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2003—2016年三江源果洛地区6县牧草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果洛地区牧草长势变化特征及其与牧草生育期(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地区6县中班玛、久治牧草长势最好,玛沁、甘德、达日次之,玛多最差;就平均长势而言,近14年果洛地区牧草长势趋于良好,牧草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牧草长势和牧草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牧草产量也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牧草产量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热因子对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热因子对三江源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对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高寒草地1999—2009年的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6月份的积温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9 3;与4月份降水量、生育期总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5 8、0.649 30、.586 4;与8月降水量在0.10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4 2。对牧草产量与生育期间水分和热量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对牧草产量起正向促进作用,热量因子对牧草产量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盖地区1960—2005年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量与牧草生长的关系,探讨了降水量变化对乌拉盖地区牧草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拉盖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6—8月,牧草生长期内月降水量的累积效应明显,乌拉盖地区降水量波动变化对牧草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其中6—8月累计降水对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降水量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降水量季节分配对草地产草量影响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江源兴海县天然草场连续9年的牧草产量统计.分析了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影响,并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4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年度变化及其季节分配直接导致了天然牧草产量的年度波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均具有正效应,是牧草对水分需求的3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即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等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平均温度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 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 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牧草生长发育质量。鉴于此,选用霍林郭勒近15年(2006-2020)5-8月份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中的监测场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覆盖度、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等元素,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近15年气候变化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得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光照直接影响着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质量和产量。并提出了今后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据内蒙古地面固定监测点的定期监测和草原监测人员的全面观测结果,内蒙古6月份的牧草生长状况如下:1、呼伦贝尔市牧草长势好,牧草产量与往年相比较大约提高30%~50%。近期少雨,略显旱情。2、兴安盟总体情况好于往年,其中中旗、阿尔山牧草长势好,科右中旗产量经测定达50千克/亩(去年同期产量为30千克/亩),牧草高度达10厘米;阿尔山牧草产量高于去年30%左右。科右前旗、扎赉特旗偏于中等。3、通辽市牧草长势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属于丰年,牧草产量与往年相比提高20%以上。4、赤峰市牧草长势普遍好,阿鲁科尔沁旗6月份对项目区30多个样地测产,比…  相似文献   

8.
利用玉树州6市(县)气象台站2018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和玉树地区4个生态监测站牧草产量资料,分析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天然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玉树各地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减少,玉树地区牧草高度、覆盖度和产量均优于历年平均值。由此表明,2018年玉树地区气象条件对牧草生长发育极有利,天然牧草长势普遍较好,草层状况为良好,牧草气候年景为"丰年"。  相似文献   

9.
对2017年上半年阿拉善右旗地区的天气气候、草场旱情、牧草长势进行了分析。2017年上半年阿拉善右旗平均气温偏高,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地域集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少,草场墒情变幅大,旱情持续且较重;当前,右旗西南部轻旱,其余地区重旱;大部分地区牧草长势不如2016年同期。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草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和草地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以1982—2015年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被指数、降水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滞后系数方法,分析内蒙古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降水滞后性.结果表明:(1)草地年降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477.39 mm)、典型草原(391.52 mm)、荒漠草原(247.41 mm),草甸草原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而荒漠草原8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2)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单峰变化规律,荒漠草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不显著,整个生长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波动不大;不同草原类型的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0.33)、典型草原(0.23)、荒漠草原(0.14).(3)生长季草原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月份滞后时间存在差异.9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5—8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份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滞后不明显.滞后月份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系数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因此,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草原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可以有效预测牧草的长势和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2012-2013年不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不同开花时间成铃的棉铃性状和纤维品质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移栽棉8月15-25日开的花成铃率高、铃重重、衣分高,不孕子率低;平均绒长28 mm左右、比强度26 c N/tex左右,马克隆值5左右,纺纱均匀性指数130左右,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优,适宜纺织中支纱。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浙秋豆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横街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7月5日、7月20日和8月4日播种的浙秋豆3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94、87和77d。2种种植密度及密度与播期的互作对浙秋豆3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期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植密度下,早播浙秋豆3号的产量高于晚播的;同一播期下,密植浙秋豆3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稀植的。早播密植处理A182的产量最高,达3416.7kg/hm^2;处理A1B1的产量次之,为2983.35kg/hm^2,迟播稀植处理A3B1的产量最低,仅1383.30kg/hm^2。[结论]早播密植能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3号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13.
高丹草在贵州中部台地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南  陈晓静  杨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77-6178
[目的]为在冷凉地区引种高丹草及研究暖季性牧草的抗寒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种植试验研究了高丹草在贵州中部台地的物候期、产量及生长表现。[结果]麦坪基地种植高丹草的全生长期为144d,播种后10d内的出苗率为96%。幼苗从分蘖期进入快速生长期,抽穗到开花的时间较长,结实期较长。试验总产量为7523.80g/m2。在整个测产过程中产量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2次到第3次和第3次到第4次产量测定时,产量迅速下降,降幅分别达595.78和795.95g/m2。除10月以外,各月份测定的株高都高于100cm,10月测定的株高高于90cm。在7~9月株高变化不明显,9~10月株高下降明显。7~8月茎叶比大于2.00,9~10月茎叶比小于2.00。7~8月茎叶比变化不明显,8~10月茎叶比下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在贵州中部台地引种高丹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孙朴  胥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73-9874
以6月至8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降雨量为气象因子,建立了喜德县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喜德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级别与相关因子6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7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与6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一般;该模型的平均吻合度达99.274%.  相似文献   

