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释放与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陈化过程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表现在赖百当类化合物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在陈化的前中期明显增加,后期趋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陈化过程中略有增加,但高峰值出现并不十分明显;苯丙氨酸衍生物含量在湖北、新疆香料烟中呈现双峰变化趋势,在云南香料烟中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其总含量在陈化中表现前期上升,后期略有下降;新植二烯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总体上处于直线下降的态势。在所测定的29种香气物质中,对香料烟特征香气有重要影响的香味物质如降龙涎香内酯、硬尾内酯2种异构体、硬尾醛、8,15-赖百当醇、2种8,13外氧赖百当-14-烯-13醇异构体和2种8,13外氧赖百当-14-烯-13-酮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和降茄二酮等成分在陈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加,总的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陈化18~21个月。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条件对陈化期间香料烟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叶内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在陈化前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陈化后期这种差异逐渐缩小。还原糖含量随着陈化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陈化前期温度越高还原糖的下降幅度越大,在陈化后期温度越高还原糖上升的幅度越高。总氮含量受陈化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温度越高,总氮含量上升越快。烟碱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有较大幅度地减少,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烟碱的下降规律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烟碱含量的降低。评吸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陈化烟叶质量的改进较为缓慢,在高温条件下烟叶陈化前期变化较为激烈,但达到一定陈化阶段时烟叶的评吸值趋于下降。不同处理相比较,以20℃温度条件下陈化烟叶所形成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陈化条件对烤烟烟叶香气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陈化过程中不同陈化条件的烤烟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气成分总量及大多数香气成分如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香气成分在陈化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陈化中期的增加趋势缓慢并达到最大值,而后期则出现缓慢下降.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不同贮存条件下烟叶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变化趋势相同,但含量和变化幅度却有较大差异.与贮存于山洞穴仓库烟叶相比,贮存于普通仓库烟叶的香气成分变化趋势更为明显,降幅更大.  相似文献   

4.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晒红烟自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红烟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程度要大于饱和脂肪酸。3个等级烟叶相比较,下1级烟叶中有机酸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在陈化过程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上中3级烟叶;降幅最小的是上中2级烟叶。  相似文献   

5.
陈化对不同产地烤烟品质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烤烟陈化期间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变化特点。[方法]从贵州黔南、云南大理和福建三明等地选择有代表性中部烟样,复烤后置于自然条件下进行陈化,12个月后检定各项指标。[结果]陈化对K326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有明显改善,而云烟85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因产地不同差异明显;陈化过程中,多数样品总糖、还原糖、总氮和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香气成分总量降低;陈化后,多数样品中性香气总量增加,碱性香气总量有的增加、有的下降;陈化能提高烤烟主体香味成分茄酮和巨豆三烯酮的含量,降低了多数烤烟的主体香味成分大马酮含量。[结论]黔南QN-1品种陈化特性较好,特别是烟叶主体香味成分和香气指数B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样品。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对烤烟陈化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控制温湿度条件,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烟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各种有机酸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大部分酸性物质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如苹果酸、柠檬酸、草酸、亚油酸等;而硬脂酸、琥珀酸等少部分物质的含量在陈化前期表现为上升,后期表现为下降;只有肉豆蔻酸含量在陈化期间却一直在增加.2)在温度或湿度较低时,陈化进程中烟叶内酸性物质的分解速率较小;温度或湿度较高条件下则加快一些酸性物质(如丙二酸等)的降解.3)不同温湿度处理相比较,总非挥发性有机酸降解幅度表现为中温(20℃)中湿(65%)>高温(30℃)中湿>中温高湿(75%)>中温低湿(55%)>对照>低温(10℃)中湿;高级脂肪酸总含量降幅为中温中湿>中温高湿>高温中湿>对照>低温中湿>中温低湿.总体而言,温度20℃,相对湿度65%处理最有利于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烤烟陈化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陈化15个月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烟叶等级B2F总酚含量整体上变化幅度不大;C3F绿原酸含量在陈化后较陈化前升高,B2F绿原酸含量陈化前后变化不大;芸香苷含量在整个陈化期间变化幅度较大,C3F陈化前后芸香苷含量呈现不同的特点,B2F在陈化后较陈化前有明显的下降。在整个陈化过程中B2F多酚含量要高于C3F。  相似文献   

