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赵晶 《绿色科技》2015,(4):102-104
以描写昆明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景观为切入点 ,调研、收集和整理了关于描写建筑景观的古典诗词 ,分别从诗词中所描写的建筑选址、造型与材料、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联三方面深入进行了分析 ,进而得出了昆明古典诗词中建筑景观的意境营造 ,并为以后的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体现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在托物喻志、托物寄情中表达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和朴素的生态观念。植物诗词通过植物意象托物寓意、阐释哲理、表达情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滋养。人与植物的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热爱植物、敬畏自然,既是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审美中,故园故乡的主题徘徊不断,且透出忧伤和美丽。而在这种乡思乡愁的背后,则是集体潜意识,乡愁意识、女性意识、生态意识在驱动。文章以古典诗词为例,分析森林意象中故园情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中国园林汲取文化和艺术之精华,并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在园林风格上独具特色。植物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意象,其景观的营造与诗词相辅相成。通过分析诗词中对植物景观的描述和探究诗词文化与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诗词文化在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直接或间接以声音为元素的景观营造比比皆是。作者通过传统诗词、美学理论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实例,阐述了声景的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构成,并从植物、地形和建筑等园林设计要素层面探讨了古典园林声景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声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味和独特的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其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主要为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有儒释道三家思想与中华传统诗词、书画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古典园林的整个勾画、组织将几者相向融合,运用较多的空间留白、景物设置、色彩搭配与自然相结合,以展现中华上千年博大的美学思想。基于此,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园林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远意义,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意境说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明确地建立了诗词的境界理论。通过对《人间词话》诗词境界理论经典言论的分析,将其与园林景观相联系,可以对其意境表现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现代园林意境表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点状、现状、面状三个方面,以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为例,论述了古典园林建筑营造成中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川西高原地区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业已然成为了该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但从整体来看也出现了规划视角单一,自然风光感知弱化、景观意象缺失等情况。基于此,就自然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研讨,从深挖自然资源以塑造地方风景意象,增强景观互动性以构建活动空间意象、以及推进民族文化宣传工作以打造文旅品牌意象等三方面提出了景观意象建设的有关建议。旨在从景观意象研究思考的角度,为未来川西高原地区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小说中的时间意象与竹文化、竹子生物特性的密切关联深化了《竹取物语》的日本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歌赋给人的感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景色上追求的多是综合性、多感官的体验。本文通过结合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对中国古典园林具体节点景观进行多感官体验的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多感官体验的共通之处,站在多感官体验景观的角度上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并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森林意象入题,探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森林记忆,分析了传统森林意象的成因和文化表现,揭示了构成古代森林文化的意象体系:象形类、重叠类、衍生类、依附类;传统森林意象的文化表现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人与森林的和谐化、森林意象的生命化、森林意象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6.
孙飞扬 《绿色科技》2011,(12):58-63
通过重新阐释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以其提出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这5种意象元素为框架,以宋代诗词为旁证,分析了杭州西湖所体现的景观与城市、自然与人文的互动格局,并参照凯文.林奇形式品质的学说和约瑟夫.利科沃特《城之理念》的论述,将西湖景区界定为形式精品和意象典范,其目的在于反思工具理性范式中的规划与建筑的合理性,彰显城市规划中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配合现场调查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16年的互花米草信息;基于互花米草信息提取结果,从空间分布特征角度上对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整个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互花米草总面积约有3692.07 hm~2;(2)互花米草主要分布于孤东油田东南侧和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三个区域;(3)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互花米草面积最广,占保护区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4.39%。  相似文献   

18.
逻辑学为思维的正确性提供了保障。翻译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所以逻辑学对翻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逻辑学中,概念思维是思维最根本的形式,同一性是概念思维的重要原理,对翻译有重要的启示。该文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借助概念思维中的基本规律,从概念内涵的确定、概念外延的限制与归纳、概念闯的关系三个层面,探讨了概念思维在荚汉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再现唐宋时期长沙城的景观风貌,文章选择唐宋时期咏颂长沙城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技术量化分析方法,从274篇诗词文本中总结唐宋长沙城的景观形象。结果表明:1)山峰、船只、黄鸟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观;湘江、岳麓、湘西寺是唐宋长沙城的核心景点;唐宋长沙城具有寺阁胜景、江洲夜景、麓林暮色、江岸翠景4类景观意象。2)长沙城中清雅秀绝的山水自然景观风貌在唐宋时期已形成;唐宋长沙城具有佛儒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风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庭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修复工作对原真性有着特殊的要求,体现了日本对古典园林修复原真性问题的典型理念与态度。本文简述了凤凰堂及园池的建造背景与历年的修复概况,从材料与工艺、风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修复工作对原真性的保护,并探讨了凤凰堂修复的经验对中国古典园林修复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