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建立红松果林的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选择砧木、选择优树、采穗时间、选择接穗、接穗贮藏及嫁接时期等标准。嫁接方法为"插坐髓心形成层贴接",嫁接时直接削去砧木顶芽,使砧木与接穗接嫁接面全方位接触,不仅提高了接穗的生长量,而且愈合效果极其显著,避免了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因剪砧流脂的现象,解决了嫁接不亲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9):74-76
在辽宁省锦州等地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砧木,红松为接穗,进行异砧嫁接红松试验。对各试验地红松、油松物候特征,异砧嫁接初期情况及嫁接后15 a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油松在几个主要物候指标中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异砧嫁接成活率在7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异砧嫁接红松林分生长、结实均好于未嫁接红松。  相似文献   

3.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4.
以油松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散生油松幼苗和人工栽培的红松幼苗为砧木,采用18年生2代嫁接红松母树林作接穗,进行油松嫁接红松(异砧嫁接)和红松嫁接红松(同砧嫁接),经过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嫁接红松亦可以成活,但成活率低于红松嫁接红松,且生长较慢,还存在"小脚"现象.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是快速培育红松果林的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嫁接红松后剪砧的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红松具有分杈的习性。据观察,产生分杈的原因是多种的,如由双顶芽引起的分杈,或由同年的顶芽和侧芽引起的分杈,或因受病虫害、冻害和机械损伤而引起的分杈,但主要原因是因生理成熟引起的。因为红松达到生理成熟时,主枝顶芽下方开始开花结实,结实的特点是轮状排列数个或十几个不等。这样使水分、养分大部分集中在果实上,使顶芽生长受到抑制。另外,为了适应大球果的生长,达到生理负荷的应力要求,果枝横(径)向生长大于纵(高)向生长。这样连续结实的结果,就使顶芽生长衰弱。这时位于果实下方的第一轮侧枝却迅速生长起来,进一步影响顶芽生长,使之逐步枯萎,从而造成红松主干分杈。  相似文献   

7.
核桃植株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氧化,导致嫁接成活率低,成为影响良种繁育推广的一个难题。开展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诸因子及作用的研究,对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推广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3个主要核桃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云新高原、娘青核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和不同接穗对苗木成活率及其生长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1年生铁核桃苗作砧木和采用芽苗作砧木对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用芽苗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2)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后,苗高、地径生长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3) 3个核桃品种选用不同砧木嫁接成活后,生长态势存在明显差异,用1年生铁核桃砧嫁接的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后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用芽苗砧嫁接的生长量。4)用漾濞泡核桃顶芽和侧芽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显示,侧芽嫁接出圃率远大于顶芽嫁接出圃率,侧芽嫁接的苗木长势明显优于顶芽嫁接。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红松嫁接苗产量和质量,在本溪地区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砧木嫁接部位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初嫁接成活率、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92.53%和20.89 cm。砧木嫁接部位以主枝顶芽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91.57%和22.3 cm。研究结果为类似气候地区红松嫁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嫁接方法进行了种鸡爪槭对比试验,以此分析影响大径阶砧木高位嫁接鸡爪槭接穗生长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砧木可以是定植或移植;嫁接方法以枝芽接最好,可在春、秋季进行,切接易受风折;接芽外露可提早萌芽;接芽部位侧枝比主杆生长好,嫁接高度对接芽新梢生长影响不明显;遮阴保湿可以促进砧木和接穗新梢的生长,防止树杆灼伤;适时保留接芽上方的砧木萌条,可防止剪砧回浆,提高成活率。树冠恢复能力:鸡爪槭紫叶鸡爪槭红细叶鸡爪槭。  相似文献   

