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80%,8.00%、3.85%,5.07%、3.57%。  相似文献   

2.
刘惠芳 《绿色科技》2014,(1):95-96,98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_80%,8.OO%、3.85%,5.07%、3.57%。  相似文献   

3.
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低产林改造时,采用了炼山和清杂整地方式。并进行了杉木萌条更新、营造光皮桦纯林及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的地径年平均生长量比光皮桦纯林高14%、比杉木萌条纯林高26%、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12%和28%。清杂整地优于炼山。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掘乡土树种,我所自1977年开始研究光皮桦的育苗技术,1979年进行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于下: 光皮桦Betula wuminifera H winkl为落叶大乔木,高达28m,胸径80cm,属浅根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喜湿润肥沃的酸性砂壤土。分布于海拔400—1,090m。经驯化后,在中低山及低丘陵地区造林成活率均较高,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年生的杉木光皮桦1∶1和3∶3行状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按照1∶1和3∶3行状混交后,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以及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土壤的结构疏松、持水性强,土壤的肥力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光皮桦混交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福建柏、光皮桦纯林、混交林。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方法,直接造林和蘸黄泥浆造林,林木生长情况不同。蘸黄泥浆混交造林比直接造林苗木成活率高0.4%,蘸泥浆和直接造林的混交林分别比光皮桦、福建柏纯林平均树高增加6%(19%)、16%(18%),胸径粗增加14%(22%)、7%(12%),每公顷蓄积量多42%(51%)、5%(17%)。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与枫香采用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和经营管理条件下,12年生的杉木与枫香按7︰3的比例以株间混交方法进行造林,其林木生长量最大,林分平均蓄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造林1年后的苗木成活率和造林5年后的高生长量为指标,比较分析了福建省武平县南坊国有林场7杉3阔混交林(阔叶树种红锥和山杜英种植比例为1∶1)和杉木纯林中杉木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7杉3阔混交林中杉木的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量均比杉木纯林高,造林1年后混交林中杉木造林成活率比纯林高4.16%,造林5年后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比纯林高2.77 m。杉木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在生产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永春湖洋镇六八林场2005年引种光皮桦、西南桦造林,对4年生幼林进行调查分析,光皮桦平均树高4.7m,平均胸径3.7cm,树高、胸径生长均显著大于西南桦,也大于杉木萌芽,生长表现良好,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推广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溪县光皮桦引种造林的林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时白蚁害虫防治是关键,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不同立地条件,对光皮桦的树高与胸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提出光皮桦的栽培技术,为在安溪县大力发展该树种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1.
对11 a生光皮桦不同混交模式造林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中,光皮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高径比、造林保存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光皮桦×杉木混交林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在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上,光皮桦×杉木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木荷,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13.
以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为基础,研究光皮桦与杉木之间进行混交的可行性。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方面阐述二者混交的优点和可能性,并且通过南平市郊教学林场的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闽清县20年生的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采用湿地松∶杉木=5∶5的株间混交方法与混交比例最为合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株间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带状混交林、块状混交林高出23.3%、32.5%。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湿地松∶杉木=5∶5混交林生长量最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杉木=6∶4混交林、杉木纯林高出4.1%、19.1%、50.9%。  相似文献   

15.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调查研究表明,杉木与枫香2:1行状混交种间关系协调,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混交林分生长量和生产力较高,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50.76%和51.66%,且混交林改善土壤肥力效果好,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得的混交组合,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治地力衰退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在栽培适宜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杉木与枫香拥有相对协调的种间关系,二者能够形成相对优良的混交组合,积极开展杉木枫香混交可有效解决过往杉木连栽可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通过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试验,深入透析其研究调查方法,基于不同混交方式对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指标影响进行了研究,深入探析了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光皮桦为基础,研究光皮桦与杉木之间进行混交的可能性分析,主要从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阐述二者混交的好处和可能性,并且通过南平市郊教学林场的试验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杉木萌蘖林、泡桐纯林、混交林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状况调查可知:杉木萌蘖、泡桐混交林比杉木萌蘖纯林、泡桐纯林的林木平均胸径分别粗41%、39%,树高分别高38%、28%,树冠分别大56%、31%,每公顷蓄积量分别高62%、95%。杉木萌蘖纯林、泡桐纯林比杉泡混交林的N、P、K含量分别小3.2%、4.1%、3.3%,1.4%、1.6%、1.6%。  相似文献   

19.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20.
冯淑琴 《绿色科技》2023,(5):189-191+196
为了解杉木与鹅掌楸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和7∶3比例插花混交试验,同时营造杉木纯林进行了对比。12 a生的试验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杉木与鹅掌楸7∶3比例插花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杉木与鹅掌楸按7∶3比例插花混交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