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油茶籽壳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以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加酶量为0.8%,液固比20∶1(g∶mL),超声提取时间15 min,超声提取功率90 W,超声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为2.765。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较酶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油茶籽壳色素吸光度提高了1.8、1.5倍。[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壳色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并用不同方法处理油茶籽壳后测定其主要成分,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后油茶籽壳的细胞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还原糖占1.59%,茶皂素占10.68%,半纤维素占22.00%,纤维素占17.32%,木质素占31.35%,油茶籽壳的成分处理前、后有所变化;油茶籽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中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层状结构之间和细胞壁的外层。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发酵生产灵芝酸产量低的现状,在灵芝液体静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油茶籽壳提取液,探究其对灵芝生长和灵芝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油茶籽壳提取液能促进灵芝细胞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高浓度油茶籽壳提取液有利于灵芝酸的积累,添加50%和100%油茶籽壳提取液总灵芝酸含量达到了6.64和7.97 mg·dg-1,分别提高了67%和101%,总灵芝酸产量达到了1 406.37和1 599.73 mg·L-1,分别为对照组的1.34和1.52倍。GA-Mk、GA-T、GA-S和GA-Me 4种灵芝酸单体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可见油茶籽壳提取液可用于促进灵芝酸生产。 相似文献
5.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力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8,(1):37-40
中国油茶种植面积广,年产油茶籽60余万t.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油茶籽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木糖醇,保健食用油,茶籽油化妆品,茶籽油微胶囊,茶皂素与茶籽多糖等产品的可行性与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CMCase)活力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 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 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 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 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 pH 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 CMCase 酶活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结论]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壳的利用与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影响油茶籽壳基活性炭制备的因素,优化其制备工艺,为提高油茶加工副产物的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籽壳为原料、碳酸钾为活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活化剂添加量(A)、炭化温度(B)和活化温度(C)为影响因素,以活性炭产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综合评分(Y)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法结合熵权法优化油茶籽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结果]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方程:Y=0.660+0.064A-0.013B+0.024C+0.041AB+(3.506E-004)AC+0.053BC-0.092A2-0.013B2-0.170C2(R2=0.9602),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因素影响大小排序为活化剂添加量>活化温度>炭化温度,活化剂添加量对油茶籽壳基活性炭的综合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炭化温度与活化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油茶籽壳基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剂添加量2.22 g、炭化温度323℃、活化温度714℃,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油茶籽壳基活性炭产率为29.25%、碘吸附值为886.7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40.90 mg/g,综合评分为0.677,相对误差为0.296%.[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油茶籽壳基活性炭的制备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得工艺稳定可行,所制油茶籽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可达到木质净水用活性炭中的一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CMCase)的酶活力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0.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H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CMCase的酶活力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南方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茶生长发育特性,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从茶园选择、整地施肥、良种选择、适时栽植、幼林管理、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幼龄期生长比较旺盛的3个油茶无性品系长林4号、长林166号和长林53号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比长林166号更适合在高温干旱和强光合有效辐射照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整体效率比长林166号、长林53号高。生理特征分析表明,长林4号在叶片构造和叶水分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生理特征支持上述结论;长林4号在幼龄期光合特性上具有比较优良的种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从选地整地、品种及苗木选择、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舒城县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该县油茶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的细胞形态和成分及水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油茶籽仁的化学成分、壳仁质量比以及细胞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以探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经测定,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9.63%~49.95%,粗蛋白含量为8.93%~10.12%,总糖含量为7.04%~10.6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成熟的油茶籽的子叶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与细胞壁厚度以及细胞中所含的脂体、淀粉等贮藏物因品种或产地而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叶面追肥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油茶幼苗的生长,使幼苗出圃时植株更加繁茂健壮。[方法]用九二零、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油茶幼苗进行叶面追肥,研究不同组合的叶面追肥配方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最适宜油茶幼苗生长的追肥配方。[结果]不同的叶面追肥配方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同。促进油茶株高增长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九二零0.02%+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的混合溶液;促进油茶叶片生长的最佳配方为:九二零0.04%+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的混合溶液;促进油茶茎粗增长的最佳配方为:九二零0.06%+磷酸二氢钾0.10%+尿素0.50%的混合溶液。综合各类指标,最适合油茶幼苗生长的叶面追肥处理:九二零0.04%或0.06%+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结论]该研究为油茶的叶面追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茶北缘分布区芽苗砧嫁接育苗轻基质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油茶北缘分布区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最佳轻基质配方,选择5种适宜油茶生长的轻基质配方在信阳市光山县开展筛选研究.测定了各种轻基质化学性质及一年生苗木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对苗木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大;油茶地径、节间长、根系体积、地下部鲜重及总生物量等指标在不同轻基质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适宜油茶北缘分布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