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工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约氧和碳源的耗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脱氮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优点、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检验了在不投加碳源条件下该装置的工程应用脱氮效果.结果 表明:通过该反硝化滤池的作用,无需外加有...  相似文献   

3.
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旨在优选出适合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农业废弃物,在降低生物脱氮成本的同时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稻壳、稻秆、玉米芯、玉米秆、花生壳、麦秆6种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从释碳性能、释氮性能、浸出液可生化性、脱氮效果、表面性状及生物附着性能等方面对碳源材料进行优选。静态释碳、释氮结果表明,稻秆、玉米秆和麦秆这3种秸秆类材料浸出液的碳氮比总体偏低,不适宜作为良好的反硝化外加碳源。持续反硝化实验显示,稻壳的脱氮效果差,难以被微生物有效利用;玉米芯浸出液的可生化性好,13 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稳定在94%以上;花生壳的长期反硝化效果不如玉米芯,10 d后硝酸盐氮去除率不足50%。从SEM分析可知,反应前各碳源材料表面粗糙程度依次为:玉米芯稻壳花生壳,经反硝化实验后玉米芯被微生物利用程度也最高。6种农业废弃物中玉米芯的可生化性与长期脱氮效果最好,适合作为替代传统外加碳源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污水厂实际污水为处理目标,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新型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材料的特性.结果 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该新型材料可以为自养-异养反硝化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即可实现进水均值总氮18 mg/L到出水总氮稳定小于8 mg/L,不会出现亚硝态氮的积累,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反应结束后...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针对日益严峻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广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从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在今后水体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而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正日益加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为氨氮,它们一部分来自于农田排灌系统的非点源排放,一部分来自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有一类污水(如养殖场废水、垃圾填埋渗滤液、制药厂废水、焦化厂废水)含有非常高的氨氮浓度,尤其是畜禽养殖场(包括部分屠宰场)及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充满田间,基本上没有得到处理,严重影响地表和地下水.这类特种废水虽含有极高的氨氮浓度,但水量往往不大,不可能采用传统的生化-硝化-反硝化的模式进行,因此至今尚无很好的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徐超  王晨 《绿色科技》2014,(5):312-313
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DO、C/N、pH值、有机碳源、温度、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对几种常见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今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微生物特性、脱氮除磷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选取5种典型水生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水葫芦、黑藻,研究各单种植物单元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对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5种植物去氮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水葫芦>黑藻>旱伞草>菖蒲>千屈菜,5种植物去磷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水葫芦>旱伞草>黑藻>菖蒲>千屈菜;5种植物对氮的累积率为10.49%—60.73%,对磷的累积率为13.45%—43.55%;5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61.65%—75.93%,45.66%—68.81%.试验证明,5种植物均可有效应用于城市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维护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和作用,探讨了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并介绍了受损水体沉水植被的生态恢复方法,展望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金丽丽 《绿色科技》2023,(10):126-133
针对低碳源生活污水总氮脱除的难题,分别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碳源对污水脱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泥膜复合法,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泥膜复合工艺对低碳源生活污水可以获得较高的脱氮效果;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及自养反硝化,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需严格控制运行条件以获得较高的总氮去除率;厌氧氨氧化无须外碳源,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持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运行参数的波动对处理效果影响显著;自养反硝化节省了外碳源的投入,但保持自养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是关键;碳源作为污水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外投加单一碳源、外投加组合碳源及利用内源碳,需要根据具体处理的污水水质水量情况,以及可利用的碳源情况进行选择。为此,对低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技术提出了展望,可从微观角度重点研究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机制机理;通过工艺的组合优化,合理选择外碳源,充分利用污水中内碳源;新型生活污水脱氮工艺进行组合,对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效化、低碳化的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汤敏 《绿色科技》2014,(9):179-181
总结了目前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依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原理,设计了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
以菖蒲等7种水生植物为试材,用营养液培养法测定了植物对水中总磷的吸收,筛选出对水中磷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结果表明:菖蒲、雨久花、千屈菜、慈菇对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较明显,是净化能力强的优势种,可作为主要植物材料,而泽泻、荇菜、水鳖净化能力较弱,不宜在污水净化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沉水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等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沉水植物-金鱼藻、苦草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贵州省铜仁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河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原位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和苦草对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别。种植金鱼藻的区域,在试验结束后,水体中TN,TP,氨氮,BOD_5和COD分别下降约57.8%,27.3%,63.6%,29.1%和47.8%;在苦草种植区,水体中各指标在结束时分别降低约50.9%,20.8%,62.4%,36.8%和55.3%。实验显示,苦草和金鱼藻对污染水体具有良好修复效果,为此类沉水植物运用于污水处理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5项指标作为水质检测内容,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四会市迳口镇水迳水库水质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水迳水库中水体均已呈富营养状态,水体皆已被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分别从空气沉降物,再生水回用城市景观水体、有机污染等外因,底泥沉降物氮、磷的释放,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更新周期等内因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了水体富营养化给水生生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水生植物-微生物相结合,增加水动力条件和减小水体更新周期等方面综述了防治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以期为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磷(P)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土壤生产力和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系统阐述了P在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环境行为,分析了P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迁移转化,并重点探讨了土壤pH值、外源性C输入及酸沉降对土壤P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进入水体中P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阐明了生物可利用P、溶解态磷酸酶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并对我国现阶段P水体富营养化标准及分析方法提出了展望,未来应加强水体生物可利用P标准以及湿地生态系统P循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森林土壤的供P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培养了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钙积半干润均腐土,监测了不同培养时间土壤中NH4^+-N和NO3^--N的日变化规律。依据Michaelis-menten反应动力假说,分别建立了NH4^+-N和NO3^-N的硝化动力方程,通过模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中NH4^-—N消耗和NO3^-N增加规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NH4^+-N消耗速率明显高与NO3^--N增加增加速率(大约50%),且培养后期NH4^+-N消耗速率曲线出现再次升高现象。说明培养前期存在着其他形式的NH4^+-N消耗。培养后期存在硝化菌硝化非游离态的NH4^+-N的硝化;(2)不同氮源对NH4^+-N起始消耗和NO3^-N起始增加速率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这与肥料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关系。不同氮源对NH4^+-N最大消耗和NO3^--N最大增加速率影响不大。Cl-对NH4^+-N消耗和NO3^-N增加速率影响不明显。Cl-主要是阻碍NH[的释放,从而减缓了硝化作用的进程。SO4^2-具有提供“O-”能力,对NH4^+-N的转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在100mg/kg干土的施氮量范围内,NH4^+-N消耗和NO3^-N增加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NH4^+-N消耗速率相同或相近,NO3^-N增加速率相同或相近。(4)肥料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对NH4^+-N的释放和消耗有多角度的影响,如氨挥发、氨的吸附、土壤和生物固定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蒋跃 《绿色科技》2021,(6):159-161
指出了水生生态系统生物操纵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通过在生态修复的水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增环或减环,来达到控制水生植物,维持水质的目的.鱼类生物操纵是水体生态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从食性和生活特征考虑,对生物操纵中常用的鱼类种类进行了筛选,并推荐了两种鱼类投放密度计算方法,分别对应以水草控制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目的鱼类生物操纵,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