8.
香料烟香气物质成分与其颜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新疆的芳香型香料烟不同颜色的中部叶,进行了香气物质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香料烟中香气成分的总含量以桔黄叶最高,柠檬黄叶次之,微带青叶较低;河南香料烟香气物质成分的含量随颜色变化比较复杂,但桔黄色叶中香气成分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带青叶和深色叶。  相似文献   

9.
陈化期间烟叶香气成份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以烤烟为试材,研究了陈化期间烟叶香气物质和主要化学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大多数香气物质成分的含量持续上升,尤其是低分子量的成份上升明显;而还原糖、烟碱、总氮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则逐渐下降。在不同的陈化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和化学成份在12个月以前含量变化最为激烈,之后趋于缓慢。对陈化期间烟叶的烟气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陈化时间在18 ̄24个月时烟叶的内在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产区陈化香料烟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云南保山、湖北十堰、新疆石河子3个地区分别作为香料烟陈化的南部、中部、北部试点,对这3个产区的香料烟中、上部烟叶进行陈化,研究其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试点陈化的各地区香料烟烟叶感官质量有所不同。香料烟烟叶在感官质量达到最佳状态时的平均评吸总分,以湖北十堰试点陈化的香料烟烟叶最高(85.13分),其次是云南保山试点(82.22分),新疆石河子试点的感官评吸总分最低(81分)。北部试点陈化的各地区香料烟烟叶均在27个月时感官质量达到最佳;除南部试点陈化的新疆石河子香料烟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在18个月时达到峰值外,其余南部和中部试点陈化的各地区香料烟上、中部烟叶均在21个月或者24个月时评吸分值最高。【结论】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3个试点陈化的香料烟在陈化进程中的感官质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现出感官质量持续快速上升期、最佳质量稳定期和感官质量回落期3个阶段,但不同试点、不同等级烟叶的变化幅度及达到最佳陈化质量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1.
烤烟有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8个烤烟F1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与亲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以及有机酸总量均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大小依次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16.30%),饱和高级脂肪酸(12.39%),有机酸总量(5.61%),非挥发性有机酸(2.88%);超亲优势大小表现出与中亲优势相同,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有机酸总量为负向超亲优势,但仍有部分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2)亲子相关分析表明,高级脂肪酸含量同时受中亲值和低亲值的显著影响,而非挥发性有机酸与有机酸总量受双亲影响不显著.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非挥发性有机酸外,其他有机酸的杂种优势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Complicated changes are happening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 of flue-cured tobacco (FC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ing compon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shortening aging time,and enhancing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tobacco industry.The aging samples of FCT from four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i.e.,Yunnan,Sichuan,Hubei,and Dongbei,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nging rule of the components such as alkali,acid,and carbohydrate as well as the arom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ensory quality; and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components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index,multivariabl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aging qu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ory quality of FCT increased steadily during the aging time,and at the same time,the acidic components (total organic acids,volatile acids) increased gradually,while the alkaline substances (nicotine,volatile alkali),carbohydrate (total sugars,reducing sugar) and pH value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Correla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ensory quality and pH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P<0.05),while the sensory quality with total organic acids and arom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 optim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quality of FCT was y=56.75-0.63x12+50.09x2-13.27x22,(y:sensory quality; x1:pH; x2:total organic acids).The average predicating error was 1.04% with maximum predicating error of 2.89% and the accuracy rate of above 9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河南省不同产区的353个烤烟样品为供试材料,测定了18种有机酸和8种常规化学成分,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有机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以苹果酸的含量最高,柠檬酸次之,十五酸含量最小;富马酸的变异系数最高,软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小;氯的变异系数最大,淀粉次之,总氮最小,为14%。烟碱和钾含量偏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总氮、淀粉、氯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都存在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常规化学成分与有机酸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K+属于与有机酸关系非常密切的指标;总氮、烟碱、还原糖、淀粉、总糖和石油醚提取物属于关系密切的指标;氯属于关系不密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单军  李红  郭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19-6520
