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既是解决我国城市森林发展与管理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市森林功能、内涵与价值转变的重要需求。文中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代林业和城市关系的视角,认为应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反思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认知,界定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这一概念,重新思考城市森林建设中“自然与城市的关系”,探究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树木与森林作为街道、公园和其他绿色公共可达空间等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工具,提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比例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与手段之一,在不同建筑环境中如何配置、设计绿色基础设施,以达到最佳的空气污染治理效果,需要充分评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街道峡谷、开阔道路和建筑围护结构3种城市建筑环境中绿色基础设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不同建筑环境中开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为在城市建筑环境中更好地设计和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近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对于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有很好的效果,而合适的植物选择正是低影响开发的绿色基础设施中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以中小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中植物的选择为切入点点,运用低影响、低成本、低技术的规划设计理念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构建,针对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被浅沟、嵌草砖及雨水湿地五种不同类型的低影响绿色基础设施自身的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植物,使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绿色空间网络,是多尺度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提出的背景和概念,总结了区域尺度,提出了城市尺度和场地尺度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实践途径。探讨了城市尺度下的3种实践途径和场地尺度下的7种实践途径对城市建设、园林建设具有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纽约市为例介绍了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应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主要技术方法及其保障体系,阐明了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消耗着城市内外的自然空间,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由此应运而生,他们保护着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支持着城市的自然服务功能,是人类和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共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于城市近郊出现的"空心村"现象,提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案,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以昆明近郊乐居彝族古村为研究案例,提出村庄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绿色基础设施功能、构成要素以及空间布局,为村庄多功能型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生态支撑体系的重要部分,能够从物理和心理2个层面影响城市户外热舒适。文章回顾了透水性铺装、绿色街道、生物屋顶与垂直绿化、城市公园4种场地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户外热舒适的物理心理影响,分析数据包括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研究所讨论的内容清晰地反应了融入气候因素的设计导则可以直接促进户外热舒适。  相似文献   

9.
2015年,西雅图公用事业局发表了旨在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2015-2020年实施战略”,文章以该战略草案为基础,结合西雅图政府网站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文献,梳理并介绍了西雅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技术方法、部分实践项目、相关政策以及草案的基本内容等,并以西雅图在雨洪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为借鉴,对我国城市水环境修复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候等特点,提出了关中地区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植物选择应遵循的乡土物种优先、适当引进外来物种,植株强健、净化能力强,短时间耐涝、长时间耐旱,合理搭配、兼顾观赏性和生态性等适宜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以及雨水花园、植草沟、蓄滞池等城市主要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边缘区、缓冲区及蓄水区适宜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而城市森林等绿色空间对传染病防控和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文中围绕传染病在城市的流行特点和城市森林在应对传染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绿色空间优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等方面提出森林城市规划要点,以期为森林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提升城市应对突发疫情的韧性,使城市森林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居民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12.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19,41(4):22-27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基于城市双修,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风貌以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通过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坚持全要素的核心建设理念,将道路及其周边环境、人的活动需求、区域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统筹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品质化提升措施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包括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城市代表性景观的塑造、品质生活景观的营建、城市人文品位的提升和智慧型绿色基础设施几大方面,成功塑造了代表性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城市森林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进人体身心健康、美化城市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努力建成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为城市营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优美完备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4.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文章阐述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及主要提出背景,介绍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政策、管理工具及项目进展,总结了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4种典型案例模式,最后根据美国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山地城市空间的拓展,促使了城市新城的发展。基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宜昌市山地城市属性和点军区城市新城属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点军区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山水格局、绿色基础设施与活力复兴3个方面提出了山地城市新城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是一种将发展、保护与精明增长等一系列理念融入生态保护的方法。由 GI 导向的城市规划的新策略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健全格局,通过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发”服务功能和生态循环的过程,创造一个开敞空间集散体系,用于连接已有的和未来的绿色空间资源。针对快速城市化之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现有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南京仙林副城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模式,确保 GI 体系的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与政策专业性,以期通过其建立完整的绿色生态网络、恢复自然过程,建立未来土地开发及土地保护决策的框架,达成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建、修复与再生,打造“协调发展、可持续的新市区”。  相似文献   

17.
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淮河湿地公园为南京"绿色江宁"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具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园设计按照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社会公益性主题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笔者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了太原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依托生态湿地、城市道路、雨水花园及立体(屋顶)绿化等多项基础设施,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绿地构建一个新型的城市用水循环系统,以期为推动太原市城市园林的发展,构建生态、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林业》2014,(1):38-38
多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绿色新政,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的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以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建设。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云南省率先荣获这一殊荣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柳骅 《广东园林》2011,33(5):76-79
城市树木被认为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森林”的主要手段和内容。SiIvaCeII系统作为美国新型城市树木栽植技术,主要解决城市硬质空间与树木生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城市树木的健康生长。文章在分析了城市树木价值和生长现状的基础上,就silvaCell系统的构成、技术优势、设计原则和施工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