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决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玉米播种期干旱缺水造成出苗不全、不整齐,导致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设置6个不同播期,研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19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3~5 d。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单株干物质生产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受播期调整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适宜播期的玉米花后雌穗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早播和晚播提高4.0%~23.6%、3.9%~24.5%和6.6%~14.5%。早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期土壤含水量低而造成的出苗差,实际收获穗数不足;晚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生长期后移,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造成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减少、千粒重下降。适期播种可以增加田间实际收获穗数,促进雌穗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该区生态因素,5月4日以前适墒播种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避旱播期。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春玉米抗逆避旱高产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方式对河北平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 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量较NP提高18.0%~24.9%,SM产量和NP差异不显著。在雨养旱作条件下,PM、P0M和SM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NP提高了50.5%,41.0%,12.0%,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2%,54.6%,19.1%;PM和P0M的节水效果显著好于SM,灌水条件下的结果与雨养旱作条件下相同。灌水增加产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耗水量,覆盖下耗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增产的幅度。农田周年土下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非生长季对土壤水分的蓄存,达到了"秋水春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南方的夏秋干旱和丘岗旱上的肥力差,导致玉米制种产量低,而且质量差,一般667m2产150kg左右,大小籽粒不匀,千粒重较低,因而南方玉米种子,90%由北方调入。近年来,随着早稻的产量低,且质次价低,我们尝试把五米制种从旱土搬到稻田,由于生产条件较好,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春玉米制种平均公顷产可达3750kg,高产丘块可达5250kg,籽粒质量明显比旱地制种要好,千粒重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措施总结如下:1选准制种地,隔年深翻耕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喜湿怕涝。而南方春县为多雨… 相似文献
4.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和普通尿素不同基追比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等氮量的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2年平均增产幅度为4.1%一5.8%,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重和行粒数优势较大。同时,控释尿素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量。因此,综合考虑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分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陇东旱地春玉米生产中以控释尿素(纯N)240kg/hm2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根冠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的影响,2014-2015年在陕西省西北旱作区开展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设黑色地膜覆盖(BF)、白色地膜覆盖(WF)、秸秆覆盖(MS)和裸地不覆盖(CK)4个处理。试验于玉米生长的各个主要时期测定了玉米地下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量,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能更好地协调玉米生育期的根冠比,明显促进了玉米吐丝期后的根冠生长,成熟期玉米根系体积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2年平均分别增加16.51%、21.18%和44.23%,单株干重2年平均分别增加9.34%、21.66%和40.68%。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根冠比大,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玉米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黑色地膜覆盖方式较普通白色地膜覆盖方式和秸秆覆盖方式分别提高9.41%和13.75%。在西北旱作地区,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具有协调玉米根冠生长和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寿阳旱作区对引自热量资源相近地区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以高产和高效用水为目标,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东农250、龙单23和四早113在寿阳旱作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3个杂交种平均产量比寿阳旱作区的主栽品种烟单14高17.1%,比四单19高18.6%,比中单2号高43.5%;水分利用效率比烟单14略高(1.5%),比四单19高12.2%,比中单2号高53.6%,表现出高产、高效用水的显著特点。但寿阳早作区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玉米品种粒重较低,已成为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今后玉米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措施的运筹,重点应放在牡重的提高上。 相似文献
7.
8.
为提高黄土高原东部河谷平原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探究最适宜该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地表覆盖措施,基于连续7年长期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共选取无覆盖(CK)、地膜覆盖(plastic film mulching,FM)以及秸秆覆盖(straw mulching,SM)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年试验期土壤水分与温度动态变化及春玉米各阶段水分生产力,为该地区春玉米水肥高效提供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与无覆盖处理相比,地膜覆盖具有增温效应,2年内土壤温度提高0.72~2.63℃;秸秆覆盖具有降温效应, 2年内土壤温度降低0.20~1.51℃。与无覆盖处理相比,地膜与秸秆覆盖处理均可改善春玉米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并驱动土壤“湿干交替”现象促进水分吸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增产。虽然地膜覆盖处理改善了前期土壤含水量,促进春玉米前期生长发育,但会导致根系生长过浅,不利于生长后期水分利用,甚至植株存在倒伏风险(2021年倒伏率高达72.14%),影响产量形成。与地膜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驱动土壤“湿... 相似文献
9.
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省改部分双季稻田为春玉米—杂交晚稻的种植制度 ,作者对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种植春玉米的产量在 6 0 0 0kg/hm2 的施肥技术为 :施N180kg/hm2 ,P2 O56 0kg/hm2 ,K2 O 12 0kg/hm2 ,并以基肥和穗肥二次施用 ,即全部P ,K肥及 1/ 2N作基肥 ,1/2N作穗肥 ,穗肥施用时期 ,中、早熟种 (叶片数在 16~ 17片叶 ) ,在 9叶全展施用增产效果较好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在 75 0 0kg/hm2 以上的施肥技术为 :施肥水平应以施N2 2 5~ 30 0kg/hm2 ,P2 O570~ 10 0kg/hm2 ,K2 O15 0~ 2 0 0kg/hm2 ,N素按基肥∶攻秆肥∶穗肥 =1∶1∶2的比例施用为宜 ,攻秆肥在 4~ 5叶全展施用 ,穗肥中、中熟种在 9叶全展施用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确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协调的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原因,对提高水分限制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陕西长武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栽培、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产量平均达7.7、9.2、11.7和10.6 t hm-2,高产模式较对照产量分别提高20.1%、52.9%和37.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8%、60.9%和45.1%。与当地农户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提高了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和光化学猝灭(qP);延缓了叶片衰老;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29.0%、82.3%和56.1%。结果说明通过地膜覆盖、增加密度和氮肥运筹等关键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实现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30%以上的目标;其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显著增强玉米花后叶片光捕获能力与光化学效率,延缓叶片早衰,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12.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美华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4,(3):27-28
玉米主产于北方,由于收获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的原始水分高,而且未熟粒、破损率较高,又具有带菌量大,易吸湿,易虫蚀等特点,因而玉米比一般粮食品种类更难储藏。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高水分玉米度夏困难重重。如何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一直是我们储藏技术研究人员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综 相似文献
14.
15.
在我国,旱地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3,其中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均有相当大的面积.黑龙江省是玉米种植大省,旱地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早地土壤耕作的重要任务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证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收购高水分粮已不可避免。而对于高水分玉米的储藏一直是一个困扰着粮食储备企业的大难题,由于玉米胚部大、呼吸旺盛、胚部带菌多、容易腐败等特点,使玉米的储藏难于其它品种的储粮。针对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的特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升高和劳动力紧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农民选择的播种方式,其中玉米精量播种就是1穴播种1粒种子,该播种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同时可以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从当前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来看,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中的常见技术。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20.
云南省麻栗坡县麻栗镇独田村小组有农户46户人口194人,人均耕地仅0.73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自“九五”以来,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该小组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旱地立体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实行瓜粮间作,发挥立体种植优势,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旱地1季平均亩产玉米335千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