15.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16.
怀来近55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忠  赵海江  郭金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65-7967,7996
根据河北省怀来县1954~2008年的年、夏季、冬季的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和7月的历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总的气温变化趋势、冷暖阶段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怀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54~1986年为偏冷阶段,1987~2008年为偏暖阶段;1月的最低气温线性增长为0.0708℃/a,7月的最高气温以0.0097℃/a微弱升高,其结果导致怀来冬季和夏季都相对较热。  相似文献   

17.
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监测及引诱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糖醋液监测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的发生动态。监测发现,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1 a发生3代,其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上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到7下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2代发生数量最高。此外,对香梨优斑螟采取不同剂型引诱剂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诱剂中改良型诱剂效果较好,但与糖醋液对比其诱捕效果较差,仅为糖醋液的1/6。  相似文献   

18.
华北棉区棉花需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棉花需水量和水分生态适宜性时空变化特点,本研究利用华北棉区4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SIMETAW模型分析1986—2015年棉花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j)和灌溉需水量(ETaw)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减小趋势,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增加趋势;6—8月棉花需水量最大,不同站点月均需水量在80~160mm;7月和8月是棉花灌溉需水量最小的月份,华北棉区平均灌溉需水量接近零,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是6月,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6.50mm;华北棉区地下水超采区与非超采区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44.41和70.41mm,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华北棉区棉花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0.19、467.32和98.75mm,棉花一年一熟制的灌溉需水量小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而经济收益大于春玉米一年一熟制,在华北地区超采区适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菜用甘薯品种产量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绿、Y1、Y2、京薯1号、京薯2号、福薯7-6等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采摘期的甘薯茎叶鲜产、干重、以及地下薯块产量的比较,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7月4日至7月25习是菜用甘薯茎尖生产最旺盛时期,7月25日至8月14日是茎叶鲜产、水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即茎叶最鲜嫩、食用效果最好的时期;京薯1号、Y2是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种;京薯2号是采摘茎尖后对地下部产量影响最小的品种;京薯1号、Y2是适于在北京地区作为菜用甘薯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基于VSWI的重庆市农业干旱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70-11072
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采用土壤实测含水量数据、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对重庆市2006年特大干旱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分为3个阶段,其中旱情发生初期(6月26~7月11日)有6.27%和1.21%面积的区域分别处于轻旱和中旱状况,没有重旱的情形;干旱中期(8月13~8月28日)轻旱、中旱和重旱的比例分别为44.80%、13.65%和26.79%;干旱解除期(8月29~9月13日)83.07%的土壤含水量恢复了正常,仅有15.34%处于轻旱,0.88%处于中旱,0.10%处于重旱。空间分布上,在干旱发生的初期,东南部受旱最严重,有20%的区域面积受旱;到干旱中期,旱情向西部发展,西北部受旱最严重,受旱面积高达98%,其次是西南部,其受旱面积达95%;在旱情解除期,东南部和东北部恢复得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