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的鄂尔多斯,天高气爽,到处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气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6日至15日在这里举行,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名国际友人汇聚一堂,交流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共商世界荒漠化防治大计。全球盛会情定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  相似文献   

3.
<正>9月的鄂尔多斯,秋高气爽,到处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气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6日至15日在这里举行,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正式代表约1400人汇聚一堂,交流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共商世界荒漠化防治大计。大会期间,各缔约方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以及推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议题,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每分钟因干旱和荒漠化损失23公顷土地,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每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37万平方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里,悬挂着介绍荒漠化知识的展板,提醒着每一个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人,防沙治沙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29日-6月1日,“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49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和4个外国驻华机构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妇女在干旱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在可持续发展和权力框架下的“妇女与环境”问题,奠定了妇女在防治荒漠化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和贡献。荒漠化影响着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可以加剧荒漠化的过程,但许多荒漠化是人类活动使之加剧。过度的耕种使我们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和水源,过度的放牧使草场变成了土场。“荒漠化”脆弱的生态现象使得人们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逐…  相似文献   

6.
<正>在桓龙湖上游,三山一道,满眼碧翠。近山远沟,梨花桃花点缀其中。鸡鸣犬吠、白毛绿水,俨然世外桃源。这里叫刀尖岭,隶属于桓仁县二棚甸子镇。这里的人们世代生活于此,守着无尽绿色和"金饭碗",却过着艰苦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荒漠化防治,逐步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加快发展沙区绿色产业,实现治沙增绿和脱贫致富协调发展。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明  相似文献   

8.
屏边县腊哈乡是个有彝族、苗族和汉族杂居的山乡。全乡三百六十二户,二千一百人。这里不仅山地广阔,而且具有亚热带立体气候,是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优势得不到发挥,农民只能守着好条件过穷日子,到一九七五年,社员分配人均收入还不到三十元。  相似文献   

9.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全世界现有荒漠化土地3600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约有10亿。荒漠化土地还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3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近四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新疆又是全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中国的沙漠,三分之二分布在这里。全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荒漠化土地面积就占51%,绿洲面积…  相似文献   

10.
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新华社记者刘青青今年6月17日是第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是联合国为了唤起各国对荒漠化问题的重视,于去年12月通过决议确定的。漫漫荒漠,滚滚黄沙,正在吞噬着家园和良田,全球有6分之一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统计资料显示,目...  相似文献   

11.
6月 17日 ,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个日子警示人们 ,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土地正受到沙漠威逼 ,唤起人们关注不断沙化的土地 ,鞭策人们全力以赴投入这场保护绿色、保护环境、保卫家园的“人沙之战”。生态难题 :荒漠化入春以来 ,频频袭来的沙尘暴 ,已成为众多媒体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往年相比 ,今春沙尘暴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沙尘暴频繁出没 ,固然与干旱和降水稀少有直接关系 ,而生态环境脆弱 ,荒漠化加剧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17日是第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当今,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中国的沙漠,有三分之二分布在这里。全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79.59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47.7%。全区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近几年,为加强新疆的荒漠化治理速度,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由20多个厅局组成的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政府还先后颁布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下经济是生态型“黄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桓龙湖上游,三山一道,满眼碧翠。近山远沟,梨花桃花点缀其中。鸡鸣犬吠、白毛绿水,俨然世外桃源。这里叫刀尖岭,隶属于桓仁县二棚甸子镇。这里的人们世代生活于此,守着无尽绿色和金饭碗,却过着艰苦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在6月17日第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前夕,本刊特约记者拜访了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回顾中国与荒漠化搏斗的历程,这位已经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科学家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作为《公约》缔约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联合国确定今年纪念日活动的口号为"共植未来"。我国确定今年纪念日的宣传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进一步推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我国的执行,为联合国提出的"减贫、粮食保障、水安全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坚实基础"继续贡献"中国智慧"。25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启了各国携手防治荒漠化的  相似文献   

18.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作为《公约》缔约国,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约束和激励并举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  相似文献   

20.
金昌是我省河西走廊工业的一颗灿烂明珠、共和国重要的镍生产基地。由于该市市区北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于我国第一大沙尘暴源区的核心地段,加上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这里的人民不仅饱尝了沙尘暴之苦,还面临沙漠逼进的严重危险。现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