[目的]研究啤酒有机酸的代谢过程。[方法]考察发酵液中乙酸、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乳酸含量及有机酸总量在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有机酸的代谢过程。[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有机酸总量、苹果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乙酸含量占有机酸总量的比例很高,发酵时间的延长会明显导致发酵液中乙酸含量的增加。琥珀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6~9天明显下降。在啤酒发酵初期,富马酸含量呈倍数增长,然后几乎没有变化,之后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发酵后期明显下降。乳酸含量在发酵初期下降,在发酵中后期增加。[结论]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各种有机酸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但变化曲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滩羊肉加工保存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滩羊肉成熟前后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研究,探讨成熟处理对滩羊肉风味品质的潜在影响。[结果]4℃条件下滩羊肉的成熟时间为96 h。宰后96 h滩羊肉pH最低。除部分饱和脂肪酸外,熟化后滩羊肉中多数脂肪酸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从脂肪酸分类来看,成熟后滩羊肉中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在滩羊肉的脂肪酸中油酸(C18∶1)的含量最高,成熟后可达29.86 g/kg。[结论]熟化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滩羊肉风味品质。熟化排酸工艺可应用于滩羊肉生产加工,以提高其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大米小包装储藏过程中脂类及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由于胚乳失去保护,大米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霉变等问题,致使其品质劣变甚至丧失食用价值。通过测定储藏过程中大米游离脂肪酸、总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淀粉颗粒微观结构,探讨大米品质劣变原因,为大米储藏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99号大米为对象,进行人工模拟储藏试验:采用编织袋、自然密闭缺氧、抽真空3种包装方式,置于温度为15、25和30℃(60%湿度)的人工气候箱中储藏180 d,每个月进行一次品质指标测定;测定大米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总酸值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米横断面胚乳细胞形态,探索脂类及横断面胚乳结构导致大米品质陈化的机理及品质劣变后淀粉颗粒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储藏过程中,编织袋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皆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当品质劣变严重时两者含量反而下降;抽真空包装的大米游离脂肪酸及总酸含量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储藏温度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②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90%以上。包装方式及储藏温度对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同。除了花生酸(C20:0)及二十二烯酸(C22:1)外,其余脂肪酸受包装方式影响较大;而储藏温度仅与豆蔻酸(C14:0)和山嵛酸(C22:0)有显著性关系,对其余脂肪酸影响不大。脂肪酸变化规律符合: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硬脂酸(C18:0)与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油酸(C18:1)与亚油酸、亚麻酸皆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现象。③新鲜大米淀粉粒以复粒形式存在,形状较大,表面有较厚的膜,排列整齐有序,两侧以片状的细胞间断面居多,放射状结构清晰可见。陈化加剧的大米胚乳细胞横断面结构松散无序,细胞内断面多于细胞间断面,横断面上可观测到“小孔”及一些分散在淀粉体周围的蛋白体和脂肪滴;细胞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致使复粒崩解并可见大量单粒细胞,一部分单淀粉粒形状近圆型,棱角较钝;细胞间的棱角模糊,放射状结构变得模糊甚至消失。【结论】编织袋及自然密闭缺氧包装的大米陈化劣变较为严重,储藏过程中其脂肪酸值、总酸值急剧上升后下降,胚乳表面光滑度变差、小孔数量及表面蛋白质膜的翘起变多,辐射状趋势渐渐消失。抽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延缓大米品质劣变进程。  相似文献   

18.
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美  张宁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4):19-20,2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含量呈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果实成熟时其含量为0.59%.枸杞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草酸.随着枸杞果实的成熟,苹果酸、草酸、柠檬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柠檬酸在果实成熟时占主要优势,果实成熟时苹果酸的含量为0.60mg/gFW,柠檬酸为4.23mg/gFW,草酸为0.28mg/gFW.  相似文献   

19.
黄皮果实成熟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个黄皮品种果实成熟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有机酸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皮果实有机酸有柠檬酸、草酸、苹果酸、乳酸、抗坏血酸等,其中以柠檬酸、草酸为主。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柠檬酸、苹果酸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草酸、抗坏血酸和乳酸的含量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总酸和5种有机酸均呈下降的趋势,柠檬酸变化是影响黄皮果实有机酸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