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安徽地区均匀分布的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的双季早稻生长季低温及高温致灾临界气象指标,运用Matlab软件统计分析了安徽地区各气象站点小满寒及高温逼熟历年发生次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并进行了相关的检验。结果表明,小满寒灾害高值区主要位于安徽北部的砀山和宿县,而高温逼熟重灾区主要在皖南的安庆地区。从时间变化上看,安徽省双季稻区小满寒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高温逼熟发生次数相对较为稳定。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2012年以后,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值线处于偏多年且未闭合,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安徽地区仍处于小满寒及高温逼熟重灾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4—2021年南昌县气象局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对南昌县春季低温、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0、12℃初日80%保证率的日期分别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前期,春播期≤12℃轻度、中度、重度灾害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77.9%、47.1%、16.2%;春季低温灾害发生的年次数略呈下降趋势;小满寒轻度、中度、重度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14.7%、7.4%和2.9%,早稻发生小满寒的天数和次数均有减少的趋势;高温逼熟发生的年频率为57.4%,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逼熟的占比分别为20.6%、22.1%和14.7%,2000年后的高温逼熟天数显著增多,灾害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江西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夏季高温、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概况及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从技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减灾补救措施,并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提出了防御水稻气象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恒湖垦殖场位于江西鄱阳湖体核心区,2010年受阴雨低温灾害性天气(清明寒、寒露风)影响,水稻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本文介绍了此次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分析了灾害的成因和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鄱阳湖区水稻应对灾害天气、规避农业灾害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温逼熟对江西省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4—2013年江西省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数据、气象数据和2005—2013年的逐时气温数据,分析了近20年高温逼熟灾害发生的趋势和高温逼熟灾害发生时气温的日变化特征,以早稻成熟期30、32、34、35、36和37℃以上有效积热及累计时长作为高温因子,与千粒重和单产进行相关分析,与减产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1994—1999年,研究区域未发生高温逼熟灾害。2000年及以后,除2004年,高温逼熟每年都有发生,且呈现增多增强趋势;2)赣中区域受高温逼熟灾害影响最严重,其次是赣北,赣南影响最小;3)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36或37℃时,每天有3~4h超过这一界限气温;4)积热与产量及产量因子的相关性比高温时长更大;5)2005年以后,江西省农业气象观测站受高温逼熟灾害影响导致双季早稻单产损失3.9%~18.9%。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小麦易发生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水稻高温害 水稻高温害:指高温不实和高温逼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3a气象资料的整合及近13a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的统计,将近13a的气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前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呈现出高温热害,干旱,寒露风发生趋强,而5月低温、倒春寒、干热风、大风、冰雹、洪涝、阴雨寡照发生趋弱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稻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近43 a气象资料的整合及近13 a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的统计,将前30 a的气象情况与后13a的气象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前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呈现出高温热害、干旱、寒露风发生趋强,而5月低温、倒春寒、干热风、大风、冰雹、洪涝、阴雨寡照发生趋弱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稻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累积距平法和信息扩散法对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近5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探究江西省早稻高温逼熟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高温逼熟的关键期为每年的6月15日至7月20日;近50年来江西省6—7月均温变化可分为4个过程,其中21世纪以来气温明显上升,高温逼熟次数明显增加;一年中,高温逼熟发生次数较多的为7月11—20日,较少的为6月15—30日,2004年后高温逼熟有提前趋势;高温逼熟风险较大的区域为赣江流域的吉泰盆地、樟树、新干,赣南的赣县、南康以及赣中北信江流域的鹰潭、贵溪等地区,较少的区域为山区。高温逼熟次数与早稻实际产量、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温逼熟是影响早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邓海明  刘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41-11742,11824
根据阿坝州高原所辖13个气象站(九寨沟、松潘、金川、小金、马尔康、黑水、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茂县、理县)的气候资料,计算出各站点旅游旺季与旅游活动有关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避暑指数和旅游舒适度指数。分析评价阿坝州高原地区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从而了解阿坝州地区气候条件在旅游业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阿坝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东段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丝绸之路"东段12个气象站1971~2005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及着衣指数指标,对该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东段最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月和9月;自东向西,该路段的气候舒适度逐渐降低;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为夏季,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最不适宜旅游的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青椒苗期和花期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抗冷性较强和较弱的6个青椒品种为试材,分析青椒品种苗期和花期在8,12,15和25℃温度处理下叶片脱落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苗期还是花期,脱落酸含量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且其含量变化在8和12℃时与青椒抗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朱为民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2):108-110,114
为研究低温下番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耐寒性较弱的番茄品种010为试材,观察其幼苗经6、10、25℃处理后10d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5℃处理下,叶绿体结构致密有序,体内类囊体片层有规则的整齐排列,细胞的超微结构中无嗜锇颗粒的积累;6、10℃低温处理下,叶绿体超微结构损伤,叶绿体部分膜解体破裂,类囊体片层结构排列紊乱,变形或扭曲,细胞内有较大的淀粉粒和大量嗜锇颗粒的积累。低温逆境导致番茄细胞膜系统和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冬季低温环境下莴笋叶片花青素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莴笋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常温季(10月中旬)、冬季低温初期(11月底—12月初)、中期(翌年1月中旬)和末期(翌年2月上旬)在广西大学试验基地活体监测莴笋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H2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花青素含量。【结果】与常温季相比,低温初期叶片凌晨最大光化学效率值(Fv/Fm)略降,基底荧光(Fo)略增,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8.9%,光化学耗散(qP)、光化学途径能耗效率占比[Y(Ⅱ)]和稳态净光合速率(Pn)略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则下降3.59μmol/(m2·s);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5倍和1倍,CAT活性降低31%;H2O2和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81%和9倍。到低温中期时,Fv/Fm升至0.85,Fo、ETR、Y(II)、Pn和Pmax回升至略高于常温季水平;SOD和CAT活性较初期增加1倍;H2O2含量略降,花青素含量增至初期的7倍。末期天气转暖时,Fv/Fm降至0.77,Fo上升到接近0.10的峰值,组成型能量耗散率[Y(NO)]占比高达34%,ETR、Pn和Pmax比中期分别降低22%、28%和33%;尽管SOD、POD和CAT活性在中期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78%、28%和36%,而H2O2含量依然剧增1.36倍;花青素含量上翻了3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SOD活性和H2O2含量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花青素、H2O2含量和光合速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 0.05),光合速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与单独低温作用相比,低温和强光共同作用下莴笋叶片合成更多花青素,通过增加叶片温度、调节叶片能量平衡及与抗氧化系统共同作用等方式起光保护作用,为低温下光合机构功能维持及良性运转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冷冻宝”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昼夜温度13C/6C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冷冻宝处理的番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 适宜浓度的“冷冻宝”可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电解 质渗透率和MDA含量上升,但适宜浓度的冷冻宝处理番茄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 株的抗冷性提高,综合评价效果好。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多种指标综合分析,以浓度2.5~1.25 g/L为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的建筑日照标准,利用潜江市气象站近46年的气候资料,对与建筑标准有关的气温数据、大寒和冬至日日照时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潜江市处于建筑气候区划Ⅲ气候区,按建筑日照标准,大寒日日照不低于3 h,潜江市日照间距系数为1.287~1.424。  相似文献   

18.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VMV)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国内外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35年吴桥县夏玉米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