10.
选取3年生红松壮苗,按25×25厘米定植垄上,培育一年高为30厘米作为砧木。选择优良种穗在冬季进行采集,从顶芽起截取15厘米长,保湿保鲜贮藏于0℃的窖中,翌春4月中旬进行红松顶芽嫁接。当年新芽高生长达6.25厘米,比髓心形成层贴接高生长快5倍多,并且干形正直,生长茁壮,没有在嫁接处折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红松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嫁接苗的培育关键技术是嫁接方法。不论是采用哪种嫁接方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好嫁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芽接法在砧木苗顶芽开始生长1cm时开始嫁接;采用贴接法时,苗木高生长停止时为最佳开始嫁接时间。从苗木生长情况看,采用芽接法要好于贴接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在我场人脚板山杉木无性系种子园二大区,进行接穗生长与砧木质量关系的试验,1983年整地,1984年定砧,1986年3月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于1986年9月5日随机抽行,调查接穗高度,偏冠情况(正冠标准为完全直立或略有偏斜,但侧枝呈轮生状展开,偏冠侧枝呈羽毛状展开),砧木高度,接口处直径,枝盘轮数及冠幅。  相似文献   

13.
红松树干通直,针叶常绿,是优良用材、产果、绿化树种。以红松为砧木,再在其上嫁接优良红松母株上的枝穗,接后3年即可结实。用播种法繁殖红松砧苗,种子需经150天的低温沙藏,播种苗区在圃地生长2年,移植后再生长1~2年,即可用短穗单芽劈接法嫁接,接后及时解绑和处理砧木下端分枝。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新建兴安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定植于2002年,合计3个大区,120公顷,水平为1.5代种子园。2005年9月对兴安岭落叶松种子园进行最后一次剪砧处理。由于砧木根系完整,发育较快,致使许多砧木长势较接穗粗壮,挺拔,与接穗形成竞争,在剪砧时极难分辨,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通过细致观察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发现了接穗与砧木的几种区分方法。1!从外部形态上区分:砧木挺直,生长快,主干生长明显,轮枝清楚,而接穗则被砧木挤压,成侧方向生长,且多呈“扇形”生长,竞争不过砧木。2!从针叶上区分:砧木的针叶长而…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红松种子园中的生长形状相对一致的嫁接母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树冠修剪和切根方法对母树雌雄球花分化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母树雌雄球花分化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剪去树冠第一层轮枝和顶梢部分,在第二层轮枝中选留3个生长健壮且分布均匀的侧枝,其余侧枝全部剪除的处理方法,对雌球花分化数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切断试验母树3/4环形沟中的根系和试验母树环形沟中全部根系的处理方法,对雌雄球花分化数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香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修剪 香椿树修剪按时段主要分为春剪、夏剪和冬剪。春剪结合椿芽采收进行,主要是造型修剪。从栽培后第2年开始,去掉2年生树梢的顶芽,以萌发更多的新芽。根据造型要求保留2~3个新芽,以形成2—3个侧枝;如果树干过高则可将其部分新芽摘心,促枝下部萌发新芽,形成较低部位的侧枝。第3年后,去掉各个侧枝的顶芽,当年每个侧枝又会萌生出2—3个新侧芽,木质化后形成新侧枝。  相似文献   

18.
利用colt砧木易萌发侧和侧枝基部易产生不定根的生长特性,对其2年生植株进行剪干、抹芽,促发侧枝长出。然后在当年侧枝基部分3次培土并覆膜,促进侧枝基部发生新根;同时加强压条母株的肥水管理,保证侧枝生长健壮,提高新根的质量。秋季落叶后将侧枝带根剪下,可成为一株独立的小苗。  相似文献   

19.
绿萼梅为珍贵梅花品种 ,我们用 2年生中华寿桃苗嫁接绿萼梅成功 ,嫁接技术简介如下。1 嫁接时间绿萼梅有夏季休眠特性 ,为使当年能成壮苗 ,应选择早春进行嫁接。2 接穗和嫁接方法选择采取 1年生有饱满芽的绿萼梅枝条 ,采用“丁”字形芽接嫁接法。3 嫁接后剪砧的时间和方法嫁接后 2 0天左右可剪砧促芽。剪砧的方法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我们曾作过对比试验 ,一组将中华寿桃苗枝组全部剪除 ,只留嫁接芽剪砧 ,另一组在贴木基部留 1~ 2个小枝组 ,中上部枝全部清除后剪砧。结果第 1种处理 ,嫁接芽萌发后长势极弱 ,且随着气温升高 ,部分出现…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接穗和砧木进行红松针叶束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选用樟子松、赤松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略低于红松同砧嫁接,萌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同砧嫁接。当年生针叶嫁接效果最好,不同无性系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采穗宜选用树龄60年以下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采穗,可以获得较高的萌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