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枸杞新型经营主体的现实困扰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概念、特征,探讨了培育宁夏枸杞新型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提出宁夏枸杞新型经营主体首先应该依托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完善这类组织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尽快界定枸杞产业专业种植大户与家庭农场的区别和扶持细则,扶持不愿意融入新型经营主体的小农户。同时,应加快建设独具宁夏特色的新型生态庄园枸杞产业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摘要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建立“村集体+专合社+公司+农户”、“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大户+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在当前农业生产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经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情况调研,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探索解决新型主体融资、加大新技术推广、大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帮助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自身实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弱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一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嘉兴平湖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深层次探析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并基于其利益联结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政府等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提出建立一个机制,服务两个需求,打造三个平台,强化四项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其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宁波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实际成效以及存在问题,选择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产业联盟,将是宁波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并提出政府部门应从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制定向小农户倾斜的惠农带农政策、增加小农户培训次数等方面为产业联盟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稳固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S村成功案例为范本,重点围绕基层政府的制度调适,村委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三方联动以及参与方风险共担等内容,凝练出共同稳固利益联结机制的可行路子。最后,指出开展市场化经营、发展适合的农业产业项目是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稳固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贵州生态农企与农户博弈关系及稳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生态农企通过与贫困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方式助推农户增收.但传统的"生态农企+农户""生态农企+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与农户双方的博弈结果失衡或者不可持续,未来"政府/党建+生态农企+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可能成为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的有益选择.文章通过博...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传统家庭农户为主,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的多元主体经营农业生产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劣条件。首先对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劣势;再依据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流动趋势,提出"家庭农户主导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快速发展"的多元主体模式到"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的多元主体模式再到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紧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尊重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愿的基础上,以共享为核心,两者之间常见的利益联结方式有订单收购、带动就业、股份分红等模式。以农业特色转型中的山西省为例,梳理了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困难的发展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增加小农户土地流转收益、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要加快推进玉米、大豆在品种、农艺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路径,要发挥好规模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宣恩县和咸丰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倍差法评价不同模式农地整治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地貌类型的制约。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会显著增加平原中高和最高收入组农户农业收入,而对山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农业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实施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重视非农就业对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户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正涿鹿县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模式,调顺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推广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带动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一、现代园区带动特色种植业规模化发展涿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18.5平方公里,覆盖矾山镇6个行政村,园区以"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尝试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带动葡萄、杏扁等农业产业化项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农户长效增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本文基于江苏G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和企业实地调查,对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园选择“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农户较多;“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2种利益联结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且“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能带动更多农户增收5万元以上;农户自身文化程度、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程度、农田补贴等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合作社可作为中介组织发挥利益联结作用,促进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宣传和培训等途径,加强农户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提升农户分享利益联结红利;产业园应大力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对农户增收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图说合作社     
2019年1月27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观音村集体经营的金顺和果蔬农业综合示范园,农民在忙着嫁接柑橘新品种苗木。该园采用“村‘两委’+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30亩柑橘新品种繁育基地,带动2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最大的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夯实基础。始终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落实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适应“三农”形势发展变化,在承包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工厂或公司”“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农业服务公司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50-253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做好扶贫产业定位、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坚持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创新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发挥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背景下对小农户“统”的功能和作用,采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案例实证、聚类比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广西47个村集体组织经济发展现状和4个范例村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广西村集体尽管完成了集体资产股权改革,集体收入有所增加,但整体上经营活力相对还比较薄弱,对农户的组织、服务程度还比较低,村、户之间在生产经营上粘连度小;4个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模式范例表明,相比较企业等资本主导的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小农户经营具有更强的适配性,是组织和服务小农户的重要新型经营主体。因此,建议利用好农村集体资产“三变”改革成果,开展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发展试点,加快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规制度供给,建立财政投入优先向村集体覆盖、往农户延伸的机制,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扶持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晓  孙扬 《现代化农业》2023,(11):15-17
本研究从产业发展视角出发,运用产业发展理论,基于产业扶贫经验和产业发展逻辑构建了“要素-利益联结纽带-市场”分析框架,围绕政府主导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分散小农户自发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在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有机衔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种模式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扶贫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剖析电商化农地流转运营过程,探究多主体视角下的模式形成机制,提出模式现存问题和优化思路。采用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电商化农地流转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经典模式的升级版,各利益主体参与意愿强,利益联结紧密;电商化农地流转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未来隐忧,可以从内部设计和外延发展着手进行优化。电商化农地流转不仅是一种农地流转新形式,还是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农业新型业态,有利于化解新常态下的"三农"困境,并助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有效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罗山县四季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改善服务,创新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