收入弹性系数为1.314,即农民纯收入每增长1%,拉动工业产品的消费量增长1.314%.因此,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是开拓农村市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培育、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农业新阶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村市场化,就是指农村中的一切经济活动应以市场为中心,建立起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农村的市场化进程,对于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开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的不断形成,市场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内江作为四川丘陵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村人口过多,落后的生产力比重过大。然而,众多的农村人口正是国内市场消费的最大潜力所在。怎样将这一矛盾现象统一起来呢?需要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探索加快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现状进行描述,归纳了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特征,并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对农业人口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真挚激烈。从我国人口的社会结构来看,到本世纪末仍有70%在农村,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农村市场应做为企业开发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及需求特点,提出开发农村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