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棉配套技术在阿克苏地区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耕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85-85,157
针对新疆植棉特点和新疆棉花生产的实际需要,阿克苏垦区从2000年开始示范推广机采棉技术,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农艺配套技术,晚叶催熟技术,机械棉技术,籽棉清理加工技术等主要环节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     
“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  相似文献   

3.
农户何以采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3年开始在简阳市东溪镇开展示范,6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采用该技术的水稻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亩,占全镇干旱田块的85%以上。无论在干旱年份还是在风调雨顺年份,应用这项技术都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在技术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们尊重农户意愿,重点抓技术的示范、培训和田间指导,没有搞花钱买薄膜之类的补贴。因此,农户采用这项技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实际需要。作为技术应用主体的农户由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及其耕作的田块情况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为了克服本地龙眼品种单一现象,合理调整龙眼早、晚熟品种结构,提高龙眼经济效益,大力扶持果农开展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调整龙眼品种结构。我市在2005年、2006年试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推广高接换种技术。从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我市采取高接换种技术共完成品种结构调整8000亩,其中晚熟种占90%以上。由于本地的龙眼大部分属于二三十年以上树龄,因此提高中青年树嫁接成活率是合理调整品种结构的关键。这几年来我市高接换种嫁接成活率均达85%,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年届不惑的云南省橄榄坝农场女胶工马忠云。从成为一名割胶工的一天起,她就暗暗立志,要争当一名优秀胶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边向身边技术好的老胶工“拜师学艺”,一边认真学习有关割胶技术操作规程,用自己全部的智慧感悟、体验,反复实践割胶技术要求的稳、准、轻.匀、快的基本功,由于她刻苦努力,割胶技术的基本功一年比一年提高,年年超额完成干胶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6.
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5年来对东北刺人参有性繁殖研究结果,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分布特点,有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以及仿生栽培等内容,为东北刺人参人工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台湾农业探索》2005,(2):47-47
台湾“农委会”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历经4年努力,研究成功甘蓝及花椰菜商业性春化技术,该技术显著提升采种技术并大幅度降低种子生产成本达70%。已于2005年元月获智慧财产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以非专属权办理技术授权给民间业者,目前已有2家蔬菜采种业者申请该项技术授权及转移,显示该技术备受甘蓝类蔬菜采种业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对濉溪县2014年小麦年前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前小麦生长情况,提出年后小麦管理技术措施,为实现2015年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广现代节水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乌苏市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技术,2002年首先在四棵树镇试验成功。2003年推广示范,2004年在各乡(场)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棉花单产达130.71公斤,比对照棉田增产18.3%。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技术成本低,适应性广,节水增产效果明显。现通过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总结经验,形成了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技术在农业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雨城区选派了38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具体负责一个贫困村的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通过总结2016年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认真总结山东省汶上县前几年种植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地先进技术和成果,于2002-2004年对日光温室黄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科学》2007,(8):F0002-F0002
朱安民(ZHU An-min),1957年生,河南省睢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0年毕业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自1990年担任睢县农科所所长至今。1996年当选为商丘市第一届党代表,1990年至今连续4次被评为“睢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被省人事厅、省农  相似文献   

14.
根据863联办的统一部署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工作的进度安排,为及时总结和交流2007年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2007年11月30日,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季林忠 《油气储运》2006,(10):53-53
我叫季林忠,是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季家村的大棚果树种植户。从2004年开始,我在大棚里运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说真的,这项技术使我的大棚桃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9,(8):212-212
徐伟忠——植物快繁技术、气雾栽培技术专家。1990年自丽水农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他于2001年研发成功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植物无性快繁理论体系与操作流程,达到工厂化快速育苗的生产效果。2003年调入丽水市农科所,担任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他研究成功的我国首台国产化温室大棚控制计算机,被评为高新农业技术领域重点推介产品;  相似文献   

18.
罗富绪 《油气储运》2002,21(10):54-57
管道工业在过去一百年里发展迅速,目前输气管道的运行压力已由1910年的0.2MPa提高到1990年的12-15MPa,管径也由406mm提高到现在的1219-1422mm。管道工业在设计与施工技术,材料和保护,检测技术,气体计量,压缩机站设备,自动化控制,数据与文档管理,智能化运行与改善经营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的世界管道工业,就高强度低合金钢用于高压输气管道的适用性,扩大复合钢 应用范围,机械化和自动化施工(焊接),管道安全评估,SCADA与卫星等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管道工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玉宏同志1965年出生在河北宽城县,1984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本科,同年后分配到原承德地区农业局生产科工作,先后调任平泉县黄土梁子镇镇长助理、承德地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承德市农业开放办副主任、承德市农业局蔬菜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现任承德市农牧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二级推广研究员,参加工作33年以来一直扎根基层、服务农业。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利用3年的时间对观赏药用植物楝树的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楝树育苗技术和楝树苗期越冬技术,基本解决了引种过程中因气候、土壤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出苗难、出苗率低的技术问题以及楝树苗期在太原地区的越冬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