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材工业是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低碳产业。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木材工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本文深入分析木材和木制品的固碳效果以及木结构建筑的碳减排贡献,并针对木材工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木材资源供给、能源消费结构、碳计量标准、碳排放基础研究、绿色低碳加工技术创新、木材和木制品的储碳周期、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产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笔者在分析木质类林产品具有碳替代功能和碳贮存功能基础上,认为低碳经济时代林产工业将获得市场不断扩展和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机遇,但国家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措施,将使林产工业面临木质原料日益紧缺的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低碳经济时代林产工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其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和固碳功能,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湖北省情就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林业在湖北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林业建设》2009,(3):F0003-F0003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承担的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云南能源林碳汇计量与监测”项目,已2009年5月完成碳汇计量阶段的外业调查及计量报告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具备很强的碳汇能力,在湿地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红树林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客观评价红树林在区域碳平衡的作用,为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低碳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探讨了广东省红树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对开展广东省林业碳汇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CO2是工业和化石燃烧的排放气体,不断加剧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吸收固定大气中CO2,成为巨大的碳汇.为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林业正在经历发展方向的调整与转变,固碳林业悄然兴起,包含碳汇造林、保护森林碳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替代措施等4个方面.在唱响“生态家园”,发展绿色GDP的目标下,摸清当地碳汇能力,开展碳价值测算,为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碳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开展林业碳储量、固碳能力、固碳潜力及固碳价值的测算和研究,为今后绿色GDP计量、发展低碳经济、碳汇融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质能源林的逐步推广,对其森林碳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具有直接碳汇功能与间接碳汇功能,对生物质能源林碳汇的计量成为科学、准确评价其碳汇功能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源林碳汇功能,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碳汇计量方法,其中,其直接碳汇以生物量法为主,间接碳汇采用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的计量方法,并提出了生物质能源林碳汇计量的其他注意事项,以期全面客观的计量生物质能源林碳汇。  相似文献   

8.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计量方法学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木质林产品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使用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正确合理地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价, 不仅会影响到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 还会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带来一定的影响。文中从计量和报告的角度对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这4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概述, 并论述了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低碳园林,强化“减排”的生态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园林是低碳经济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它主要从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措施,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并尽量实现循环利用,减少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强化园林景观的“减排”作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碳汇计量监测,就是通过对固定样地定期跟踪监测获取监测期内样地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库变化的过程。介绍了山西省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使更多的民众了解了碳汇计量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有效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以及实现低碳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文中在指出碳强度产生背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降低碳强度措施的基础上,简述发展生物质能源对降低碳强度的作用,对阻碍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综合成本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碳技术体系,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阐释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政策工具的一些设想。指出了技术手段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手段,政策规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碳储量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估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武汉江夏碳汇项目在碳汇中的作用,在GP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收集的基础研究资料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2008年的江夏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构建了马尾松、杉木的材积模型和土壤碳储量的计量模型,估算了基线的碳储量。计量结果为:非树木植被碳储量为1 463.06 t,马尾松、杉木等散生木的碳储量为364.03 t,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26 046.44 t,项目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为313.04 t。计量结果准确地反映了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情景下的碳储量基本状况,对于准确预估(事前估算)江夏区碳汇项目造林的净碳汇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2003年由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用于指导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是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低碳经济和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河南省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分布;主要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战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研发力度、启动示范工程等方面分析了低碳视角下河南省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选取3个天然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包含不同计量参数的生物量碳计量模型,即生物量因子法、异速生长方程法及材积源生物量法,分别计算林分碳储量并比较分析各模型计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量因子法与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所得林分平均碳密度相近,分别为155.56和152.82 Mg·hm-2,异速生长方程法的结果偏低,为118.44 Mg·hm-2,生物量因子法计算的不同群落的林分碳储量比异速生长方程法的高22.11%~43.02%;各群落的立木结构及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均方根误差分析显示生物量因子法对群落碳密度的差异反应最为敏感,计量精度最高;各方法计量结果均显示中、大径级立木是林分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中径级立木与大径级立木中计量精度较高的模型分别是异速生长方程法与生物量因子法。综合考虑计量精度及参数获取的便利性,3种计量模型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较为适合的模型,一般情况下可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能便利地获得与采用包含木材密度参数的生物量因子法最接近的计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精确的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是进行土壤碳储量计算的基础,有助于揭示土壤碳储藏对全球变化相应的时间、方式和规模。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相关计量方法、测定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特点,并探讨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正>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2003年由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  相似文献   

19.
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了主要附件Ⅰ国家缔约方2008年最新更新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递补交的1990-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对林业(包括森林及其与其它地类之间的转化)碳计量采用的方法、参数和碳源汇计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均采用了IPCC较高层次的碳源汇计量方法,并采用了大量本国的参数.主要发达国家林业表现为净碳吸收汇,且呈增加趋势;林业碳汇在国家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而我国则呈相反趋势.我国林业碳计量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开发,收集完善相关参数,完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提高我国当前和未来履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下,实现碳中和就必须首先实现碳达峰。研究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的碳达峰基础和碳汇能力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选取了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24个国家,根据其1960—2018年间的CO2排放量、GDP总量、能源消耗、森林碳汇能力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大国在碳达峰之前,CO2排放量均与GDP、人均GDP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人均GDP达到2.0万~3.5万美元、低碳能源占比达到35%以上时,有实现碳达峰且碳排放出现下降的可能;天然气能源占比50%以上,或者煤炭和石油供应占比不高于55%,人均GDP达到3.5万~4.5万美元时,也有实现碳达峰且碳排放出现下降的可能。可见,能源供应结构是实现碳达峰的第一决定性因素,即低碳能源占比越高,碳达峰越容易实现;人均GDP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才有提高减排技术的能力。目前,研究所涉及的各国森林碳汇能力均在不断提高,但占其本国的年碳排放量比例较低,大部分国家不足15%,一些国家的森林碳汇能力还在降低,实现碳中和仍需要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