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湿地休闲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湿地已成为城市生态保障的重要资源条件。依托城市湿地来开发生态休闲对城市品质提升的作用日益明显。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理论在城市休闲的规划开发、网络构建和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湿地斑块规划休闲活动聚集地,依托湿地廊道建设休闲旅游线路,通过斑块与廊道有机结合来实现休闲景点与休闲线路的连接,构建良性发展的城市湿地休闲旅游网络。以眉山市城市湿地休闲规划开发为例进行了实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眉山市城市湿地以河流水系为主体,其休闲开发重点为岷江水上休闲带、通济堰古堰文化休闲走廊以及四大城市湿地休闲公园构成的湿地休闲网络,通过构建"源"、"汇"景观格局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来实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2.
运用创新思维,以城市自然特点、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为基础,通过聚焦多元化的生态空间、生态公共服务供给、森林城市的文化标识等,阐述森林城市的特色化建设。文章以江西省萍乡市森林城市建设为例,探讨以文化为引领,服务城市居民,带动乡村发展的萍乡森林城市特色。将萍乡星罗棋布的自然遗产地作为"火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文化要素,铺展市域森林旅游与休闲林业等绿色产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进行森林生态布局,从外围山体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城区,一波一波排浪式向城区推进建设,形成"森林包围城市之势";阐述了萍乡森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培育。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安全的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生态安全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由于对旅游与环境关系缺乏科学认识,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引发了旅游资源损害、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环境严重污染等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基于旅游生态安全的视角,提出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搞好旅游环境保护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千岛湖为"抗州-黄山-南京-无锡-苏州-上海"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1998年国内外游客达1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3.21亿元.千岛湖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旅游环境,但由于树种比较单一,林相缺乏层次和季相变化,影响景观质量,且病虫害呈逐渐迈延之势,因此必须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内容包括大规模造景、中规模造景、小规模造景、营造濒危珍稀树种异地保存林、岛屿消落带覆盖林、近水草药带、四季观花林、针阔混交林与观叶观果林、生态经济林等.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园是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新趋势。该文以日本ASO生态公园为例,分析了现代生态公园与城市功能结构以及传统文化间的关系,推介了建立生态公园规划与管理体系、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提高对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民众自主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蒋静 《绿色科技》2022,(6):172-174,178
凯里-麻江中心城区是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黔东南中心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根据"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对供水量的需求进行预测计算,通过各个产业需水量计算出该区域2025、2030、2035年总需水量为:15543万m3、19101万m3、21969万m3.因此,大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象山县自然环境概况、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滨海森林城市,打造象山花园半岛"的理念,明确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期限及范围,规划基于象山县滨海资源和人文特色的森林网络、森林文化、森林保护、森林产业建设工程,从而为有效地改善滨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内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口市生态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在生态文化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口的火山地貌是海口市的骨架,发育在火山地质与地貌以及滨海的城市森林是“海口之肺”;海口市的河流与滨海湿地是海口市的“城市之肾”;依赖于滨海区位优势的骑楼是海口城市的标志文化,从琼崖大革命开始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这个城市的永久标记,都是海口市的城市之魂。按照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发展火山资源与文化产业群、分区全面保护与利用林地和森林资源、系统保护湿地资源与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和灵活利用历史与红色资源的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八一生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为例,阐述了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发展条件、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定位、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环境与游客容量,力求将森林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探析了森林、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规划,以期为肇庆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扬州市食品工业园由传统的工业园区向旅游型工业园区转型,园区景观依托食品产业基础和城市旅游服务业资源,将地域文化的创意植入突出"食品工业"主题,融合扬州市风雅闲适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生态科技引领下的现代食品工业文化,多条文化线索并行交融,将园区优化升级为糅合美食、生态、科技、欢乐等核心元素的特色食品工业旅游公园。自然层面的地域文化资源构建了工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基底,打造绿色的生态工业园区;人文层面的地域文化的创意植入突出"食品工业"的园区主题,充分挖掘与"食"有关的地域文化底蕴,从独具特色的扬州地域及食品工业企业文化中寻找灵感。  相似文献   

11.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广东省肇庆市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堪称"岭南绿城",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也是珠三角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2013年以来,肇庆市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拓了建设"森林之都·美丽肇庆"的新征程,并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态和保健养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日益强烈。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保健旅游资源已成为森林旅游规划与营建的重点任务之一。以福州植物园为例,对森林保健区规划与营建的指导思想、主要环境因子的测定与影响等进行分析,对森林保健区植物选择和功能分区做了规划和探讨,可以为今后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彩霞 《国土绿化》2010,(12):20-23
<正>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九曲黄河之滨,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园林  相似文献   

15.
森林小镇是森林城市建设向基层的延伸,是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惠州市高潭镇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高潭镇森林小镇建设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针对存在的镇区绿化有待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不够丰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明确了森林小镇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城镇定位。依据生态为基、特色为要、文化为魂、核心引领的规划思路,提出空间重塑、产业重组、风貌重建、生态重构、文化重现的发展策略,从森林生态旅游、绿色生态体系、城镇人居环境、生态文化体系等方面着手详述森林小镇的建设内容,并对建设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湖北红安天台山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良好,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显著,外部交通方便。其生态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现有旅游产品知名度美誉度较低,旅游从业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严格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引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力打造典型景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多方合力加大投入的规划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度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利用,从整合、挖掘现有生态资源的角度进行规划研究。通过旅游资源评价,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进行旅游发展前景预测、客源和市场分析,规划出"四圈一带"旅游空间格局,并进行旅游效益分析,以期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提供规划样本。  相似文献   

18.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森林公园最基本的旅游资源。本文以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例项目研究,遵循生态优先性、典型性、个性化、乡土性等原则,从空间体系、植物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做出景观规划,以提升森林景观质量,为旅游规划提供更具特色的"亮点"项目。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已跨入关注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国民休闲时代,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当前旅游业面临着多方面的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深化空间治理。文章以长白山文化和旅游规划为例,从文化和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发展模式、空间布局思路和旅游产品类型3方面展开讨论,剖析当前旅游业发展和文化和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传统旅游模式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布局分散类型趋同、内部竞争缺乏整合、季节流量影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发展模式转型、空间结构转型、产品类别转型3方面对策,以期对休闲时代的文化和旅游空间规划和产品转型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胡霄  周砚钢 《绿色科技》2023,(20):164-169
根据近年来武汉市生活服务业政策中提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意见,以武汉市黎黄陂路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完全展现慢生活多样化形式和内涵,充分融合街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生活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在以慢食理念为核心文化要素,联合慢养生、慢手工、亲近自然等慢生活方式以及街区文化旅游资源合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上,搭建起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体验旅游的文化生态关系框架,从而明确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自然慢食”“养生慢食”“环保慢食”“文化慢食”4条具体规划思路。然后通过服务设计的服务蓝图工具对前后台服务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从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完善街区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内部设施、充分发动社区组织居民共建,组织黎黄陂路慢生活经营者协会等方面提出了该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规划的具体策略,为当前武汉市其他历史街区文化体验项目的相关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